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初年剪辮子有多難?劣紳聚眾反抗「剪辮令」殺害27人

民國初年剪辮子有多難?劣紳聚眾反抗「剪辮令」殺害27人

1912年3月5日,南京臨時政府頒發「大總統令」:「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仰內務部通行各省都督,轉諭所屬地方,一體悉知。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

這就是著名的「剪辮令」。為了貫徹「剪辮令」,山東都督周自齊派出演說員彭仲豪、周振聲到昌邑縣宣傳新政,勸導剪辮。

一、剪辮引發血案

7月1日,彭、周二人在縣衙門前搭台,會同縣議事會、參事會兩會議員演說。

然而,這一場熱鬧的集會背後,潛藏著殺機。

上午,彭仲豪、周振聲等人演說了一番大道理,無非是:「我們國家是要奉行三民主義,由民作主,不應當再拖著滿清所遺留下的辮子了,無論工、農、兵、學、商,都要一律剪去辮子,遵守民國制度。」

接著,「演說員以若輩非官即紳,應先剪髮,以為合邑之倡」。他們指揮警察當場剪掉了前清武官許殿魁和數位縣衙門胥吏的辮子。

被剪辮的許殿魁等人表情痛苦,但沒人在意。

當天下午,彭、周兩位演說員到城區議事會拜訪,恰逢頗有名望又很頑固的士紳梁懷思、魏桂五在會。演說員勸道:「兩位老先生是人民的表率,應將辮子早行剪去,以作倡議。」

隨行的警察不由分說,將梁、魏的辮子剪下來。梁、魏登時變得臉紅脖子粗,怒氣沖沖地不辭而去。儘管情緒激動,彭、周仍然不以為意。

正當彭、周自以為不辱使命之際,一場陰謀正在醞釀,有人擦亮了刀槍……

7月2日晨7時,縣城內城隍廟的鐘聲突然大鳴,梁懷思、許殿魁、魏桂五糾集衙門胥吏200多人,手執長槍、大刀、土槍、馬叉等兇器,「緊閉城門,佔據電局,斷絕交通」,但凡遇到剪辮者,格殺勿論,號曰「殺禿子」。

匪徒首先圍攻縣議事會,將議員堵在屋內,而後縱火,連房帶人全部燒毀。議事會議長李長庚越城不果,被砍死在縣衙門前。參事會及部分會員亦遭焚殺。

事已至此,梁懷思等人並不滿足,聲稱:「殺死的人數還不夠,一定還有藏起來的,須要挨門搜查,查出沒有辮子的人來,不問是誰一律殺死,才能除凈。」

匪徒「又赴高等小學堂,破扉而入,立將縣視學王君鳳廷、教員徐君錫田暨十四齡學童王鳳擁出臠割之,令人慘不忍言。學約蕭蘭池等聞變,赴縣署報告,冀速民政長親出彈壓,甫入署門,同行三四人盡為匪類所殺。」

許殿魁「騎馬持械,狼奔豕突,帶領匪黨,分路出城,又追殺剪髮者若干人」。演說員彭仲豪、同盟會會員張懷鶚等,跳出城牆躲在城壕蘆葦灣內,同被搜出,當即遇害。周振聲亦罹難。

二、懲罰兇手

事後統計,27名剪辮者死於非命,另有多人受傷。

事發之時,昌邑民政長(即縣長)張春海作壁上觀,只圖自保,未出面阻止暴行。縣警察見勢不佳,早已逃之夭夭。

7月2日晚上,梁懷思四處傳播謠言:此事因接到宣統皇帝來電發動。他並傳令壯丁巡城打更。縣政府機關運作失靈,城池儼然已為梁氏所有。

所幸同盟會會員於恩波等3人跳出城牆,未被追及,得以赴濟南向都督府面陳詳情。

都督周自齊聞訊,於7月5日電飭陸軍第九協前往昌邑剿捕。哪知這一行動提前傳入昌邑,除梁懷思外,許殿魁、魏桂五以及涉事衙役胥吏,悉數鼠竄。

協統馬良見事不可為,對百姓進行一番安慰,隨即收隊回營。9天之後,他再次帶兵來到昌邑,「謂軍隊來昌,專在維持秩序,慘死者咎由自取,殺人者既往不咎」。

這是馬良所施的「欲擒故縱」之計。他傳知眾人於初三日來衙門點卯,來者每人賞制錢四千文,不來者永久除名。

到了限期之日,衙役胥吏們領賞時,軍隊把縣衙團團包圍,擒獲六七十人,當即斬殺45人。罪魁梁懷思被押解到濟南,由周自齊判決斬首示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00年帝都老照片:街道荒涼,皇帝的威嚴蕩然無存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