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尋找「經絡瘀堵」的生物標誌物,信任機制催生顛覆性技術

尋找「經絡瘀堵」的生物標誌物,信任機制催生顛覆性技術

本周舉行的2019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健康醫療博覽會上,一台攜帶型儀器在小咖雲策劃的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展區亮相,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體驗。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Med-X研究院教授殷衛海介紹,這種「自發熒光模式檢測儀」通過檢測手和手臂14個位點的皮膚和指甲的綠色自發熒光,有望對亞健康狀態進行量化評估,並對腦卒中等多種重大疾病開展早期診斷和康復療效評估。「這是一種顛覆性技術,我們正在與殷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吳毅說。

交大團隊還發現,這種技術的檢測結果只有與中醫經絡理論結合,才能對疾病狀態作出準確評估,因而推測:人體表皮綠色自發熒光是經絡瘀堵的一個生物標誌物。讓殷衛海感慨的是,上海兩個重大科技項目不僅資助其經費,還給予他充分的信任和自由探索環境。

提出大膽假說後得到鼓勵

4年前,殷衛海課題組研究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及保護機制時,偶然發現,小鼠皮膚的綠色自發熒光強度與紫外線照射強度呈線性關係。為探究竟,博士生張銘超等人做了大量實驗,發現紫外線照射會造成表皮中棘層的角蛋白1結構變化,誘導了綠色自發熒光的增強。

他們的探索並未就此止步。大量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表明,炎症和氧化應激也可以線性地增加表皮綠色自發熒光強度。「炎症和氧化應激可稱為『萬病之源』,多種重大疾病的核心病理機制就是炎症和氧化應激。」殷衛海解釋說,「與紫外線一樣,它們也能造成角蛋白1的結構變化。」

殷衛海教授與他發明的「自發熒光模式檢測儀」? 李雨嘉 攝

為了探索這一科學「無人區」,殷衛海課題組先後申請了市科委基礎重大項目「人類表型跨尺度關聯及其遺傳機制研究」子課題、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四子課題,並得到立項。在這兩個項目的支持下,他們提出一個有些「離經叛道」的理論假說——器官損傷產生的氧化應激和炎症因子通過經絡傳輸到皮膚,造成表皮自發熒光增強。通過檢測這些自發熒光的變化,可以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所處器官作出無創、快速的評估。

其理論依據,是綠色自發熒光強度的上升幅度與疾病嚴重性呈正相關關係,而只有運用中醫經絡理論,才能準確評估這種疾病發生在哪個器官。例如,心梗患者手掌心皮膚的綠色自發熒光強度很高,這正是心包經上勞宮穴的位置;又如,在肺經所在部位,肺癌、肺小結節等肺部疾病患者的皮膚自發熒光強度顯著高於正常人。

「提出這個假說後,我是蠻忐忑的,擔心同行在項目評審時說我異想天開。」殷衛海坦言。令他欣喜的是,兩個重大項目都給予了他有力支持,鼓勵他帶領團隊潛心研究,開展持續的自由探索。「這種信任機制是科學家做出顛覆式創新的必要條件。」殷衛海分析說,長期以來,國內科研管理和評估體制存在急功近利、形式主義傾向,許多科研人員為了獲得經費和職稱晉陞,不得不做「短平快」研究,無法沉下心來,做周期長、風險高的顛覆性研究。上海重大科技項目的改革舉措,可謂切中時弊。

有望用於腦梗診斷和康複評估

在「信任機制」的推動下,「自發熒光模式檢測儀」已經問世。殷衛海課題組為其申請了近70項國內外發明專利,其中部分已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澳大利亞發明專利授權。

上海老博會參觀者在體驗「自發熒光模式檢測儀」。付贏迎 攝

今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健康醫療博覽會上體驗了這種儀器。上海交大一名博士研究生用它照射記者的手掌心、手掌背、食指指甲等部位後,與儀器相連的電腦上立即顯示出多張影像。博士研究生根據影像中熒光的強度、位置、對稱性、結構這4個要素,給出了有關亞健康狀態的診斷結果。

儀器的檢測結果准嗎?殷衛海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合作,檢測了一批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後7天內的皮膚、指甲自發熒光。統計學分析顯示,與對照組比較,這些患者的熒光強度在此期間顯著上升。隨訪恢復期腦梗死患者,則顯示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熒光強度逐漸下降。

五院神經內科團隊負責人介紹,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前提是明確診斷,顱腦核磁共振檢查是診斷腦梗死的「金標準」,但它是稀缺資源。白天,醫院的核磁共振檢查往往排滿,急診病人要「插隊」很難;夜晚,許多醫院通常不開機。另外,一些患者有核磁共振檢查禁忌症。為此,科研人員一直在尋找血液中的腦梗死生物標誌物,但迄今未取得重大突破。自發熒光檢測技術的問世,有望另闢蹊徑,用於腦卒中早期診斷和康復療效評估。其無創、便攜、快速的特點,也適合普及。目前,交大和五院團隊正在合作研究相關機制,並計劃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

「自發熒光模式檢測儀」拍攝的熒光亮度異常影像。俞陶然 攝

吳毅教授表示,由於無法實現快速、精準的標準化評估,三甲醫院的康復預防措施和康復資源難以普及到社區家庭。「自發熒光模式技術」有望破解這個難題,原因有三:評估數據客觀,對醫師經驗依賴少,社區醫師容易操作,家庭非專業人員也可操作;價格便宜,適合普及,而且能反覆評估;安全無害,可在非醫療場所使用,符合康復一級預防的要求。

目前,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正在與殷衛海課題組合作研究。「我們希望經過系統、嚴格的康復臨床驗證,人體自發熒光檢測可以解決康復資源下沉社區的問題,讓華山康復走進千家萬戶。」吳毅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第39次「費納決」根本沒有懸念,收好你所不知道的12個有關「費納決」的數據
瑞金醫院張聖道:它時時提醒我,做得還不夠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