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一輸就哭,娃有顆玻璃心,家長該怎麼辦?

一輸就哭,娃有顆玻璃心,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不喜歡「輸」是人之常情,大人在挫敗的時候心理也需要一個過程,更何況孩子。

孩子「怕輸」的情況其實很普遍,這個問題和孩子年齡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怕輸」的特點會更突出一些,讀小學後,隨著情緒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越來越深入集體生活,會逐漸不那麼明顯。

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所有的孩子不怕輸,也沒有一種教育方法能適合所有的孩子,但是我認為,這個現象折射出了一些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的一些問題。

孩子因為輸而哭鬧時,父母的有些話並不是安撫:

「寶寶,哭是沒用的,要做勇敢的男子漢」

「待會兒的比賽,你可別丟人啊」

「輸了就輸了,大方一點」

「輸不起就這樣,以後別人就不和你玩了」

這些話,向孩子傳達的信息是:輸了就哭是不光彩的;輸了不能把不開心表現出來;輸了以後哭,會失去朋友。

孩子聽到這些話時,不但情緒沒有得到疏導,反而還要增加一層思想包袱,擔心自己會失去大人的認可和愛,於是要麼強壓自己的情緒停止哭,要麼哭得更傷心。

「媽媽抱抱,不開心就哭一會兒吧」

「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的心情」

父母要做的不是讓孩子停止哭,而是用自己包容的態度和溫和的語氣,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這是他度過情緒這道坎的「底氣」。

除了孩子在「輸」的當下,我們要幫助他的情緒得以疏導之外,平日里家長對於「輸贏」的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當孩子「輸」的時候,他會以此來判斷自己。

「媽媽,我只想要100分」

「我一定會是最後一個,同學們都會嘲笑我的!」

「我不想參加,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我弱了」

如果孩子認為,只有滿分(第一名)才是成功、失敗可恥、放棄也比失敗好,這樣的認知讓孩子更不能接受自己輸。雖說,孩子的輸贏概念不完全來自於家長,但是一定是受到家長影響的。

把「媽媽希望你下次還是第一名」改成「這次得第一,是因為考試前你複習地特別認真!」

把「待會兒的比賽,你可別丟人吶」改成「沒有人是常勝將軍,努力的過程更有意義。」

把「要是進不了前三,這次的努力就白費了」改成「能去參加就已經是好樣的,得第幾名不是我最看重的!」

引導孩子多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告訴孩子,無論是輸還是贏,我們的成長是在過程中完成的。無論輸還是贏,都只代表暫時的成績,不是永遠的。父母的輸贏觀念,影響著孩子對待輸贏的「態度」。

如果一個孩子安全感得到滿足、內心充滿自信、並擁有成長型思維,相信他就不那麼怕「輸」,也不會因為「輸」而痛苦。作為父母,自己首先成為這樣的人,可能是引導孩子最好的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一兒童網 的精彩文章:

安撫奶嘴的過度使用,寶寶社交也受影響!
兒女的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為父母都健康!此文請為我們的父母收藏

TAG:六一兒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