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中國出口停滯 德農業部長訪華求改善

對中國出口停滯 德農業部長訪華求改善

【編譯/觀察者網史雨軒】

作為歐盟經濟發動機的德國,2019年以來經濟狀況堪憂,工業和出口數據宛如「自由落體」,預計GDP增速也從預計1.6%下降至0.6%,德國專家認為,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能為德國經濟帶來轉機。

德國經濟媒體「DPA AFX」6月12日報道,德國食品業界表示,歐洲市場已經飽和,中國是歐盟外德國食品業最大出口市場,然而對華食品出口經過多年高增長,目前處於停滯狀態。

德國食品行業期望改善對華貿易條件,食品和農業部張克勒克納(Julia Kl?ckner)攜經濟代表團訪華進行貿易談判。

中國外交部6月7日消息,在克勒克納訪華前,駐德大使吳懇前往拜會。克勒克納充分肯定德中農業中心合作平台所取得的成績,並表示期待訪華期間與中國農業、自然資源、海關以及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進行交流,相信此訪必將促進兩國農業經貿技術各領域合作。願與吳大使一道共同努力,推動兩國農業合作再上一層樓。

多年來,德國一直向中國出口商品,中國是歐盟外德國食品工業最大出口市場。歐盟市場已經相當飽和,鑒於中國消費者需求和購買力不斷增長,德國生產商看到巨大潛力。

德國聯邦食品工業協會(BVE)稱,過去十年對華食品出口增長了12倍,去年德國就出口了15億歐元食品,主要有肉奶製品、烘焙食品,啤酒葡萄酒和糖果。然而經過多年高增長,目前對華食品出口處於停滯狀態。中國對德出口的農產品每年價值約10億歐元,包括魚類、花卉、蔬菜、水果、咖啡和茶葉等商品。

6月12日,德國食品和農業部長克勒克納啟程前往中國,計劃就貿易條件和中國談判。為期四天的訪問中,德方計划進一步為本國商品開拓市場,該部門稱,德國公司在出口蘋果、麥子還有牛肉和家禽時,仍然會遇到障礙。

德國食品業也期望擴大對華業務,尋求更好貿易條件。德國新聞機構DPA總裁約阿希姆·路克維德(Joachim rukwid)表示,「重要的中國市場不斷增長,因此格外需要質量和安全性都很高的德國農產品」,克勒克納出訪前,聯邦食品工業協會要求她關注避免新的貿易壁壘。

德媒「DPA AFX」稱,食品業對華出口的阻礙還包括獸醫證書和海關,農民協會強調,豬肉和奶製品出口仍然可以擴大,出口豬肉以爪子、耳朵、尾巴和內臟為主,德國消費者需求很低。

聯邦食品工業協會CEO薩貝特(Stefanie Sabet)表示,「開發和維持中國市場,我們急需政策支持」,由於歐盟標準和中國不同,食品需要根據中國有機標準進行複雜認證。

德國聯邦統計局2月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德國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貨物貿易額達1993億歐元,這意味著中國已連續第三年成為德國在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

2018年,德國從中國總進口額為1062億歐元;同時,德國向中國出口總額為931億歐元。德國對華貿易逆差約為130億歐元,連續第三年減少。2018年中國是德國最大的進國,也是德國第三大出口國。

2016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18年德國貿易夥伴中,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荷蘭(1894億歐元)和美國(1780億歐元)。

中國商務部《2018年德國貨物貿易及中德雙邊貿易概況》顯示,該年度德國肉及食用雜碎對華出口額為5.76億美元,2017年度為5.75億美元,同比增長0.2%。乳、蛋、蜂蜜及其他食用動物產品出口額為2.73億美元,2017年度為2.96億美元,同比負增長7.8%,另一方面2018年德國對華出口額增長了12%。

路透社4月報道,受出口下降影響,德國工業2月訂單經歷了兩年多來最大下滑,幾家頂級機構將德國2019年經濟增速預測,從去年9月的1.9%,調至0.8%。

6月7日,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因投資和中間產品生產大幅下降,該國4月工業生產環比下降1.9%,為2015年8月以來最大降幅,遠高於之前預期的下降0.4%。

而德國4月出口也較前月下降3.7%,遠超預期的下降0.9%,同樣是自2015年8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德國央行因此將2019年經濟增速從去年2018年12月預計的1.6%下調至0.6%。

德國一些專家表示,寄希望於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上,希望作為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能為德國經濟帶來轉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官員被質疑竟抱摔記者!
工作量過載!紐西蘭5萬教師罷工 六成學校停課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