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裹挾2000億侵入新造車的恆大,卡在量產上了

裹挾2000億侵入新造車的恆大,卡在量產上了

6月13日,據財新網報道,原定於6月量產的恆大旗下國能汽車NEVS 9-3EV,因質量「小問題一堆」,再度推遲量產時間。

這是NEVS 9-3EV繼去年6月推遲量產之後再次「爽約」。據了解,NEVS 9-3EV在2017年12月就啟動試生產,彼時國能宣布在2018年6月正式量產下線,但沒多久就出現了推遲情況。

恆大NEVS生產基地(圖片來源:恆大官網)

新能源汽車是恆大在快消品領域的探索遇挫之後,集中投入的四大產業之一,也是恆大高科技產業戰略規劃的組成部分。

2018年開始,恆大將高科技產業的探索放近戰略規劃,並將新能源、航天、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幹細胞、物聯網列入計劃中。

恆大曾公開對外宣布,未來10年新能源汽車可能實現年產量500萬輛的目標。為此,恆大先後為其投入2000億左右的資金規模。

兩天前,恆大集團剛剛與廣州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斥資1600億元在廣州南沙建設新能源整車研發生產基地、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基地和電機研發生產基地,規劃未來整車產能高達100萬輛。

此次1600億重資出手,可見恆大對造車基礎設施的重視程度,這也進一步鞏固了恆大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布局,包括電池與電機技術、整車資質、製造工廠、銷售渠道和充電網路。

去年9月底,恆大以145億元入股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彙集團。

今年初又以9.3億美元收購繼承了薩博汽車技術、擁有「Phoenix」系列純電動汽車研發平台以及整車資質的NEVS51%股權。

幾天後,又以10.6億收購中國國家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標準制定者之一的卡耐新能源58%股權。

3月,以5億元收購具備國際上唯一一家具備輪轂電機商品化條件的泰特機電70%股份,涉足世界超跑公司科尼賽克,花費1.5億歐元。

此外,恆大還自研新能源汽車智慧充電平台,以解決社區充電問題。

加上去年6月投資FF的8億美元和基礎建設,至此,恆大押注造車的資金已達2000億規模。

除了量產遇阻,由於恆大缺乏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基礎和供應鏈管理經驗,如何將併購公司的技術和資源整合到造車中也是不小的挑戰。據財新網報道稱,恆大國能技術人員曾表示,這些技術與國能現有平台無法匹配,均需進行調整,至少要到2020年才有可能為恆大所用。

當然,恆大入局造車也具備自己的優勢。在跨產業入局新造車的陣營中,恆大屬於為數不多的資金雄厚型「選手」,也是少數完成全產業鏈覆蓋的企業之一。不僅是恆大,其他頭部地產公司也陸續將金錢投向了新能源汽車:寶能收購觀致,碧桂園籌備「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華夏幸福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還成立了知合出行公司投資出行領域企業。

新能源汽車屬於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對入局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鏈掌控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恆大盈利能力強勁,但僅憑藉資金實力野蠻「侵入」,讓恆大在摸索中經歷不少磕絆。

據恆大集團2018年年報,其在2018年營收達到4661.91億元,凈利潤665.47億元,同比增長近80%。但恆大健康2018年業績由正轉負,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虧損17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從共享無線充電功能看三星的生態戰略
做手機為了交朋友?更是為了賺錢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