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G時代的光通信何去何從?韋樂平這樣回答

5G時代的光通信何去何從?韋樂平這樣回答

C114訊 6月13日特稿(李明)光通信早已成為電信網發展的速率和成本的瓶頸,因此在全民談5G的今天,光通信對於5G的商用部署至關重要。

那麼,在5G時代,光通信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將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對此,在本周舉行的「2019中國光網路研討會」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中國光網路研討會主席韋樂平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讀。

全球5G已進入商用關鍵期

當前,全球5G已進入商用關鍵期。標準狀態方面,2018年6月,3GPP已完成基礎版5G(R15)標準,主要面向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商用場景;到2019年9月,完整版5G(R16)標準也將完成,主要面向高可靠低時延(uRLLC)商用場景。

商用狀態方面,2019年5月底,已經有韓國、美國、芬蘭、英國等國家12個運營商開始5G商用,其中韓國宏站規模年底達8萬。採用非獨立組網NSA模式和開啟eMBB應用,但網路不穩定,基站和手機的功耗及價格均很高,預計2020年全球將進入5G規模商用階段。

在國內,中國5G已經開啟商用化進程。韋樂平指出,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已經正式頒布4張5G商用牌照:中國移動(2.6/4.9G)、中國電信(3.5G)、中國聯通(3.5G)、中國廣電(700M/4.9G)分獲牌照。

「2019年本來應該是預商用,現在變成商用了,等於提前半年商用化。」韋樂平對三大運營商5G商用部署進行了預測:2019年三大運營商將在超過40個城市商用部署5G,部署8-10萬個宏站,已有NSA單模晶元手機,但功耗和價格都較高,年底有雙模晶元手機,明年唯有雙模手機可以入網;2020年規模商用:數百個城市,60-80萬宏站,多來源NSA/SA和TDD/FDD雙模手機規模商用;2021年-2027年大規模商用:聚焦城市和縣城及發達鄉鎮,數百萬量級的宏站和千萬級小基站。

全光網是5G的起點和最理想承載技術

如此龐大的5G網路如何承載?「全光網是5G的起點!」韋樂平認為,全光網是5G最理想的承載技術。「光纖網路的巨大可用頻譜(10THz)、超大容量(100Tbps)、超高速率(1Tbps)是5G網路的最理想的承載技術。」

韋樂平指出,向全光網演進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傳輸鏈路光纖化,傳輸都已經實現光纖化,正在向200-400Gbps演進;第二步,接入網光纖化,正在推進配線段和引入線乃至桌面的光化,進入攻堅戰,光進銅全退依然路長;第三步,傳輸節點引入光交換CTC骨幹網將在年底前全面部署ROADM,形成骨幹全光網,並繼續向大小城域網乃至接入網延伸。

全光網2.0時代已經全面開啟:我國首張骨幹ROADM網運營一年,效果明顯,節約成本30-50%、能耗和空間約50%,業務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時延最低,波長一跳直達。省際幹線和省內幹線將規模應用,大城域網將隨需啟用,城域和接入網需進一步降低WSS成本。這些都標誌著全光網從1.0(全光纖網,已覆蓋91%家庭)開始邁向全光網2.0(全光自動調度)新時代。2019年中國開建骨幹ROADM節點高達466個;2019年中國電信骨幹網最大節點容量可達370Tbps,已經有需要32維WSS(可達300Tbps)。基於ROADM全光網將向基於OXC全光網演進。此外,全光網還需要走向SDN控制。

降低光器件成本是降低5G成本的重要路徑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5G的高成本將影響運營商的部署進程,即便按保守的容量站方式部署,5G也需要比4G增加投資約50%,絕大多數運營商難以承受。其中前傳成本最敏感、分擔成本的用戶數最少、對維護效率影響最大。

在韋樂平看來,降低前傳成本的思路包括:1.架構重構:介面開放、硬體白盒化、軟體開源化;2.採用eCPRI介面:速率降4倍,從100G降至25Gbps;3.光器件成本是瓶頸,光器件規模小、手工操作多、溫度苛刻、傳輸距離長、技術創新慢,是降低前傳成本的關鍵。

其中,5G時代光器件的成本已經構成整個5G網路成本的重要部分,降低其成本成為降低5G成本的重要路徑。韋樂平指出,實現低成本光器件的思路主要包括:一是技術創新:網路架構、網路協議、光物理層;二是產品分級:不同距離採用不同技術實現最低成本,4G時代,分別採用VCSEL、FP、DFP技術來適配不同距離,避免過度設計,降低成本;三是量產規模:其一盡量減少選項,提高量產規模;其二是國產化;其三是不同領域技術共享;四是採購模式:光器件單獨採購增加數量,減少開銷。

硅光子技術是根本性突破方向

可見,光通信成為電信網發展的速率和成本的瓶頸,光器件是瓶頸的瓶頸,而光晶元是瓶頸的立方,占設備成本大頭的光域成本不受摩爾定律恩惠。

「硅光子技術是根本性突破方向,各種光子集成技術都可以帶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突破,但只有硅光子技術可以享受到摩爾定律帶來的巨大好處,從而可望在成本、功耗、集成度上帶來根本性突破。硅光子技術的思路:利用現有CMOS的投資、設施、經驗和技術設計和製造光器件和光集成,從而達到CMOS水平。」韋樂平說。

硅光集成的使用場景包括:公網,長途和城域網用量不大(數千上萬),距離遠(數十上百公里),器件成本偏高;接入網用量大,距離短,但使用環境苛刻(-40°到85°)。數據中心:用量大、更新快、距離短、成本低、速率高、埠密度高、功耗大、環境好(0°-70°)。適用場景和演進路徑:從環境好、成本低的DC開始(100/400G互連),待溫度和成本解決後進入移動前傳(25G,10公里)和回傳(100/200/400G,幾十公里),然後逐步向城域網和長途網延伸(100/200/400G,幾十上百公里)。

光纖、光模塊、WDM器件等迎來新機遇

當然,隨著5G開啟商用,光通信在面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面臨新的機遇。

談及5G時代的光纖機遇,韋樂平指出,按照上行邊緣速率3Mbps考慮,3.5GHz上行比1.8GHz差9dB。按照3.5G獨立組網,所需室外宏站至少是4G的2倍;按照3.5G 1.8G/2.1G協同組網,所需室外宏站也至少是4G的1.2倍;室內覆蓋若靠小基站,需數千萬個。

「可見,5G仍需大量光纖連接各種基站,至少需要幾億芯公里。啟用毫米波後,則基站數還會大幅增加。5G雲化網路需新建諸多DC,帶來光纖和模塊需求。」對於5G對新型光纖的需求,韋樂平認為,骨幹高容量路由轉向超低損G.654E光纖,4dB增益;室內站和DC帶來抗彎曲和新一代多模光纖需求。

光模塊在5G時代也將迎來巨大機遇。韋樂平指出,按照上行邊緣速率3Mbps和不同組網方式,所需5G室外宏站數至少是4G的1.2-2倍;若室內覆蓋主要依靠數千萬個小基站,預計5G會帶來數千萬量級25/50/100Gbps光模塊用量。進一步考慮我國數據中心的巨大發展空間(美國佔IDC數45%,我國寬頻用戶是美國的3倍,但才佔8%),高速光模塊的發展空間更加可觀。同時,基於PAM4的4電平調幅是目前主流技術方案,波特率僅為速率50%,可望降低帶寬需要和用低成本光器件,增強色散容限,20公里400ps/nm。

5G時代WDM器件也迎來新的機遇,韋樂平指出,WDM的驅動因素包括:大規模多天線技術對系統帶寬的巨大驅動;光纖緊張區域、光纜工程受限和成本代價;5G無線接入新架構的影響,包括BBU集中化;城域網WDM/OTN的邊緣化趨勢和5G承載需要。多樣化的WDM系統包括:無源WDM彩光,無源WDM PON;有源WDM OTN和WDM /M-OTN彩光。關鍵器件的性價比挑戰包括:關鍵是可調激光器(傳輸距離、溫度、良品率、成本)和WDM器件(主要是AWG器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114通信網 的精彩文章:

白宮改口:將在兩年期限內實施華為禁令
愛立信回應謠言:會持續投入 一如既往支持中國5G建設

TAG:C114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