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竟能拍到夢幻星空?是的!在奉賢自家露台上拍的

上海竟能拍到夢幻星空?是的!在奉賢自家露台上拍的

上海這個不夜城

也能拍出最美的天文照片?

答案是肯定的

看,這些夢幻的星空照

都拍攝於上海

那群愛拍星星的人說

在上海,奉賢是最佳的天文觀測點

集聚著這樣一群人,

他們腳踩土地,卻時刻仰望星空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文愛好者,

為了拍好一張星空照片,

常常迎著海風在野外熬上好幾個通宵。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天文攝影師來到奉賢,甚至為了等候合適的觀測時間,他們會選擇租下一間農民的房子,在這裡住上一陣子。他們說,在上海,奉賢是最佳的天文觀測點。

等候20小時拍下玫瑰星雲

見到他們中的一位,徐衛斌時,他忙不迭地像記者展示了其最新的成果。這是一張來自5000光年外的天文照片,拍攝對象是麒麟座中最美麗的天體——玫瑰星雲,如今被刊登在最近一期的《天文愛好者》雜誌上。

NGC2239麒麟座玫瑰星雲中心。徐衛斌 攝

外人看來,這張照片驚為天人,那種獨屬於星空的深邃、絢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拍攝地一定是在某個遠離城市,空曠而靜謐的地方。只有徐衛斌知道,這是一張取景自上海市郊的照片,因城市光害嚴重,這每一束璀璨的星光才顯得更加來之不易。

徐衛斌是奉賢本土的一位天文愛好者。他對於天體的狂熱從少兒時便開始了。「當時,我們的小學自然課本上有一張四季星圖,我覺得很神秘,甚至把它裁下來對照天空找過星。」徐衛斌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開始自製望遠鏡,堅持觀測天象。「昴星團」,就是他人生中找到的第一顆星。

上了高中,他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我想搞天文攝影,把宇宙的神秘拍下來。」然而在那個時代,普通人拍攝天體幾乎可以說是「天方夜譚」,「市場上沒有出現給天文愛好者用於拍攝的相應設備。」但夢想還是要有的,到2006年,博冠(bosma)102折射望遠鏡在全球上市,這也意味著,業餘天文愛好者從事天文攝影成為了可能。徐衛斌第一時間花重金投資了一套。

天文攝影,一旦「入坑」,便註定了費時又折騰。徐衛斌說,多數家庭都不大支持,自己身邊也曾有很多有志於天文攝影的愛好者,後來逐漸脫離了隊伍。而他則在爭取到了家人的理解後,漸漸積累起了自己的攝影經驗,完善了各類所需的天文器材。

徐衛斌和他的攝影器械。劉潤豪 攝

當然,工具只是拍攝過程中的一環,更關鍵的是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為了拍好星空照,徐衛斌租過農房,吹過海風,甚至在野外一連熬過好幾個通宵,與無盡的等待和孤獨為伴。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大失敗的可能。徐衛斌告訴記者,拍攝星空照片,需要了解各類天文知識,知道什麼時候能拍、什麼時候不能拍,什麼情況下會出現特殊的天文現象。此外,還需要掌握與普通風光、人文攝影不同的獨特構圖技術。

在徐衛斌的拍攝經歷中,最累的一次是在拍攝獵戶座馬頭星雲時,整個拍攝過程累計長達30小時,「等待的過程又冷又漫長,條件非常艱苦。」而這樣的拍攝經歷,對他而言也是常態。就拿最新刊登的玫瑰星雲來說,徐衛斌介紹,玫瑰星雲在獵戶座的左側,位於冬季大三角上右側大約三分之一處,一般只有冬季才可能拍到。而且拍攝玫瑰星雲,往往要累計曝光20小時以上才能勉強看清星星點點。拍攝時間還必須選在半夜,等玫瑰星雲升至最高點,同時附近城市光源減到最小。

奉賢是上海的最佳觀測點

近些年,徐衛斌拍攝過的獵戶座馬頭星雲、M27狐狸座啞鈴星雲、NGC2239麒麟座玫瑰星雲、M33三角座漩渦星系、M51獵犬座漩渦星系等作品,相繼登上《天文愛好者》和《中國國家天文》等多家天文科普雜誌上,得到了專業認可。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作品的拍攝地,竟然都在上海奉賢。

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儘管天文攝影對周遭環境的要求極高,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光的干擾幾乎不可避免,並不是天文攝影的優選位置。但很慶幸,在奉賢還能找到一些天體的最佳拍攝點。」徐衛斌發現,在上海,有三個天文觀測點,分別是崇明、浦東和奉賢。

崇明相對偏遠,出行成本高;

浦東光害比較大,對攝影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唯有奉賢,周遭環境最合適。」

徐衛斌說,目前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文愛好者,都會時常會活躍在奉賢的農村和海堤附近。

IC5070鵜鶘星雲。徐衛斌拍攝於2015年9月奉賢海堤。

IC1396象鼻星雲。徐衛斌拍攝於2015年10月奉賢海堤。

過去13年間,徐衛斌以奉賢為最佳觀測點,已相繼拍攝了300多幅星空作品,既涵蓋了整個太陽星系,更不斷向著深空邁進,麒麟座玫瑰星雲就是他捕捉到的十多個星雲、星系、星團中的一瞬。而除了野外拍攝,徐衛斌已經發現,他甚至可以在城區實現固定拍攝,並拍到不少「奇觀」。

獵戶座馬頭星雲。徐衛斌定點拍攝於2017年12月南橋家中露台。

M27狐狸座啞鈴星雲。徐衛斌定點拍攝於2017年7月南橋家中露台。

「固定拍攝的好處是可以精確校準極軸,減少導星誤差」。因此,徐衛斌將家裡的陽台「改造」成了天文露台,架上一套由三腳架、赤道儀、主鏡、重鎚等組成的專業拍攝設備,「只要累計足夠的曝光時長,一樣能探測到隱藏在宇宙深處的深空天體、星雲、星系和星團。」為了鼓勵更多身處都市又有天文攝影夢想的人,徐衛斌還在《天文愛好者》雜誌上發表了《艱難的星光——如何在城區拍攝深空天體》的經驗之談。

如今,除了在拍攝點外,人們還常常會在青少年活動課堂上見到徐衛斌的身影——他承擔了定期為青少年普及天文科學知識的重任。他說:「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里,相比那些漫天飄灑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我們是還要渺小的存在。懂得了個體生命的短暫和渺小,便會更加珍惜這個世界,更願意去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這也是我想告訴那些孩子們的。」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杜晨薇 孫燕

微信編輯:小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非遺入戲,舞台上的「群星」也有煙火氣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