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4招輕鬆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別再用「跌倒不能扶」的笨方法了!

這4招輕鬆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別再用「跌倒不能扶」的笨方法了!

童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兒童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是形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挫折教育則是幫助孩子抵抗挫折的一種方法。

很多家長都一味的認為,只要孩子跌倒時不上去扶他,就是「挫折教育」了,其實不然。

挫折教育是利用和創造某種靈感,鼓勵孩子根據教育和教育的要求進行頭腦風暴,解決問題,使他們能夠發展和嘗試克服困難,敢於遭受挫折。

從而引導孩子擺脫依賴,形成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般來說,抗挫折能力在孩子3 - 4歲時發展最快,孩子在5 - 6歲時可以合理地應對挫折。

當孩子們學習一項新的生活技能時,他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

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往往擔心孩子受傷,從而剝奪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機會。

例如,當一個孩子學會洗澡,他的父母擔心孩子會把他的身體和房間弄得一團糟,所以他不會讓孩子嘗試學習。

再比如,當孩子開始試圖用手抓飯的時候,父母因為擔心孩子將衣服弄髒而選擇餵食物,這也是典型的干涉。

事實上,在科學教育的指導下,讓孩子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並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克服,這將為孩子將來克服更大的困難和挫折打下基礎。

(1) 真實感知,引導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兒童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兒童的不斷強化,他們的心理過程也會逐漸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從而產生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

當孩子們接觸到外部世界時,學習知識離不開成年人的幫助。

但是,如果這種幫助成為一種替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將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他們感到沮喪,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他們就會產生恐懼,依賴情緒,並導致學習障礙。

因此,孩子的挫折教育必須首先打破依賴性,讓孩子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困難,因為他們克服了困難,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就像一個孩子學會走路一樣,他先學會爬,然後再走。

只有當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到挫折並克服挫折時,他們才會培養對挫折的恐懼和勇氣。

(2) 調節情境,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容忍度。

設置不同難度的情境,讓孩子們逐步磨練。

例如,讓孩子們去黑暗的房子里拿東西;把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藏起來,鼓勵孩子們自己去找;引導幼兒在野外活動中走「勇敢」之路;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適當的批評等。

同時,也要把握情境的「難度」和「強度」,避免讓孩子感到恐懼,削弱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必須指出的是,當孩子遇到問題或遭遇失敗而情緒波動時,大人不必急於替換,也不能責怪和貶低孩子。

正確的方法是讓成年人和他們的孩子呆在一起,給他們一種安全感,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嘗試,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並在必要時給予一些指導。

(3) 鼓勵、保護

成年人應該鼓勵他們的孩子做他們能做的,如獨立行走,獨立吃飯,獨自睡覺。

一旦孩子取得進步,成年人必須以積極的態度給予表揚和鼓勵,加強孩子的行為,並始終對孩子的態度表示肯定和信念。

成人的鼓勵和肯定不僅能激發孩子追求自立,而且能改變孩子的挫折意識,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4) 調整期望,減少孩子的挫敗感。

現在一些父母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他們為孩子設定的目標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人學習條件,或者只是因為比較心理,看到其他孩子的孩子彈鋼琴和畫畫,水的孩子也必須擅長這些方面。

其結果是一個挫折陷阱,讓孩子在面對壓力時人為地製造一種強烈的挫折感。

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家長和老師必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循序漸進,不斷調整孩子的成長目標,幫助孩子設定「跳起來,得到足夠」的具體目標。

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這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成年人的作用是引導孩子面對挫折,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他不僅能保持心理平衡,還能克服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子有方 的精彩文章:

來人!快抓住那隻「四腳吞金獸」!

TAG:教子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