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調兵遣將)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調兵遣將)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調兵遣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一:德國戰略部署提及地點標註圖

一、德國的戰略部署

1940年5月20日晚8時30分,德國A集團軍群第2裝甲師,幾乎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北法沿英吉利海峽的交通咽喉阿布維爾,完成了對戰場東北部地區盟軍主力的戰略包圍。更加可怖的是,5月21日,本來還心存疑慮的德國納粹戰略高層,最終做出了繼續向英吉利海峽的各港口城市推進的決定,徹底切斷被圍困在戰場東北角盟軍主力的退路,無數德國步兵部隊緊跟著瘋狂推進的裝甲部隊,不斷鞏固著業已佔領的橋頭堡,使得盟軍發動反攻,打斷冒進德國裝甲部隊攻勢的戰略構想,在不斷流逝的時間之中,幻化為了不切實際的泡影。對於自己不斷拉長而變得脆弱的側翼和後方,德國做出了如下的戰略安排:「不斷的加強和鞏固自己位於索姆河也就是阿布維爾、亞眠地區的橋頭堡,同時將可供調遣的部隊盡量推進至穆瓦耶納維爾(圖一,B點)、於皮(圖一,C點)、科蒙(圖一,D點)、巴約勒(圖一,E點)等自己戰線後方和側翼深遠地區。」5月21日上午8時30分,一架英國的颶風戰機,偵查到了大批德國部隊,正在由北部運河沿岸的馬基永(圖一,I點)附近地區向各自的戰略目標涌動(注一),而沿途的康布雷(圖一,J點)、阿拉斯(圖一,F點)、杜艾(圖一、K點)這些處於交戰區的城鎮,則是一片熊熊戰火。


注一:北部運河是一條法國北部地區的一條長約95公里的運河,一戰期間協約國和同盟國在這一地區曾激烈的交火。

心急如焚的盟軍戰略高層,此時在這一地區根本沒有可供投入的預備部隊,只能派出自己的空軍對滾滾而來的德國部隊進行截擊,然而德國空軍在這個時候,也基本掌控了除英吉利海峽區域外的制空權,這些徒勞的轟炸作戰,最終無功而返,對德國人前進的腳步沒有產生絲毫的影響。5月22日,德國的陣地進一步鞏固,而位於阿布維爾(圖一,A點)附近的索姆河橋頭堡,則得到了德國第2摩托化師的加強,並做好了向更南部區域突進的作戰準備。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調兵遣將)

圖二:法國戰略部署提及地點標註圖


二、法國的戰略部署

相對於德國雖然小有瑕疵但按部就班穩步前進的戰略布局,盟軍方面的戰略部署就顯得極為混亂,而作為此次西線作戰的主力法國軍隊和英國遠征軍,由於相互之間行動的不協調,因此只能分而述之。先是5月18日,法國的第6集團軍、第7集團軍和第4裝甲師接到了在康佈雷、聖昆廷(圖二,A點)、哈姆(圖二,D點)、查努伊(圖二,B點)一線布防,在阻滯德國向海峽方向突進的戰略企圖的同時,相機而動隨時準備在德國的側翼發動反攻的命令,而為了挽救即將被圍困的部隊,從5月19日至6月4日,法國方面居然利用發達的鐵路網,在德國空軍的壓力之下,由埃納省向索姆河地區投送了32個師的兵力。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調兵遣將)

圖三:英國戰略部署提及地點標註圖


三、英國的戰略部署

英國方面布防在索姆河流域的部隊除了一些後勤保障部隊之外,就只剩下臨時被改變作戰目標,長途奔襲而來的英國第1裝甲師一部了,實際上在西線的戰鬥剛剛打響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戰局會變化的如此之快,就是在色當戰役剛剛結束,德國人已經暴露自己戰略企圖的5月15日,英國的第1裝甲師,依然按照既定的計劃,不緊不慢的由距離戰線較遠的勒阿佛爾港(圖三,D點)登陸,前往阿拉斯地區,結果由於德國空軍的滋擾,使得英國在勒阿佛爾港的登陸變得極為困難,只能將登陸地點選擇在了更遠端的瑟堡(圖三,E點),伴隨著德國方面切斷了前往阿拉斯地區的道路,英國的第一裝甲師,只能在沒有配備炮兵部隊且步兵和裝甲兵皆未滿編的狀態下,於19日由瑟堡轉移到塞納河流域魯昂(圖三,F點)東南56公里處的帕西蘇伊爾(圖三右下角),並準備由此向加萊進發,挽救已方逐漸被擠壓到敦刻爾克地區的友軍部隊。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調兵遣將)

1940年5月21日至6月4日戰略態勢圖,可以清晰地看到交戰雙方的戰略布局

5月21日,由於戰局的迅速惡化,這支部隊最終接到了向亞眠附近的皮奎尼地區(圖三,K點)機動,並由此向西北方向挺近,推進至阿布維爾附近的蓬特雷米(圖三,L點),在完成此次作戰目標之後,該部隊還要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最終決定向北或者向東展開攻勢。而英國第1裝甲師此次計划到達的地區,在戰略劃分上,則隸屬於英國遠征軍後勤補給體系的北區。該區域的西側,包含有魯昂、迪耶普(圖三,H點)這樣的後勤補給和醫療核心,而該區域的東端,則包含有英國遠征軍最後的逃生通道敦刻爾克。在接到了德國已經到達了索姆河地區,並向對於英國遠征軍而言極為重要的後勤核心區域移動的情報之後之後,英國遠征軍主管後勤調派工作的阿奇伯爾·本特利·伯曼准將,又將第一裝甲師的部分部隊剝離出去,部署在了魯昂東側遠郊地區弗雷特,用以拱衛已方的側翼,防備德國即將發動的攻擊。至此,交戰雙方圍繞阿布維爾地區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基本結束,從1940年5月22日開始,一直到1940年6月4日,以英法軍隊為主力的盟軍部隊,在這一地區與德國人持續交戰,一直堅持到德國6月5日發動第二階段的大戰略「紅色方案」之後,才正式宣告結束。


四、與本文密切相關的文章鏈接:

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戰鬥前的戰略態勢)

蒙科爾內之戰(一)(1940.5.17——1940.5.19)

蒙科爾內之戰(二)(1940.5.17——1940.5.19)

阿拉斯戰役(一)(1940.5.21)

阿拉斯戰役(二)(1940.5.21)

布洛涅圍城戰(一)(1940.5.22-——1940.5.25)

布洛涅圍城戰(二)(1940.5.22-——1940.5.25)

布洛涅圍城戰(三)(1940.5.22-——1940.5.25)

布洛涅圍城戰(四)(1940.5.22-——1940.5.25)

加萊圍城戰(一)(1940.5.22-——1940.5.26)

加萊圍城戰(二)(1940.5.22-——1940.5.26)

加萊圍城戰(三)(1940.5.22-——1940.5.26)

加萊圍城戰(四)(1940.5.22-——1940.5.26)

加萊圍城戰(五)(1940.5.22-——1940.5.26)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下期文章預告《1940西線戰役之阿布維爾戰役(小規模的遭遇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資料局 的精彩文章:

1940西線戰役之血戰加萊城(24日的戰鬥)

TAG:二戰資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