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個刺殺印度聖雄甘地的兇手,最後下場如何?

那個刺殺印度聖雄甘地的兇手,最後下場如何?

儘管已經遇刺辭世70多年,「聖雄」甘地在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不減,猶如拿破崙之於法國,華盛頓、林肯之於美國。甘地深受數代印度人的敬仰,被印度人尊稱為「國父」。

甘地的一生是為印度人民奔走呼喊的一聲,他以非暴力思想為指導,用沉默和祈禱代替槍彈火炮,領導印度人民開戰不合作運動,驅逐英國殖民者,贏來了印度民族獨立鬥爭的最後勝利。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歡慶這來之不易的成果,甘地就倒在了宗教狂人分子的槍口之下。

1948年月30日,對印度人來說是悲痛的一天,甘地被一位狂熱的印度教徒開槍射殺,舉國陷入無盡的哀痛之中。印度教徒為何要刺殺甘地?行兇者的最後下場又是如何呢?

這一切都得從甘地遇刺的社會背景說起。印度是一個多教派的國家,歷史上曾被伊斯蘭征服過,故國內有不少伊斯蘭教徒,作為國內第一大宗教的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時常發生摩擦。1947年,英國正式允許印度獨立,蒙巴頓作為印度最後一任總督,基於印度國內宗教對立的形勢,決定按宗教的原則實行印巴分制,即巴基斯坦為伊斯蘭教國家,印度為印度教國家。

但是這一主張,遭到了甘地的強烈反對,國大黨內部也因分治方案出現了分裂。面對日益嚴重的教派仇殺以及穆盟的堅定分治態度,以尼赫魯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派不得不妥協接受。但是甘地堅決地表示反對,除非把自己劈成兩半。他還極力主張由真納領導的穆盟、而不是國大黨來組建統一的印度政府,這一主張自然遭到了國大黨的反對。

但是甘地內心也面臨著矛盾,他知道,不分治,國內只會更亂,最後他以沉默代替了反對,赤足光頭、身披一塊白布,拄著一根手杖去宣傳教派和諧共存,希望以此制止日益猖狂的教派仇殺。這時,一場針對生雄甘地的巨大陰謀徐徐展開。

一位叫納圖拉姆·戈德森的狂熱印度教徒買下了一家報紙,他在社論中寫道,分治造成了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被屠殺,這一切都是國大黨和甘地造成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使很多印度教徒在穆斯林的殺戮面前難以抵抗,在印度教徒被屠殺時,甘地仍然主張教派團結。戈德森在文章中發泄著對甘地的不滿,決定向他行刺。

第一次行刺,戈德森與同夥,先投炸彈,再趁亂開槍,但是炸彈沒響,甘地鎮定自若。在混亂中,戈德森等人趁亂逃走。一次不成,戈德森又謀划了第二次刺殺。1948年1月30日下午,甘地來到露天場地,走上台階,正準備向場下的信眾講話時,戈德森擠到他面前,從口袋中掏出手槍,打開保險栓,雙手持槍,低頭慢慢說道:「你好,甘地先生」。

話音剛落,右手連扣三下扳機,甘地胸部中彈,血流如注,倒在了講台上。倒地後口中喃喃吟說:「天啊,羅摩神」,羅摩神是印度教的眾神之一。只要虔信羅摩神,默念他的名字,便可得以解脫。在印度民間,對羅摩神的崇拜非常流行。

行刺的兇手戈德森當場被眾人抓獲,他未做任何反抗。經過長時間的審訊,兇手於1949年11月15日清晨被處以絞刑。戈德森死前留下遺囑,他的骨灰不要灑進恆河,要留待有朝一日,印巴統一後,灑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鋼鐵俠馬斯克再放大招:建衛星太陽能發電站,石油跌到白菜價!
清朝奇案:書生從大火中救下一女子,不料女子回家後卻自殺了!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