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時代最有趣的視角,就是「由上而下」和「從下往上」

這個時代最有趣的視角,就是「由上而下」和「從下往上」

他的眼睛只接受特殊角度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這樣解釋:對於一個物體,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位置,拍攝幾張不同的照片,正如我們要從四周來觀察它,而不是通過一個小孔反覆觀看一樣。

亞歷山大·羅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 1891-1956)和之前的歐洲攝影家都不太一樣。他是一個完全的無產階級者。1891年,他出生在聖彼得堡一個工人家庭。後來進入藝術學校學習繪畫。當時的俄國美術已經是很發達了。在學校里,他學到了當時比較先鋒的抽象派。1920年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布爾什維克政府一個管理藝術的官員了。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在當時是歐洲的先鋒。在蘇聯剛剛建立的時候所有歐洲人都覺得,它的意識形態就是歐洲甚至人類的未來。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之前,蘇聯的政治和藝術氣氛也都相當的開放和活躍。二三十年代,世界攝影的潮流是蘇聯引領的。在當時的蘇聯湧現了一大批世界級的藝術家和天才,羅德琴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並不是一位多產的攝影師,拍照片有個很特別的地方:他總是喜歡從特別的角度拍照。比如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這當然也對器材有個要求:輕便。所以他用的也是當時屬於高新技術產品的Leica。作為一個蘇聯的旗幟性藝術家和高級藝術官員,他當然也用得起。

(吹號的少先隊員 羅德琴科最經典作品之一)

其實拍照片並不特別多。只有30年代是他比較熱衷於攝影的時候。20年代和之後的四五十年代,他的精力都是放在繪畫上,主要是抽象畫。這個變化其實和他所處的政治環境關係很大。在他拍照的時代,他已經是非常有名氣了。

他當時可能是歐洲最出名的平面設計師了。他的平面設計經常用剪切照片。當時自然是沒有電腦或Photoshop。他當時用的都是剪刀。可以說,他是把照片當作畫畫的畫筆處理了。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拿出來,組合成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結構主義」。

在藝術史上,羅德琴科更多的是被看做一個平面設計和結構主義的大師。他可以算是平面設計開山的祖師之一。

羅德琴科 1925

比如他非常喜歡在後期剪輯照片,組成一些涵義非常強烈的圖片。他把這種方式稱為「照片蒙太奇」。電影「蒙太奇」,其實也是俄國人發明的。他頭銜里的「結構主義大師」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時代周刊《偉大的攝影家》一集里,對羅德琴科可的評價是相當貼切的:「……他最感興趣的作品,則是以俯瞅和仰視的方式來拍攝他的主題,藉以反映他從構成主義的繪畫中得到的意念。他可以表達基本的幾何形體,來歌頌所有的科技性事物。而他透視法傾斜角度,帶有一種實物臨界於抽象的境界。總而言之,他回到了在共產黨時代之前,而自己還是剛開始起步的地方。」 羅德琴科可從人群中走回自我。六十五歲那年,他死在莫斯科。而從此蘇俄的攝影家也一個個開始有了自我的觀點,人們也開始能夠欣賞失去水平的地平線。他們的眼睛都被羅德琴科可擦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勝黨建 的精彩文章:

地表之上的美麗秘密
創意視頻——老爸們的舞步

TAG:騰勝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