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怎麼看待學生打老師的事件?

怎麼看待學生打老師的事件?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都有結果。沒有平白無故的愛,也沒有平白無故的恨。

一個孩子在13歲的時候,經受了老師的打擊,這必然會對他個人的心理和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20年,但是深藏在內心的矛盾一旦被觸發,曾經的創傷就可能會刺激當事人作出過激的反應。

在外出途中,這位已經三十多歲的學生突然碰到了曾經打他的老師,在那一刻,或許他曾經所受的所有的委屈都找到了發泄的出口,情緒戰勝理智之後,該發生的和不該發生的都發生了。後來不知這個視頻怎麼就被別人發到網上了,而誰都沒想到,這個視頻的傳播速度是如此之快,站在輿論的風口,各種說辭都開始出來了。

其實輿論的影響,不光對被打的老師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這個打人的學生來說,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如果站在總體的角度上來說,老師打學生和學生打老師這都是不對的。我們作為一個外人,或許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當時被老師打的那個13歲的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20年過去了,按理說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但對那個曾經被打的孩子來說,或許當年深藏在內心當中的那種委屈依然在不斷的積蓄著,即便他已長大成人,但是曾經對他的創傷依然沒有消散,直到他再次看到了曾經打他的老師以後,他又做出了打人的行為。

而作為他的老師來說,當他的老師被打了以後,他回家並沒有直接告訴他的家人具體的情況,他只是說自己不小心碰了。所以這也說明,當時被打的老師內心也並不好受,但是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這個事情。

現在這個事情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事情了,而如何正確的處理這個事情將會影響到教育行業的發展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站在教書育人的層面上來說,老師用正確的方法教書育人,老人要為人師表,愛護學生,這是老師的本職工作,也是老師該做好的事情。所以於情於理,老師都不能對學生拳腳相加,更不能對那麼小的孩子施暴。

有句話叫做:你曾經種下什麼樣的因,以後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這個事情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雖然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20年,但是老師曾經給學生造成的影響卻一直深深的藏在他的內心當中,直到後面出現了這種事情。

站在20年前,學生髮現老師打人不對後,他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一味的被欺負。但或許當時他還弱小,還不知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年後,當曾經受害一方的孩子長大成人,當他再次遇見當年打自己的老師後,他本應該冷靜的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用正當、合法的方式去處理內心的矛盾,而不是上去就再次以暴還暴。這樣做,只能讓自己顯得不夠成熟,不夠理智。但他終究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怒火。

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心平氣和。但他終究還是沒能忍住。即便內心有火,他也應該理智正確的處理此事,而不是直接動手。

同時作為被打的老師來說,他也應該好好的反思,當他在打學生的時候,他是不是真正的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他是不是正在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他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深深的傷害?

這個事情雖然只是一個個例,但是放到全國來講,是不是全國還有很多和這個孩子有類似遭遇的人?是不是全國還有很多和這個老師有過一樣行為的人在?我們如何能很好的通過這個事情來讓老師做好老師該做的事情,讓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的發展。

而對於當前已經發生的這個事情,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老師對曾經打過學生的事實向被打的學生道歉,同時這個學生也要對打老師的行為給這個老師道歉。雖然犯錯有先後,但是打人終究是不對的。至於最終的結果,只能看法院的處理結果了。

同時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以後老師該如何去教育學生,當以後再出現類似的事情以後,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武力、暴力或者社會輿論宣傳的方式去擴大這種不良的影響,從而對當時受害的人造成更大的二次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邏輯 的精彩文章:

在國企工作,人緣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人生需要做好的事情:懂得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TAG:職場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