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圈一哥的言行記錄,這本書可以讓你受益一生

文化圈一哥的言行記錄,這本書可以讓你受益一生

「子曾經曰過」,是《武林外傳》里呂秀才的經典台詞。跨越兩千多年,孔子又一個迷弟get√.

孔子是誰?歷史上當之無愧的全民網紅教師,文化圈「一哥」,穩坐頭把交椅兩千多年。

在職業細分還不明確的古代,作為跨界奇才,包攬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等多項頭銜。

而四書之一《論語》,用今天的說法,大概就是孔子同時代的弟子們所記錄下的偶像的言行集錦,並傳載至今。

「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記載的孔子語錄中,我們可以窺探到這位誕生於2000多年前的至聖先師的生活和思想。

相比於其他儒家經典,《論語》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楊絳曾說過,四書里自己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里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個一個樣兒,各不相同。

但由於流傳時間久遠,經歷了多個朝代更迭,有過「獨尊儒術」,也曾「焚書坑儒」,對《論語》的篡改和誤解也十分常見。為了讓大家了解最真實的孔子,學國學網推出《細聽論語》精品節目,邀請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畢寶魁先生還原《論語》中孔子的哲學智慧。

最接地氣的性情中人

印象中,提及孔子,他好似一個神,站立在川上。滔滔江水不絕,時日不休。他喟嘆一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轉身便走入更深的蒼茫里,留給世人一個孤獨的思考者的背影。

但讀了《論語》你會發現,他並不是一個古板的教書匠,而是一個愛憎分明、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一個極其可愛的老頭。

他非常直爽

《論語.陽貨》:「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有個叫孺悲的人想見孔子。孔子不肯見,就推說自己病了。可是,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就又奏瑟又唱歌,故意讓人家聽見。意思就是說,我其實沒病,就是不想見你!就是不給你面子。

他非常可愛

孔子不但喜歡音樂,還會唱歌。如果別人唱的歌很好,他一定會請人家再唱一遍,心甘情願給人做伴唱。

《論語.述而》中說道:「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孔子不會因為自己聲望高,是老師,就端著架子,裝模作樣。他想唱就唱,無拘無束,哪怕給人家當伴唱,也心甘情願,就這麼率性,你說可愛不可愛?

他敢於哭

孔子哭弟子顏回,場面可謂感天動地。

《論語.先進》:「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四十歲就不幸去世了,孔子那年七十一歲,白髮人送黑髮人。孔子痛哭流涕地說:哎!老天這是要我的命呀!這是老天要我的命呀!旁邊的人就說:先生哭的太悲痛了!孔子說:難道真的太悲痛了嗎?我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該為誰悲痛呢?

沒想到,禍不單行,第二年,另外一個最喜歡的學生——子路,也不幸在戰亂中喪生。據《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記載:「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孔子再一次的悲痛欲絕,哭著說:哎呀!老天爺真是要斷絕我的後路呀!欲哭無淚。

他敢於罵

在《論語》中,孔子罵宰予,可以說是狗血噴頭: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孔子說:宰予這傢伙,就是朽木,是糞土之牆,都不知道罵他什麼才好!為什麼罵?就是因為宰予白天睡懶覺。當然這只是表面情況,肯定還有其他原因。

所以孔子後面又說:過去別人說什麼我信什麼,現在別人說什麼,我還要看他做什麼。可能宰予以前就白天睡過覺,被孔子發現後,他就發誓說以後白天不睡了,結果今天又犯了,所以才氣得孔子對他大罵。

其實很多學生,都挨過孔子罵,尤其是子路,罵的最多。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孔子罵這些學生,正是因為對這些學生非常喜愛,所以這些挨過罵的學生,最後都很優秀,都成為歷史上傑出的人物。

他吃過很多苦,周遊列國時,孔子落魄,被人形容如同喪家之犬,卻依舊能苦中做樂,甚至一起參與吐槽,笑曰:「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夫子最喜歡哪個學生?

傳說孔子有弟子三千,只要是想學習的人,他都會收下,並對他們「因材施教」。但同時,孔子對這些弟子也有自己的喜惡偏愛。

子淵、仲弓、子夏、子路……這些名字常常出現在《論語》之中,通過他們與孔子間的對話,我們能看出這些弟子性格各異,有的喜歡向孔子問問題,想要難倒他;有的對孔子非常忠誠,不論境遇一直追隨著這位老師。

顏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得意門生,他聰明好學,又踏實勤奮。《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

孔子愛重顏回,卻偏寵子路。子路很聰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許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對孔子最忠誠,經常跟在夫子身邊。但子路也最不好學,得了讚賞喜歡沾沾自喜,孔子對其他弟子總很有禮,對子路卻毫不客氣地提著名兒訓他:「由,誨汝知之乎?……」這也不失為一種關係親密的體現。

《論語》里還有哪些有趣的細節,藏著什麼樣的秘密?讓我們一起與畢寶魁老師走進《論語》,走進中華文化的源頭,聆聽歷史的聲音。

畢寶魁教授

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王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韓愈研究會理事、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社科普及優秀專家。其著作22本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11本被美國哈佛大學東方學院燕京圖書館收藏。

畢寶魁教授目前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發表大型圖書40餘部,共1200多萬文字。出版專著主要有:《論語精評真解》、《唐詩三百首譯註評》、《宋詞三百首譯註評》、《王維傳》、《李商隱傳》、《李清照》等40餘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築夢行舟遠,書香伴我行」,助力全民閱讀,學國學網送500張學習卡!
端午節代表人物大論戰,屈原和伍子胥都打起來啦!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