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積極教育促進學生髮展

積極教育促進學生髮展

文自: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兆良,國務院兒童教育工作智庫專家,吉林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

積極教育促進學生髮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積極教育被定義為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積極心理品質教育,是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其目標是幫助改善學生的幸福感和學業成績,以及探討兩者間相互增強的機制。

積極教育是國際近幾年的前沿教育理念,倡導品格與學業並重的教育主張,認為積極心理品格教育能夠有力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學業的進步。

2014年12月,由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教授倡議,來自各大洲的積極心理學領軍人物在美國紐約成立了「國際積極教育聯盟」,決定把積極教育作為一個全球教育改革運動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推廣。國際積極教育聯盟的宗旨是:在致力於科學知識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幸福教育和品格教育,認為積極心理品格教育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學業能力的提升。

2016年7月,首屆「國際積極教育聯盟大會」在美國達拉斯舉行,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圍繞積極教育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旨在推動積極心理學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廣泛應用,以及如何在全世界推動一場新時代的教育改革。

積極教育促進學生髮展

從現實情況來看,世界上每年大約有20%的青少年有某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是抑鬱和焦慮。研究顯示,在過去的50年中,青少年自殺率幾乎增加了兩倍。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一直在增加的現實,如何找尋到有效改善和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大量研究表明,積極教育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心理技能」「幸福技能」和「成就技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有學者考察了來自亞洲四個城市(香港、澳門、馬尼拉和吉隆坡)學生的希望對學習策略的作用,他們發現,希望能有效地預測個體學習策略和合作學習策略的使用。研究顯示,心理資本是菲律賓中學生學業成績和幸福感的一個重要預測因子;快樂和驕傲積極地預測了數學成就、自我調節和自我效能。

有些學者則研究了中國人個性特徵和父母教養方式對中學生生活滿意度的作用,他們發現,社會力量、情緒穩定性、人際關係和可靠性都能積極地預測生活滿意度的不同方面。還有的學者調查了家庭功能和課堂環境對中國學生感恩的預測作用,結果顯示,在家庭功能方面,家庭凝聚力(即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紐帶)積極地預測對幫助者的感激和對逆境的感激,家庭適應能力(即家庭適應壓力的能力)被認為是對生活的感激和對生活富足感的積極預測。關於課堂環境,與同學的積極關係預示著對幫助者的感激、對逆境的感激和對生活的感激。此外,還有人調查了教師自主支持、親緣支持和能力支持與印尼學生自主動機有關。

從上述研究者對一些關鍵的積極教育主題,如希望、心理彈性、心理資本、積極情緒、幸福、感恩、自主動機、積極自我等的實證研究可以看出,積極教育對於學生髮展十分重要。

積極教育促進學生髮展

近年來,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將積極教育作為教育改革和提升學生幸福感的一條有效路徑大力推行。澳大利亞是首個倡導積極教育的國家,美國、英國和北歐一些國家在大力推進積極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從一些發達國家進行的積極教育實踐成效來看,積極教育能有效地融入德育課堂,滲透到日常教學、師生交往和同伴交往之中;能顯著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兒童抑鬱、焦慮情緒的出現,減少學生的缺課率和退學率;能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和快樂感。

目前為止,我國的江蘇省江陰中學、廣東省增城高級中學以及北京市清華附小等近100所學校都已經卓有成效地開展積極教育的實踐探索。通過對積極教育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研究發現,實驗組的學生幸福感顯著提升,在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學業成績和自我積極體驗等方面的滿意度顯著提高;在自我接納度、積極主動感、目標意義感、勇氣和毅力、環境把控力、人際關係能力和個人成長能力方面顯著高於對照組。

作為一種國際教育的前沿理念,積極教育具有科學性、有效性和本土性,能夠為當代教育提供可資借鑒的科學理論和有效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更多的美德、優勢和力量等積極品質,有助於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是值得提倡和推廣的教育新理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做得了高管,卻教不好孩子?一位麥肯錫高管媽媽的自省
100個腦筋急轉彎--預防老年痴呆,提高孩子創新思維,老少皆宜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