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刑罰,不用皮鞭棍棒,只用一純白小屋,便問什麼答什麼

古代有一刑罰,不用皮鞭棍棒,只用一純白小屋,便問什麼答什麼

世人都知,古代刑罰之中,凌遲(寸磔)最為惡毒,這一刑罰又名「千刀萬剮」,單聽名字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慄。殊不知這古代之時,還有幾樣刑罰,在惡毒程度上絲毫不遜色這寸磔之刑。若你有興趣了解一二,可往下看。

慘不忍睹是抽腸

春秋之事,有刑罰曰「胣」,孔子之師萇弘便是受此刑而歿。「胣」便是抽腸之刑,此刑可謂實實在在的「痛斷肝腸」。

大明建立之後,朱元璋恢復此刑,用以對付貪官惡吏,不尊君王之人。《山行雜記》有載:行刑前,高聳一副木架,木架之上掛有橫杠,橫杠之上系有繩索,繩索一頭為石磨,一頭為鐵鉤。行刑時,將人犯押赴高台,褪去衣褲,鎖其手足,呈跪拜狀,用鐵夾拽出大腸,將腸頭掛在鐵鉤之上,旋動機關,石磨快速墜落,鐵鉤連帶大腸旋即拽起,血腸高高掛起,呈一條直線。犯人不能速死,手足不能動,哀嚎多時方可斃命。

時至明末之時,大西王張獻忠偏愛此刑,他加以改進,將木架改為駿馬,只需將一根細線拴在馬尾之上,用利刃在犯人糞門剜上一刀,將腸頭扯出繫於細線之上,而後鞭打駿馬,使其疾馳而奔。細線帶動大腸,被整條拖出。人犯哀嚎不止,大西王則狂笑不止。

各位看過,以您眼光來看,此刑如何?是否不亞於凌遲寸磔?

又蒸又煮喪天良

烹飪之中,有蒸煮之法,目的是為了將食物制熟,供人果腹。殊不知,這刑罰之中,亦有烹煮之法。商紂王用炮烙害忠良,足以令人咋舌。卻不知後人還有比這炮烙更歹之刑。

春秋之事,有一刑罰名「鼎烹之刑」,齊哀公因季候陷害,而被周夷王將其丟入大鼎中活活烹死。陷害宋國太子痤的寺人伊戾,以及白公的弟子石乞,都是因此刑而死。最慘一個莫過於齊國人文摯,他被齊閔王下令丟入大鼎之中,扣上大蓋,如烹煮雞鴨一樣,烹煮了三天三夜。哪曾想打開蓋子之時,文摯雖然周身皮膚因沸水而脫落,但仍未死。齊閔王命人將其面朝下,用大石壓背,繼續烹煮一天一夜之後,文摯才死。

用此刑最甚者莫過於漢景帝之子廣川王劉去疾,他偏愛此刑,曾將仇人妻女擄來,交於手下玷污之後,用沸水腿其毛髮,以鐵鎖纏身置於蒸籠之中,用文武火慢蒸。蒸籠內慘叫連連,劉去疾不以為然。等到蒸好之後,喚來大臣「品嘗佳肴」,那些大臣打開蒸籠一看,嚇得魂不附體,劉去疾則開心大笑。

相傳南燕主慕容超、隋煬帝、秦檜、朱棣等等都用過此刑害人。各位,這招如何,是否感覺一陣驚悚?

剝去皮肉好涼爽

相傳剝皮之法來源於商紂王,後真正被發揚光大者乃是明朝。朱元璋建明朝之後,大肆捕殺昔日共打天下之人,無論是李善長、還是胡惟庸,或是藍玉都難逃一劫,其中藍玉等一眾「賊逆」,被處以「剝皮揎草」之刑。

相傳行刑當日,共有六人一併處刑,藍玉與另一大臣是「死剝」,也就是先行用弓弦勒死再處刑。劊子手將藍玉臉朝下,背朝上擺放好後,先在頸部橫著一刀,而後用刀順脊樑往下劃至尾骨,從糞門剜一圈,再順著大腿內側,小心的轉向大腿外面,再到小腿、而後是腳跟、腳心。而後兩隻手插進藍玉後背被割開的皮縫中,順著脊椎往外撕,最後翻過身來,從頂梁門下刀,遂將整張皮扯下。

各位看看,只是簡短几句,便看出當時情景,筆者只是簡寫,若如詳細寫盡,估計有人該反胃了。藍玉是「死剝」,可想而知那些「活剝」的該有多凄慘。

白色房間精神亂

西方有一刑罰,不用皮鞭,不用棍棒,不用刀槍,只用一間內部全部為白色的小屋。這間小屋沒有一個黑點,通體白色,就連椅子也是白色。犯人穿著白色的衣服的被關入這個小屋中,然後用支架撐開眼睛,使其不能閉合,手腳被固定在椅子上,犯人可以搖頭看四周,但除了白色,什麼也沒有。小屋門被關閉,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小屋中沒有一絲聲音,如死寂一般。每天會有人定時送一杯濃濃的牛奶進來,裡面摻有營養素,使其不因缺少營養而死。牛奶是白色的,杯子也是白色的,送牛奶進來的人員全身也是白色的。白色,除了白色還是白色。然後會怎樣呢?

幾個星期後,房門被打開,裡面的人被帶出了,問什麼答什麼,這個人已經瘋了,就算意志力再堅強的人都會瘋掉。90年代,有研究人員專門做了實驗,志願者在滿是白色的房間中僅一周,精神就出現問題,開始莫名其妙的哭嚎,喃喃自語,陳述自己的過錯,可見這有多麼可怕。凌遲就算再可怕,最多三天,受刑者必死。但白色房間是無限期的。將一個現代人關在一個沒有任何聲音,全是白色的房間內,別說幾個星期,就算一天也受不了。為什麼?因為裡面沒有手機,沒有WIFI,試想一下,這還不夠可怕嗎?

好了,就寫這麼多,其實還有很多刑罰甚於寸磔,在此不一一舉例,怕你胃口受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獅 的精彩文章:

這支細菌部隊比731部隊還要神秘,幾十年後終於有老兵出來作證
「夸父逐日」並非傳說,而是一段自亞洲到美洲的遷徙史

TAG:大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