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以不一樣的產品策略「上位」:OPPO Reno Z 詳細評測

以不一樣的產品策略「上位」:OPPO Reno Z 詳細評測

OPPO Reno 系列又多了一個選擇。

不得不承認 OPPO 今年發布的 Reno 系列,即贏得了手機市場又拔高了品牌價值。其不同於之前的 OPPO 手機,全新的 Reno 系列將外觀設計、使用體驗都做到了業內的「在線水準」。對於此次帶來的 OPPO Reno Z 機型,用類似的產品理念又給用戶提供了不一樣的選擇。

而在兼顧設計和體驗的前提下,換用「水滴屏」以及聯發科 P90 處理平台後,使得 OPPO Reno Z 成為 Reno 系列中價格最低的一個產品。對於那些對側旋升降結構不感興趣,或是想用低價格買到設計與體驗並重的用戶,這顯然是個更合理的取捨。

外觀

其實不難發現, OPPO Reno Z 保持了和其它 Reno 機型相同的 ID 設計方案,包括一體化的 3D 玻璃機身,中軸設計的機身背部,以及沒有凸起的後置攝像頭。但根據 OPPO 官方所說,Reno Z 作為 Reno 系列中最有活力的產品,其配色在優雅中增添了幾分靈性。

此次 OPPO Reno Z 提供珊瑚橙、星辰紫、極夜黑、珠貝白在內的四種配色,其色彩靈感源於自然之力,而背部全新的凝光漸變工藝,在對玻璃下方的「紋理層」進行磨砂處理後,玻璃多了幾重光柵紋理,同時色彩也變得更加有質感以及通透。

相較於機身色彩方面增添的幾分靈性,正面所增添的那種靈性反而更容易讓人理解。不同於其它的 Reno 機型,Reno Z 取消了側旋升降結構方案下的「全景屏」,而是採用了 OPPO R17 系列主打的「靈動水滴屏」,同樣的,前置攝像頭被放置在這個「水滴」處。

至於這塊屏幕的賬面數據,OPPO Reno Z 採用的是 AMOLED 材質屏幕,擁有 6.4 英寸的顯示面積、2340*1080 解析度。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顯示面積上和 R17 Pro 一致,但 Reno Z 在邊框收窄到 1.47mm 之後,其正面的屏佔比達到了 92% ,另外,這塊屏幕還通過了德國萊茵 TüV 低藍光認證的護眼模式。

拋開上述提到的這些點,OPPO Reno Z 和 Reno 標準版就沒有太多明顯的區別了,包括它們的機身重量、握持手感。不過值得一說的是,Reno Z 配備的 4035mAh 電池,要比後者稍微大一些,同時「水滴屏」處聽筒可以和底部揚聲器形成立體聲效果。

哦對了,OPPO Reno Z 還保留了 3.5mm 耳機孔、Type-C 介面以及 NFC 模塊。

性能

和之前的 Reno 系列所搭載的處理平台都不同, OPPO Reno Z 搭載了聯發科 Helio P90 平台,而這也是 Helio P90 平台的首次亮相。作為聯發科 P 系列的最新平台,Helio P90 使用 12nm 工藝製程,處理架構由 2×(A75大核2.2GHz) 6×(A55小核2.0GHz) 組成,而圖形架構為 IMG PowerVR GM9446 方案。

關於這顆處理平台的性能到底夠不夠用,小安覺得這就是太過於刻板了,畢竟現在都已經是 9102 年,聯發科要是還做不好那就真說不過去。好在事實並沒有如之前的聯發科平台般,讓這次 Helio P90 在各項跑分給出的成績不會太差。

根據各個跑分來看,OPPO Reno Z 採用的聯發科 Helio P90在 GeekBench 4 下的分數,要稍微好於 Reno 標準版採用的驍龍 710 平台。具體可以這樣形容, Helio P90 的單核性能持平驍龍 710 ,多核性能 Helio P90 要強上一些。

不過在 3DMark 的跑分平台下,Helio P90 的圖形處理分數就要遜色許多,這也說明了 Helio P90 的 GPU 性能確實比驍龍 710 低了許多,同樣的,這也是 Reno Z 在安兔兔跑分會比不上標準版的原因。

既然對聯發科 Helio P90 的性能表現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對於喜歡玩遊戲的用戶,選擇驍龍 710 的 Reno 標準版顯然會有更好的遊戲體驗。不過即便如此,在遊戲測試中發現,其實 OPPO Reno Z 的遊戲體驗並不會遇到明顯的卡頓感,至少吃雞遊戲的均衡模式可以流暢運行。

如果是在日常使用方面,那麼搭載 Helio P90 的 Reno Z 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壓力了,畢竟其處理平台的整體性能仍是處於現在的中等水平。當然了,你們要是問 OPPO Reno Z 的能不能用個好幾年,小安暫時還答不上來,但用個一年兩年問題倒是不大。

除了處理平台不同外,OPPO Reno Z 儘管和標準版機身重量、尺寸相近,但其內置的電池算是一大亮點,配備了目前屬於「較大」的 4035mAh 電池。而在充電方案上,則採用和整個 Reno 系列同款的 VOOC 3.0 閃充技術。

續航測試

充電測試

根據實際測試來看,Reno Z 能滿足用戶一天甚至兩天的使用,同樣是目前較為可觀的續航表現。至於 VOOC 3.0 閃充技術下的充電效率,和我們預料的結果相差不遠,半個小時可以充入 51% 的電量,充滿整塊電池需要 69 分鐘。

至於其它方諸如系統方面的體驗,小安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去看 10倍變焦版詳細評測,或者是 ColorOS 6 專項評測。

相機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拍照其實是 OPPO Reno Z 最希望被展示的部分,甚至為滿足這個需求,Reno Z 前置相機的硬體要比其它 Reno 系列還要「強」。配備 3200 萬像素的自拍鏡頭,經過四合一像素聚合技術後,前置也可以實現各大廠商宣傳的「底大一級壓死人」。

至於後置成像方案,則和標準版 Reno 保持一致,主攝採用索尼 IMX586 感測器,擁有 4800W 像素、F/1.7 光圈,配合四合一像素聚合技術可實現 1.6μm 單個像素。此外在功能上,提供 AI 場景識別、超級夜景、AI 降噪等功能。

咳咳,為了更好地展示 Reno Z 真實的拍照能力,OPPO 在發布會當天就舉辦了「OPPO Reno系列香港城市影像行動」,而小安等人,也直接在香港街頭拍了一系列的照片回來。

實拍樣張

實拍樣張

實拍樣張

關於拍照地點的那些介紹,小安就不做描述了,咱們直接分析 Reno Z 的拍照樣張。而從實際出片來看,Reno Z 後置的成像能力沒有明顯的短板,無論是在色彩方面還是細節方面,其都能夠輕鬆的滿足這些場景所要呈現的畫面張力。

實拍樣張

實拍樣張

實拍樣張

如果是在遇到大光比場景時,Reno Z 會自動切換到 HDR 成像模式,而在這個模式下,對明暗部的還原能力展現的更好,用友商的話來形容:逆光拍攝也清晰。當然了,香港這個地方,隨手那麼一拍都是頗具畫面感的體驗。

(潛台詞:拍照除了手機要好外,拍照地點也要好)

實拍樣張

實拍樣張

實拍樣張

至於弱光或是夜景場景,Reno Z 出片質量雖說比不上光線充足的場景,但這個 IMX586 這顆大底主攝還是有一定實力。

具體樣張而言,其能在保證畫面亮度的同時,處理好整個畫面的純凈度,而這對於這個價位的手機來講,屬於一個較為難得的體驗。另外,如果普通模式不能滿足你,開啟「超級夜景」功能會進一步提高畫面觀感。

實拍樣張

最後就是 OPPO 拿手的環節,也是很大一部分人最喜歡的部分:自拍。 Emmm,實際的拍照效果那些小安就不做評價了,畢竟小安本身就是喜歡用 OPPO 相機自拍的用戶,而更多對於自拍樣張的分析,即是打分環節就交給泥萌了。

總結

對於整個 Reno 系列來講,Reno Z 在其系列中扮演的角色相當明確,同時這也是對 OPPO 今年在整個家族產品做出的一個補充。而相較於 Reno 標準版,在保證性能以及體驗的前提下,換用不同的處理平台和屏幕方案,讓價格降到了更容易接受的 2499 元。

這也是剛剛所說的,Reno Z 補充了 OPPO 在兩千元價位段的產品空缺。

當然了,作為注重外觀設計以及功能體驗的產品,OPPO Reno Z 顯然不是線上市場最有力的「殺手」,但對於龐大的線下市場而言,其對同價位產品甚至是更高價位產品,以不同的使用體驗反而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卓中國 的精彩文章:

小米手環4 和「小愛老師」,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中興天機 Axon 10 Pro 5G 版將於 7 月上市

TAG:安卓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