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小鵬汽車被曝行駛中疑似突然斷電 造車新勢力們的質量「生死劫」

小鵬汽車被曝行駛中疑似突然斷電 造車新勢力們的質量「生死劫」

新能源汽車已然進入洗牌期。

文 | 鉛筆道記者?付艷翠

近日,一位小鵬汽車G3車主張亮(化名)向鉛筆道爆料,前後提車僅10天的G3汽車,在高速上的一個上坡路段的行駛中突然斷電,且在打開危險信號燈後,剎車也處於失靈狀態,並向後「溜車」。失控20秒後,車輛出現事故。

對於這場事故的發生,不僅讓張亮對小鵬汽車的安全性產生質疑,在與小鵬汽車的溝通中,張亮也認為對方缺少誠意。

對此,鉛筆道向小鵬汽車求證。其表示,張亮的爆料不屬實。對於此次事件,小鵬汽車通過技術分析得出結論:整個過程換擋撥桿信號正常。事故的原因是行駛中換擋撥桿被撥至N檔位置,車輛停止動力輸出,車輛逐漸減速到0後出現後溜,後溜期間換擋撥桿又被撥至R檔,後又撥回N檔。整個過程未踩下剎車,最終被後車追尾。

近幾個月來,造車新勢力們發生自燃、汽車失控的新聞屢見不鮮。一系列事故的發生,已經令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質量產生了質疑。甚至有媒體評論稱,新能源汽車們這些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恐怕要毀於一旦。

與此同時,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不但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已大幅縮水,而且相關部門也正在考慮出台新的管理規定,提高電動汽車製造的進入門檻。新能源汽車已然進入洗牌期。在競爭中,能存活下來的車企如果沒有質量保證,肯定會很快失去競爭力,被市場所淘汰。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路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小鵬汽車行駛中疑似突然斷電

6月2日,張亮駕駛著小鵬汽車G3從上海的青浦趙巷出發前往長寧。途中,在瀋海高速轉向滬渝高速時的一個上坡路段,他正常行駛踩電門提速。這時,他發現,車輛非但沒有加大動力,反而突然失去控制,車速明顯下降。

張亮馬上打開危險信號燈,警告後方車輛並深踩剎車,然而,車輛剎車竟也處於失靈狀態,並向後「溜車」。失控20秒後,處在高速路段的小鵬汽車先是遭受側面來車的剮蹭,又遭遇了藍色卡車的碰撞。

雖然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張亮至今心有餘悸,「20秒的時間車子沒有動力,剎車不起作用。在高速上失控的感覺太可怕了,我除了祈禱後面的車輛速度慢一點,什麼都做不了。」

根據張亮提供的照片及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9點26分45秒,車輛出現明顯減速,並在9點27分10秒左右發生了碰撞。在發生碰撞後,車輛顯示還有325km的電池續航,但出現了動力電源切斷標誌。

據悉,這輛小鵬G3是張亮在去年雙十一預定,在今年5月21日完成交付,是他送給兒子的畢業禮物。他表示,「兒子是新能源汽車的粉絲,小鵬汽車性價比不錯,而且主打安全、智能,適合給他做第一輛車。但沒想到提車前後才十天,就發生這起事故。」

對於這場事故的發生,也讓張亮對小鵬汽車的安全性產生質疑。更讓張亮不滿的是,他認為,小鵬汽車對於事故的後續處理缺少誠意。

事故發生後,他聯繫了上海的一位小鵬汽車服務經理李強(化名),李強很快將事故車輛拖到小鵬4S店,並進行檢測。張亮同時向其提出希望小鵬汽車能夠給出事故的解決方案,提供車輛的檢測報告,讓其了解車輛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另外,他希望將事故車輛做退款處理,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賠償。

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小鵬汽車派律師與張亮溝通。當張亮再次提出賠償等需求時,對方表示,這要看車輛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如果存在質量問題,則會給予相應賠償。

6月6日,張亮再次向李強詢問事故中另外兩輛車主的賠償費用,小鵬是否承擔時,對方表示,需要和公司確認。李強還表示,「一般是由張亮墊付維修費,然後對方開發票,再找保險公司理賠。」 李強還強調,這個費用,肯定可以報銷。

與此同時,張亮表示,他提出希望小鵬汽車能夠將檢測報告的具體數據發送給他,卻遭到李強的拒絕。「對方稱,報告可以給我看,但不能發給我。」

張亮認為,這是他的車,這些關係到車輛安全和事故的報告、數據,他理應有權查看。

對於報告內容,張亮也存在疑問。「小鵬汽車只給我的律師李清(化名)看了一份顯示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掛了空擋且沒有其他剎車數據』的報告,並沒有其他具體檢測數據。」

張亮表示,報告里寫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掛了空擋」也不屬實。「我找其他小鵬汽車車主測試過,車輛行駛到40邁以上就不能掛空擋了,而且我車後面的相關事故司機也說看到了後車燈亮,所以表明我是有剎車行為的,報告中卻沒有體現。」

張亮稱,「更奇怪的是,6月6日之後,小鵬汽車的工作人員就再也沒有和我溝通過事故問題。」

小鵬:車主爆料不屬實

對於上述情況,小鵬汽車對鉛筆道回應稱,車主爆料不屬實。

小鵬汽車表示,首先,事故發生在高速路匝道的上坡路段,而非高速上行駛過程中;其次,事發車輛沒有缺失動力,而是被誤掛入空擋,車輛停止動力輸出;再次,剎車沒有失靈,事故全過程,車主沒有踩剎車制動。

與此同時,對於6月2日,張亮在駕駛小鵬G3行駛至上海青浦區滬渝高速G50高架道路上坡處,出現溜坡現象,與後車發生追尾事故。小鵬汽車通過技術分析得出結論:整個過程換擋撥桿信號正常。事故的原因是行駛中換擋撥桿被撥至N檔位置,車輛停止動力輸出,車輛逐漸減速到0後出現後溜,後溜期間換擋撥桿又被撥至R檔,後又撥回N檔。整個過程未踩下剎車,最終被後車追尾。

至於車主反映的小鵬汽車在處理過程中表示「報告可以給看,但不能發給他」,也不完全屬實。「事故發生後,小鵬第一時間將事故報告詳細反饋給車主委託的律師,同時告知隨時可調閱報告。」

而車主反應的「小鵬汽車行駛到40邁以上就不能掛空擋」一事,小鵬給鉛筆道發送的演示視頻顯示,當G3在行駛到40邁以上可以掛空擋,且在掛空擋後,車輛可繼續前行。小鵬稱,目前小鵬G3在行駛中是可以不用踩制動直接換到N檔的,沒有車速限制。

針對車主反應的車後面的相關事故司機有說看到了後車燈亮,是與剎車行為一事。小鵬汽車則表示,根據技術分析,事故全程未踩下剎車。

小鵬汽車表示,後續將全力協助客戶維護自身利益,做好事故車輛維修、定損和保險理賠等工作。如車主對事故檢測報告有異議,可以聘請第三方權威機構對事故原因進行鑒定,小鵬汽車也將全方位配合。

對此,張亮表示,目前他也在找第三方檢測機構,將對事故原因進行鑒定。

電動汽車事故不斷發酵

事實上,近幾個月來,造車新勢力們發生自燃、汽車失控的新聞屢見不鮮。

6月9日,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某停車場內,一台蔚來ES8發生連續碰撞事故,造成停車場內其他車輛財物損壞。

對此,蔚來於次日做出回應,稱除車主受輕傷外(本人表示無需就醫),現場未出現其他人身傷害;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碰撞前該車輛失去控制;蔚來正配合警方查找事故原因。

在此之前的4月22日,西安一輛蔚來ES8純電動汽車在授權服務中心維修時發生起火自燃,這也是蔚來ES8在上市後的首起燃燒事故。蔚來回應稱,該車輛在送修前底盤曾經遭受過嚴重撞擊,導致動力電池包左後部外殼與冷卻板大面積變形。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經過一段時間後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無獨有偶,不僅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們的產品發生事故,新能源領域的「老大哥」特斯拉也有同樣的困擾。

4月21日,在上海地下車庫裡,一輛老款的特斯拉ModelS電動汽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爆炸,好在未造成人員傷亡。事後,該特斯拉ModelS車主表示,起火爆炸發生前的半小時,其將車輛停放於地庫內。車輛起火時不在充電狀態,事故車在21日下午剛剛進行了一次超級充電。

緊接著,4月25日,新能源打車平台神馬專車發布微博稱,公司已到特斯拉的上市地紐約進行維權,並在紐約時代廣場用了三塊大屏幕進行喊話,希望特斯拉給一個合理解決方案。

神馬專車表示,公司在2016年到2017年間向特斯拉採購了278輛車,但質量問題頻發,其中20%陸續出現機電故障,影響了神馬專車的正常運營,造成公司上百位專車司機和50萬名乘客被波及,蒙受650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更糟糕的是,公開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 S/X系列的電動車在全球已經發生超過50起因行駛、碰撞和充電導致的燃燒、自燃及爆炸事故。

資金鏈緊張、交付困難,一直是所有造車新勢力共同面臨的難題。但隨著企業的交付量逐漸上漲,新能源汽車似乎是迎來了春天。

資料顯示,蔚來汽車從2018年6月開啟交付至今,蔚來ES8的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17550輛;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量已達9191輛;在造車新勢力中交付產品較晚的小鵬汽車,到5月底小鵬G3的累計交付量也已達到5500台,剛剛還發布了五月銷量取得新勢力造車第一名成績……

不過,隨著產品逐漸交付,電動汽車性能的穩定性問題似乎又成為困擾電動車企業的挑戰。如今看來,一系列事故的發生,已經令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質量產生了質疑。甚至有媒體評論稱,新能源汽車們這些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恐怕要毀於一旦。

行業進入洗牌期

近幾年,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註冊數量已多達486家。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去年中國電動車總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相關政策補貼。據了解,此前的2018年,續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電動車型,國家會補貼5萬元,地方會補貼2.5萬元以內。

不過,2019年的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已有大幅縮水。據了解,在今年,續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車型,只能獲得2.5萬元國家補貼,地方補貼取消。且有消息稱,預計所有直接補貼給車企的政策將在今年6月25日徹底結束。

更糟糕的是,彭博社5日援引不具名知情人士的話稱,為了避免類似2000年IT行業互聯網泡沫重現,中國政策制定者正在考慮出台新的管理規定,提高電動汽車製造的進入門檻,培養更精更具競爭力的企業。

該不具名消息人士稱,這一新的管理規定將對尋求外包代工生產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進行約束,辦法仍在起草之中。

新的管理規定將作為本月1日開始實施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的補充,只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將生產外包給其他汽車製造商。

根據正在起草的新的管理規定,想要尋求其他企業代工生產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需要在過去三年中在中國的研發投資至少達到40億元人民幣(5.8億美元),在過去兩年中,在全球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至少達到15,000輛,並且有潛在能力達到數十億元的實收資本。

新規定還要求代工製造合約至少運行三年,在同一個地方每年至少生產50,000輛,與初創電動車企簽署製造協議的汽車製造商不能超過兩家。

愈發「嚴苛」的行業規定下,很多造車新勢力都將被擋在門外。

今年以來,類似「造車新勢力的日子不好過了」的聲音一直不斷。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甚至曾發文稱中國沒有任何一家新能源造車企業值得投資。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甚至用「凜冬將至」來形容當下造車新勢力的真實處境。

造車新勢力第一股蔚來公布的財報也不容樂觀。蔚來一季度共營收16.312億元,同比減少54.6%。凈虧損高達26.236億元,同比增長了71.4%。並且一季度蔚來SE8的交付輛也遠遠低於2018年四季度,只有1089輛。

不僅如此,自上市後,蔚來的股價也持續走低。從當時市值102億美元,蒸發到如今的26.78億美元。

另一家造車新勢力奇點汽車,此前也屢屢被傳出資金鏈困難,連員工工資都無法正常發放。雖然在近日曝出獲增資633萬餘元,但在動輒需要數億元補血生存的新能源汽車行業,633萬顯然杯水車薪。與此同時,奇點汽車的首款量產車iS6的交付進程已多次延遲。按照計劃,原定於2018年底就應該完成量產並小規模交付的奇點iS6,至今還仍未交付上市。

此外,遊俠以及帝亞一維等造車新勢力們,在業內也已經許久沒有聲音。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產業大洗牌已經開啟。依靠各種宣傳手段進行「PTT造車」的國產電動車企業,在補貼退去後,將直接面對消費者與市場競爭的檢驗。

未來,一眾造車新勢力在產業大洗牌中,將有著怎樣的表現,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競爭中,能存活下來的車企如果沒有質量保證,肯定會很快失去競爭力,被市場所淘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華為今年或發兩款5G產品:5G CPE Win和5G隨行WiFi
科創板今日正式開板;郭樹清:不能過度依賴房地產經濟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