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法國女人才不在乎什麼「法式優雅」呢

法國女人才不在乎什麼「法式優雅」呢

當我們提到「巴黎時尚」或是「法式優雅」,很多人都會想起Jeanne Damas。即便你可能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也一定能在街拍和Instagram上認出她的這張臉,清楚地知道她標誌性的著裝風格。這位法國博主其實在前幾年就已經爆紅,幾乎每到夏天,她特有的穿搭方式都會席捲社交網路——

於是,很多亞洲女孩跟著Jeanne的步伐,去理髮店剪法式劉海燙自然波浪,塗大紅唇穿碎花深V連衣裙,但最終卻發現:為什麼模仿Jeanne Damas這麼難?

這是因為,巴黎時尚,斷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輕鬆參透的。

在眾多描寫巴黎時尚的書籍里,這一本由Jennifer L.Scott所寫的名為《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的著作跟其他不太一樣——書中提出過文章開頭差不多的問題:「如何才能像巴黎女人那麼優雅?」不過,關於這個問題,作者並沒有從巴黎時尚的搭配或者設計上進行解讀。

相反,她用了整整一本書來論述那些真正影響巴黎時尚的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

01

如何模仿法式博主?

先回到最初的問題講起,為什麼模仿Jeanne如此困難?難道是因為我們顏值和身材不在線嗎?

其實單看Jeanne的五官輪廓,並沒有很精緻,但看起來很舒服。

至於身材,Jeanne其實上半身稍稍長,總體而言算是普通人里的好看級別,比起模特而言客觀講還是有差距的。

那麼,為什麼她穿典型的法式風格就這麼好看呢?

答案其實也不難找,逆向思維一下,看看Jeanne穿不那麼典型的法風服裝,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離開法式背景和典型的法式穿搭,Jeanne明顯遜色好幾分。

換句話而言,並不是Jeanne選擇了法式風格,而是法式風格選擇了她,讓她在「只是做自己」的時候,才能成就出最自然的法式風格。

這才是我們難以成為第二個Jeanne的真正原因。因為,從頭到尾,Jeanne只是在「做自己」罷了。

還記得Jeanne的妝容教程嗎?從頭到尾其實就一個要義——「隨便塗塗」。

尤其是當你看到Jeanne說:「我們跳過底妝這個步驟」的時候,真的會很令人抓狂——在我們想要成為Jeanne,或者其他什麼典型法國女孩的時候,法國女孩們卻只想著怎麼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做自己」。

因為「做自己」,於是她強調嘴唇,就是為了將視覺焦點集中在唇部,可以最大程度地忽略下巴。她不塗粉底而呈現自然健康的狀態,正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皮膚的底子已經足夠,不需要多餘的修飾。

在Jeanne的訪談中,她自己也提到——

「美麗應該是自然的。」

「法國女人很懂得如何看上去自然大方。」

而這一點,《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中早有說法:「法國女人相當了解自己的風格,而每個法國女人的風格同樣也都是獨有的,因為她們明白,什麼樣的衣服最能展現自己的魅力,揚長避短。」

真正的法式女人,並不熱衷成為Jeanne Damas。法國女人最想成為的,反倒是那些最不在乎法式風格的女孩。

02

「不法式」的法國Icon

觀察一種文化或者一個國度的時髦指標,看時尚編輯的社交媒體絕不會出錯。

《VOGUE》巴黎版編輯Géraldine Saglio,可以說是典型的法國女孩了,瘦削,小麥色皮膚,五官算不上特別精緻但舒服耐看,一頭栗色中長發,略帶捲曲。Saglio並不熱衷於碎花長裙或者草編包、草編鞋之類。相反,她清一色基礎款的配置,尤其鍾愛黑白,一穿就是好多年。

Solange Smith,法國時尚博主兼模特。她日常也就那幾件基本款,白襯衫配緊身長褲或短褲短裙(她是法國女孩中少見的喜歡穿短褲短裙的姑娘),只是白襯衫的款式稍有變動。

而Sabina,最近火熱度僅次於Jeanne的法國時尚博主,一個圓圓臉、小個子,很自然的女孩。翻看她的Instagram,可以發現,她簡直算得上半個微喇牛仔褲狂魔,各種短上衣搭配微喇牛仔褲。

法國時尚博主跟美國似乎不太一樣。在Kendall Jenner的Instagram里,我們可以看到數十種風格。但法國女孩們似乎是走保守派的,標籤十分明顯,她們熱愛經典款,一旦穿一件單品就會一直穿下去,然後在這個風格基礎上稍加改動,但總體依然維持不變。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中,就曾經提到過巴黎女人常用的迷你衣櫥。這樣的衣櫥裡面只有當季必要的十件衣服。「大多數法國人都在重複地穿衣服,不覺尷尬而且氣派十足。而在法國電影中,也看得到類似的做法,一件衣服反覆出現,但男女主角的美感卻不減絲毫。」

別忘了,香奈兒女士也是個徹頭徹尾的法國女人。她那句著名的「流行易逝,風格永存。」本身就是法國時尚的第一要義。所以,迄今為止,香奈兒的每一個新系列都仍然很「香奈兒」。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來定義自己的風格,那就是——「你能用一兩個詞來描述自己的風格嗎?」

風格就是表現自我的一種方式,而每個人的自我一定是獨一無二的。作者因此說:「了解你想通過著裝表達什麼。通過了解你自己,真正聽從內心的聲音,來擁抱自己獨特的美」。

03

法式的本質:浪漫主義

法式的本質,其實就是「浪漫」。浪漫這個詞最早正是源自於法語的roman。

蔣勛在《西方美術史》中對此有過闡釋:「19世紀歐洲對浪漫主義的追隨,主要就包含了對感性的解放、對激情、對個人冒險、對從群體中出走、對孤獨、對寧為玉碎的悲劇情操的追逐。甚至,它們以離經叛道為榮,鄙斥俗世的庸碌。」

很多人都知道「浪漫」這個詞,但卻不了解「浪漫」還有這樣的真正含義。

總的來說,「浪漫主義」的核心就是「尋找自我。」——堅定不移地做自己,釋放自己的感性情緒,去追逐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甚至不惜付出代價。

這在很多法國電影中都有所體現,《阿德爾曼夫婦》、《苦月亮》、《法國女人》……這些不在意世俗眼光去釋放自己的情慾的女人,看得人心驚肉跳。

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今年已經59歲的英國演員Kristin Scott Thomas曾為法國品牌拍攝廣告,廣告詞中她說:「我喜歡被問到年紀(J"adore qu"on me demande mon age.)。」Kristin的皺紋清晰地出現在廣告中,但整個人給人的感覺就是自在、坦然的。

你能說她不美嗎?

而將充滿皺紋的保養品廣告,大規模投放在法國街頭,至少可以瞥見法國女人對於自身審美的態度:她們並不追求單一化的好看,而是希望美出自身的特點。畢竟,皺紋並不是美的敵人,只是年齡的一個附加品罷了。

而另一個強有力的佐證就是愛情。愛情在法國是多元化的。只同居、不結婚的戀愛模式,女主外、男主內的婚姻模式,這些情況在法國是習以為常的。在法國人的眼中,伴侶之間更強調的是一種靈魂的吸引,而不是愛上對方的什麼附加價值而選擇結婚。

這種婚戀觀在有些人眼中看起來也許有些不切實際,但非常「浪漫」,非常「法式」。伴侶雙方並非不清醒,相反,他們是清醒的,他們願意忠於自我,並且願意為忠於自我去付出。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中講到,法國有一句短語「Bien dans sa peau」,意思是「皮膚之下感覺很舒暢」,或者「與你的皮膚相襯」。忠實於皮囊之下的東西,而不是皮囊本身,既是一種法國的穿衣哲學,更是一種生活哲學。

法國出現過無數的時髦icon。當我們在追逐時髦的時候,他們對於時髦的拿捏卻看起來那麼輕而易舉:事實上,這些icon只是誠實地用布料和色彩在表達自己,順便創造出來一種叫做時髦的東西罷了。

既然忠於自我,那自然不會去追逐某一類時髦標籤,比如「法式」。當我們想要變成Jeanne Damas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試圖變成其他一個什麼人。

Lemaire設計師Sarah Linh-Tran曾在訪談中提到:「法國人似乎是漫不經心的,不會用力過猛,但穿著卻又很別緻……這不僅僅是一種適宜地選擇衣服的本事,更是一種關於性格、舉止和穿衣的智慧。找到其中的平衡,會令你受益良多。」

而穿衣,又跟做人有什麼兩樣呢?

一開始我們天真、莽撞、急著表達自己,無論是做事還是穿衣,總是那麼用力過猛。

後來好像明白了些什麼,找到一點自己的方向,慢慢開始學著模仿別人,卻似乎又總是模仿不到精髓。

直到後來的後來,才慢慢終於找到平衡,學會了收斂,學會用less表達more,我們變得簡單、變得大方、優雅。

到了那個時候,誰還會在乎穿得是不是「法式」呢?

編輯:Christopher

撰文:雍璐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GUE 的精彩文章:

辦公樓里的你,會是怎樣的表情?
有的人表面看上去很高 其實都靠這條褲子

TAG:VO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