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技冷戰下投資者如何布局?

科技冷戰下投資者如何布局?

貿易摩擦再度升級,並迅速延伸至新戰線,令投資者不得不考慮轉變策略。

就在中美最新一輪經貿磋商即將開始前幾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在5月10日連發數條推文,指責中國「破壞協議」。白宮隨後將進口自中國的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從10%上調至25%,並威脅將對餘下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全部加征關稅。中國隨即採取反制措施,對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隨後美國的措施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在5月16日將中國科技業巨擘華為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實際上相當於切斷了美國企業對華為的關鍵零部件供應。雖然白宮將這項禁令延後90天才正式實施,但是對北京方面來說此舉意味著衝突嚴重升級,並有向非貿易領域延伸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可能導致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開啟科技冷戰,中美或各自發展生態系統。這對整個科技行業、股市以及全球經濟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考慮到這種可能性以及短期內給金融市場帶來的壓力,投資者該如何布局?我們認為尋求收益率及多元化投資是關鍵。

貿易戰是可以解決的

目前看來,中美雙方似乎都不急於達成協議。美國經濟表現穩健,失業率位於50年來的低點3.6%。對中國強硬還有助於特朗普在美國國內獲得支持。中國經濟在穩增長政策下也逐漸企穩。而且,與美國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必須體現出「雙贏」,中國不能被視為屈服於美國的遏制與霸凌。

中美摩擦很可能長期持續。然而,當初將雙方引到談判桌的因素並沒有改變:此事對雙方都事關重大,誰都輸不起。如果貿易談判徹底破裂,美國對中國所有商品加征關稅,且中國回敬以非關稅壁壘,則我們估計兩國的GDP增速都將下滑1個百分點,美國股市可能下跌10–15%,中國股市跌幅也將達到15–20%,美元兌人民幣或將升至7.3。

因此,為減少損失,最可能發生的情景是,雙方都做出讓步並達成協議,部分撤回已加征關稅,美國要求的結構性變革部分得到解決。我們的基準情景是,中美將在2019年底前的某個時點達成協議。

科技威脅是另一碼事

美國決定對華為「斷供」,則是另一碼事。重新調整貿易關係以及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等方面的規則,固然是美國及其主要盟友都想達成的目標,而且受到中國自由派和精英分子的支持,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優先事項似乎已轉向遏制中國崛起成為科技強國。美國能否達成此目標有待商榷,但是近期美國多方遏制華為的行動將對整個科技產業帶來重大影響。

如果華為禁令變為永久措施(白宮也可能取消該禁令,就像對另一家中國公司中興那樣),則華為的智能手機以及電信基礎設施業務將受到重大損失。就智能手機而言,競爭對手將迅速佔領華為流失的市場份額;而對電信基礎設施來說,情況則較為複雜,華為不僅在成本效率上遙遙領先,而且技術也更為先進,尤其是5G。

將華為拒之門外將對5G的整體發展及相關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亞洲科技行業的盈利可能會下降中個位數,其中台灣受到的衝擊最大(中高個位數)。在此期間,全球硬體和半導體製造商的壓力依然很大,因此避開這兩個行業是明智之舉。

北京方面是否會採取反制措施還有待觀察,比如限制向美國出口稀土—— 此舉可能大大限制美國製造高科技產品的能力,並可能引發美國進一步報復。這種惡性循環將導致公司削減開支,進而損及全球經濟增長,並導致金融市場承壓。

情況可能不至於到此地步。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科技產業可能分裂成兩大陣營,分別由美國和中國及各自的科技巨頭主導。隨著競爭日益加劇以及新供應鏈的發展、遷移和脫鉤,在全球範圍內多元化投資並避免過度集中顯得更加重要,無論是在美國、中國或是科技領域都是如此。

投資者應如何布局?

經濟風險居高不下,目前看來央行可能在更長時間內保持低利率。因此,收益率策略的重要性將日益彰顯,比如,持有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主權債,相較於美國國債有357個基點的利差;做空一籃子低息貨幣(澳元、紐元和新台幣)並做多一籃子高息新興市場貨幣(印尼盾、印度盧比、南非蘭特)。

就亞太區而言,亞洲高收益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高達7.5%,頗具吸引力,而且受貿易戰的影響相對較小。過去我們青睞的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目前來看估值已高。尋求建新倉的投資者或許能從本地銀行和中資銀行獲得更佳回報,二者的盈利穩健,而且股息收益率分別高達5.0% 和5.8%左右。

對投資者而言,儘管目前不確定性瀰漫,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完全退出市場,儘管未來談判之路更加崎嶇,但貿易協議依然有可能達成。隨著基準利率進一步走低,投資者應把握獲取收益率的機會,而多元化布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

(作者系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Media 的精彩文章:

一封為亞裔學生爭取平等受教育權利的信!
如今的蘋果為何讓人失望?

TAG:1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