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基礎技術儲備見底,屏下攝像頭成為了手機行業最後的狂歡?

當基礎技術儲備見底,屏下攝像頭成為了手機行業最後的狂歡?

6月3日上午,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上公布了一個消息:OPPO在真機上實現了屏下攝像頭技術,而在此之前,包括三星在內廠商都或多或少的提及過這方面的進展。

屏下攝像技術固然值得歡呼,畢竟自2016年末全面屏概念被提出以來以後,智能手機行業在向著「全面屏」這一終極目標已經走了三年,直至今日才有了一絲光亮。然而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一個令我們感到不安的事實開始凸顯——當我們攻克了屏下攝像技術,手機發展也就迎來了天花板階段,在方寸之間,除了電池的新材料以外,手機的未來會不會像筆記本電腦那樣陷入到無處可改進的田地,也就是說,當人類的基礎技術儲備見底之後,手機即將進入到了一個難以改變的終極形態階段。我們的手機行業未來又將往何處去呢?

手機行業的天花板

蘋果公司的神祇喬布斯曾言:沒有人會需要超過3.5寸屏幕的手機。後面的事情已經眾所周知,也就不再贅述。電科技想說的是,屏幕是手機與用戶溝通的第一媒介,用戶對於更大的屏幕是有著本能追求的,這正是大屏手機迅速取代小屏手機的根本原因。

如今,隨著手機屏幕尺寸上探到了極限(再大就不方便持握了),手機廠商們開始尋找另一條道路,提高手機屏佔比,也就是所謂的全面屏手機。

一時之間,我們就見到了琳琅滿目各種亮瞎眼的所謂全面屏設計:水滴屏、劉海屏、挖孔屏……

坦率地講,這些手機的屏佔比確實也足夠高了,唯一的缺點就是前置攝像頭的問題,這也就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OPPO攻克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原因。

然而,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其實大多數消費者對此並不是十分在意,要是真在乎因為將前置攝像頭抹掉而提升的那百分之零點幾屏佔比,那採用機械結構將前置攝像頭隱藏而實現真·全面屏的手機豈不是早就成為業界主流了。事實不是這樣,從銷量就可以看出,彈出式攝像頭並沒有獲得絕大部分用戶的青睞。

另一方面,手機廠商也在想盡辦法提升後置攝像頭的拍照質量,4800萬像素、超廣角、50倍數碼變焦等技術接二連三的推出,DXO拍照得分飆起來無休無止,其盛景和幾年前飆處理器跑分如出一轍。看完一場旗艦機的發布會甚至會讓你有一種看相機發布會的錯覺。

在此,電科技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手機高質量攝影確實可以方便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們首先買的是一台手機,拍照僅僅是其中一個細分需求。現在對於手機拍攝的狂熱,其實也是映射出手機本身的尷尬,限於光學技術的硬性條件,比如鏡頭的數量和質量,拍照技術在手機上很快就會迎來盡頭,不要指望手機會趕上單反的效果,從能量守恆角度來說,這是永遠不可能做到的。

也就是說,除了屏幕和鏡頭,我們的手機未來還能往哪個方向進化?提升屏佔比,提高拍照質量已經成為了現階段手機進化「唯二」的兩個方向。但其實這兩個方向並沒有以消費者的意志為轉移,而是因為手機廠商的引導而被加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整個手機行業面臨著「無牌可打」的窘迫。

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言:「手機的核心能力部分在4G環境下已經走到極致了,手機製造商只能告訴你,我用陶瓷做外殼,手機的攝像鏡頭像素是1200萬,是2000萬。整個行業已經飽和了……手機在過去三年裡面已經不是一個特別性感的行業」。

事實上,如果我們將行業標杆蘋果iPhone拎出來單看,其實從iPhone 3GS開始,有著最強技術儲備的蘋果就已經與「革命」一詞徹底無緣了:

iPhone:劃時代的開創者,智能手機行業的造物主;

iPhone 3G:支持3G網路,推出App Store;

iPhone 3Gs:處理器性能提升;

iPhone 4:加入了視網膜屏幕;

iPhone 4s:支持Siri語音助手;

iPhone 5:更大的4寸屏幕;

iPhone 5s:採用了Touch ID;

iPhone 6:更大的屏幕;

iPhone 6s:拓展了Z軸的3D Touch交互;

iPhone 7 Plus:支持雙攝;

iPhone X:採用了非接觸式的Face ID;

iPhone XS Max:更大的全面屏。

無一例外,自iPhone 3G後,被大家廣泛追捧的蘋果公司產品其實只是在做著類似「糊裱匠」的工作。

這很像蓋房子。iPhone和iPhone 3G是房子的地基,而後續的產品不過是在前兩款手機的基礎上按部就班的一層一層蓋上去,直到最近,這個房子終於要到蓋到了天花板。 當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考慮,手機現在已經走在了他前輩PC和筆記本電腦的老路上……

手機正在走PC的老路

1993年,INTEL推出了大放異彩的奔騰處理器,一年後,Windows推出了支持中文的3.2版本。從最初的DIY讓大多數人有了第一台電腦,到之後的PC整機開始飆配置,再到之後各種形態的筆記本開始突破低性能魔咒,個人PC開啟了近二十年的輝煌,造就了諸如惠普、戴爾、聯想這樣的大公司。

不過,當2012年PC行業的出貨量達到驚人的3.67億台後,整個PC行業的出貨量就一路「跌跌不休」,再沒有增長過,2018年全球PC出貨量僅為2.594億台,對比2012年,整整少了1億台。

這主要就是因為PC已經進化到了天花板階段,鍵盤 滑鼠的操作邏輯、Windows或macOS操作系統、顯示器以及主機的搭配均已固化,再無改進空間。

當然了,PC廠商們也不是沒有放棄過掙扎。

2013年10月,INTEL(注意,前文提到它推出了奔騰處理器,它最不希望看到PC江河日下)拉來了一群PC廠商,提出「Ultrabook(超極本)」的概念。

一時之間,眾多PC廠商們彷彿打了雞血一般推出超極本產品,聯想的「Yoga」系列可以360°翻轉,華碩的「太極」筆記本兩面均能使用,這和現在的智能手機追求全面屏設計頗為相似。更重要的,微軟也在為這些全新形態的筆記本站台,推出了Windows 8,該系統最大的亮點就是主打觸控,想要在操作邏輯上重新塑造消費者。

後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這些全新形態的筆記本無一例外都滾入進歷史的塵埃,微軟最終也不得不向消費者妥協,讓Windows 10重新回到了鍵鼠時代。

看完這段歷史,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是的,這正是我們開頭講的智能手機正在走的路。

除了在進化方向上與PC的後時代趨同,在市場表現方面,智能手機也是亦步亦趨,邁出了與PC行業極其相似的步伐。

據Gartner數據顯示,聯想、惠普、戴爾、蘋果、華碩和宏基這六家PC廠商佔據2018年PC總出貨量超8成的份額;

手機領域,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和OPPO這五家手機廠商也佔據2018年全球手機總出貨量超7成的份額。

曾經一片藍海的手機市場如今也開始泛紅,步了PC行業後塵,即頭部品牌愈發強悍,中小品牌再無容身之所。

未來手機的形態猜測

對於手機行業來說,雖然現在的局勢岌岌可危,但是好在還有一項新的寶藏等待開採,那就是5G。

追根溯源,雖然5G表面看上去只是如同3G到4G一樣的迭代更新,但是由於5G帶寬增加、延遲降低等優點,有可能給手機行業帶來一波全新的機遇。

比如,等到5G成為手機的標配後,雲遊戲、雲主機、雲系統會不會重新塑造手機?這樣一來,現在手機上必不可少的iOS系統、高通驍龍855移動平台等等要素將都不再重要。

甚至我們還可以將電腦系統放入手機中,辦公室或家中只需要放顯示器 鍵鼠,手機隨身攜帶,到了辦公司或家中連上顯示器即可當辦公設備使用。鎚子的TNT就有此類意思,遺憾的是鎚子的系統缺少必要的軟體,在生態上不佔優勢,而採用雲系統的5G手機則可以直接將成熟的PC系統拿來使用。

最後,讓我們想的再深遠一點,我們現在買手機主要還是為硬體付費,當手機的系統全部「雲端」化以後,手機廠商也許會變換思路,從之前的賣硬體變為賣服務,先通過極低價格甚至免費的硬體收割用戶,再通過訂閱制的策略,讓消費者為服務買單,以此實現消費模式的轉變。

總的來說,現階段全世界的手機行業都處於一個尋找突破口的煎熬期。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和江河日下的PC行業相比,手機行業還有5G這條大船可搭乘,另外,更加幸運的是,就在今天,我國工信部宣布將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手機行業的挑戰,確實才是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科技 的精彩文章:

魅族Flyme 8海報曝光 最大亮點為快省穩
谷歌Pixel 4外觀泄露 挖孔屏+雙揚聲器設計

TAG:電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