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錢鍾書被稱為童心智叟,他靠童心吃飯:呵護孩子的童心有多重要

錢鍾書被稱為童心智叟,他靠童心吃飯:呵護孩子的童心有多重要

作者:顧蔥白(爸媽精讀主筆)

現在,鬧著過兒童節的大人似乎比孩子都多。

記得「六一」節那天,一大早就被微信里「祝大家保持童心」刷屏了。可見不管年齡幾何,人都擁有對童心的渴望。

妙的是,中國真有個靠童心吃飯的人。

他的《童話大王》月刊是很多80、90後的童年回憶,如今已經整整發行33年,全球銷量超過2億冊,可它從頭到尾只有一位撰稿人——鄭淵潔。

哪來那麼多故事可寫呢?鄭淵潔說,秘訣就是保持「幼稚」之品性。

鄭淵潔在專業機構測過心理年齡,只有6歲。

事實也確實如此,有次他看到廚房水盆里養著三條魚,發現有條魚與眾不同,就告訴家人這是龍王的女兒。

家人說,不能吃對吧?要放生。

鄭淵潔想,如果這是龍王的外甥女,可以讓家人放生;但若是親生女,我就得親自放生。於是,他用塑料袋拎起魚,放回河裡了。

這出來6、7歲的小孩子,誰會想得到、做得出這樣的事兒呢?

也正是因此,他才能保持33年不斷的創作靈感,憑小學四年級文化力壓韓寒、郭敬明,成為中國最有錢作家。

鄭淵潔許多作品都來源於孩子獨特的想像:

有一次孫女說:「要是床會走路就好了,這樣咱們坐在床上就可以出國玩了。」

鄭淵潔順著孫女的思路,想像坐在床上出國的場面:遇到交警怎麼辦?下暴雨怎麼辦?

就這樣,2018年鄭淵潔新書《會走路的床》出版了。童心給了他靈感,同時也讓孫女明白,童心是能創造價值的。

不僅如此,鄭淵潔還把幼年發獃走神想的事都寫成故事,陸續發表了《飛馬牌公交車》《五個蘋果折騰地球》《7801號列車》等深受歡迎的作品。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早點懂事成熟。其實培養出了「小大人」,可能就扼殺了「大天才」。

01

童心,是成年人的核心競爭力

童心並不是童話作家的專利。無論什麼領域的頂尖人才,都擁有非凡想像力、創造力。

比爾·蓋茨的父親寫過一本書,他說:「如果您能將孩子的好奇心保留到四十歲,就能給成功人士當爹媽了。」

真正意義上成功的人,不管多大年齡,哪怕80歲都像個孩子——因為他們留住了「童心」,留住了創造力、想像力。

不久前,大師畢加索上熱搜了,網友對比了他16歲和80歲作品:

(16歲作品)

(80歲作品)

16歲就筆法純熟的畢加索,晚年的筆觸竟如孩童般稚嫩爛漫。

畢加索說:「我用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他常常觀察孩子在街頭巷尾的信手塗鴉,覺得孩子筆下總有東西讓人意外,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所以,他的畫里總有天馬行空的故事、大膽誇張的線條以及跳躍明快的色彩,在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有人稱錢鍾書先生為童心智叟。他雖為學富五車的大學者,卻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

他會大半夜爬起來拿起竹竿,幫家裡的貓兒跟鄰居林徽因的小貓爭風打架;趁女兒熟睡在她肚皮上畫張大花臉;

在吃蛋糕被記者偷拍時,索性連頭帶蛋糕鑽進被窩,弄得滿頭滿身的奶油;模仿小學生的字跡投稿……

他曾經將自己的作品比作雞蛋,把自己比作母雞,並且勸那些想要來見他的讀者「覺得雞蛋好吃,何必要來見母雞呢?」

由此可見,他哪怕到功成名就,身上還保留著一種稚氣。這種稚氣沒有被世俗物慾所侵染,反而顯得格外可貴。

也是這股率真爽直的「孩子氣」,讓他敢於在學術上求真務實,不卑不亢。

面對英國女王的邀請和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拜訪,他直言「回懟」,不怕得罪人,堅守著知識分子珍貴的風骨與初心。

他的愛人楊絳曾說:「我最驕傲的事情,便是守住了錢鍾書身上的痴氣。」

錢鍾書直到去世,都彷彿一個大孩子,善良而通透,帶著一點點傻氣,讓人羨慕不已。

兒童節那天,華為自製短片《悟空》刷屏了。

小主人公違抗父母之命,披荊斬棘、一身襤褸,只為進城看夢中的《大鬧天宮》。

最後,時間穿越三十年,世界天翻地覆,大家都老了,只有他還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華為想借這個短片告訴大家,自己就是這個孩子,三十多年風雨兼程,依然童心不改,堅持突破重重阻力,才得以締造科技帝國、領跑5G技術,擁有與美國抗衡的底氣。

童心敢於創造不可能、也敢於打破不可能,它讓人免於成為平庸的跟隨者。知識經驗再多,沒有創造就只能重複前人的思想,給前人打工。

02

千萬不要扼殺,孩子的童心

還記得刷爆全網的小學生詩歌嗎?靈動的字句像雨點一樣擊中讀者的心:

「我從哪裡來」這個困擾了無數小朋友和爸爸媽媽的問題,感覺被這個姓萬的小朋友解答了。

如此靈動飄逸的句子,網友看了紛紛感嘆「不如孩子」。

哲人維柯說,兒童都是崇高的詩人。可惜的是,我們漸漸丟掉了童心,沒於平庸。

英國教育家肯·羅賓森在TED演講中說:

世界任何國家的教育都是以學習能力為評價標準。這讓許多有天賦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創造力毫無意義,甚至因此被嘲笑、輕蔑。

想起了小學同學的故事:

那時小學正在刷牆出新,工人不小心把油漆濺到了玻璃窗上。有個同學用水粉顏料,以窗戶上白花花的斑點為基礎,畫了一塊五彩斑斕的「小花田」。

不料班主任火冒三丈:「誰讓你在窗戶上亂塗亂畫?」還勒令他洗掉。

我永遠記得他在大家的嘲笑里慢慢擦掉花田的表情,而他也再沒畫過畫了。

以色列父母習慣在孩子放學後問:「今天提出了什麼問題?」而中國父母習慣問:「今天學了什麼?有沒有聽老師話?」

這背後的邏輯是,老師是權威、是標準,必須老老實實遵命。

殊不知,不敢問、不敢想、不敢做,是殺死童心三把最尖銳的兇器。

妹妹5歲時喜歡做小手工,經常被幼兒園老師表揚。

一天她從花盆抓了把土,坐在地上全神貫注地捏了半個小時,興沖沖地拿給媽媽看。

媽媽看了一眼擱在旁邊,漫不經心地說:「這是什麼玩意兒?手弄這麼臟!」妹妹委屈地走了。

從此,她對做手工的熱情也沒那麼高了。

童心是比蟬翼更脆弱的東西。扼殺童心很簡單,一句批評的話,一張冷漠的臉就能戳破。

03

該如何呵護孩子的童心?

63年來,北美防空司令部每年都會在聖誕節接聽孩子的電話,向他們報告聖誕老人的行蹤,甚至派戰鬥機為聖誕老人護航。

連特朗普夫婦都在平安夜做過「接線員」。

美國願意堅持數十年做這樣「不可思議」的事去呵護童心,足見其對想像力的珍視。

那麼如何呵護童心、培養創造力呢?

讓孩子盡情塗鴉

研究顯示,3到8歲是人的「大師期」,此時孩子的認識不受閱歷和知識束縛,能自由按主觀意識創作。

大人以為的塗鴉,其實是孩子在試圖將現實中複雜的人、物形象簡化重組,抽象能力正在生根發芽。

有了抽象能力,孩子才不會僅僅止步於臨摹別人的畫,而是真正地創作。

0-6歲期間,可在家準備「塗鴉牆」或小黑板,滿足孩子肆意表達的意願,鼓勵點滴的進步;

6歲以後,可經常去大自然「採風」,或去美術館給孩子講講藝術故事,甚至在家開「個人畫展」「小小發明會」等,讓孩子擁有創造的成就感。

鼓勵孩子「驢唇不對馬嘴」

孩子缺乏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知識,所以只能用想像力解釋世界,說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其實「胡言亂語」也是創造力的來源。

當孩子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別不耐煩地打斷或丟出冷冰冰的科學現實,一起胡思亂想吧。

即使他說「手機是從手機下的蛋里來的」,也請給他點贊。

即使孩子說的話再混亂再荒謬,也請鼓勵他說下去、畫下來、編首歌哼唱,用他喜歡的方式表達。

國外就有一位媽媽Ruth Oosterman從自己3歲女兒的塗鴉中找到了靈感。

她將女兒的畫中添入自己的想像,於是就變成了頗具心意的新作,令人稱奇。

而女兒的繪畫風格也從早期的簡單線條,慢慢豐富,美觀。

該走神時走神,該專註時專註

科學研究證明「白日夢」也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或科研發現,都萌發於稍縱即逝的「白日夢」,孩子的突發奇想或許也能成為未來作品的素材。

孩子走神時,可以問問他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將靈感記錄下來。但要注意,不能任由孩子沉浸於白日夢。

鄭淵潔說:「我很愛走神發獃,不過一開始寫作,就會投入百分百的注意力。」

因此,注意培養做事的專註力,引導孩子將想像力投入到動手創作中,才是保護創造力的正確方式。

請千方百計保留住孩子清澈的眼睛吧,這雙眼能讓孩子一生看透世間迷霧,抵達最遙遠的未來。

作者簡介:顧蔥白,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