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5年「老聯想」回歸執掌行業智能新引擎,楊元慶這次的決定是否還會正確?

15年「老聯想」回歸執掌行業智能新引擎,楊元慶這次的決定是否還會正確?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6月14日報道 (文/田甜)

近日,楊元慶的一封郵件,又在媒體圈掀起熱潮。

郵件透露,自今年4月初辭去京東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事務官職務,曾在聯想拼殺15年的「老聯想」藍燁已回歸,出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並擔任數據智能事業部 (Data Intelligence Business Group, DIBG)總經理。

也是楊元慶的一封郵件,2017年5月16日,昔日被視作聯想二號人物的劉軍以救火英雄的姿態回歸聯想,擔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台及中國區PCSD(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集團業務。

在劉軍帶領下,聯想PC業務重回全球第一寶座,遭遇重挫的聯想移動業務也開始復甦。楊元慶曾對媒體直言,召回劉軍是2017年做得最正確的決策。而此次藍燁回歸,執掌的則是聯想「3S」戰略中行業智能這道「主菜」。

雖然同是老聯想,回歸後的劉軍是在熟悉的領域打保衛戰,而藍燁卻要在新領域打一場進攻戰。此次召回藍燁,楊元慶的決定是否還會正確?

執掌增長新引擎

藍燁回歸,執掌的是行業智能這道「主菜」。楊元慶在郵件中表示,行業智能未來將成為聯想新的增長引擎。

聯想對行業智能寄予如此厚望,是因為其承載著聯想智能化轉型橋頭堡的作用。

4月,聯想集團在年度誓師大會Kick Off 2019上正式宣布公司的「3S戰略」,「3S」即智能物聯網(Smart IoT)、智能基礎架構(Smart Infrastructure)、行業智能(Smart Vertical),聯想也將公司願景設定為「智能,為每一個可能」。

在遭遇PC銷量下滑和移動業務折戟的重挫後,低谷中徘徊許久的聯想終於明確了新的發展方向。而在「3S戰略」中,無論智能物聯網,還是智能基礎架構,都需要在具體的行業應用場景落地。因此,楊元慶在郵件中將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稱為前菜,而行業智能是真正的大餐。他表示,建立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基礎之上的數據智能,是行業智能的一個重要入口,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和依託。

事實上,聯想的智能化轉型已有數年。2016年底,楊元慶提出「三波戰略」,即保持核心PC業務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其次要拓展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業務;再次是押注自然語言交互和人工智慧。這被外界解讀為聯想推動智能轉型的序幕。

而轉型的基礎,則來自2011年時任聯想集團CTO賀志強在聯想研究院成立了聯想大數據研究室。該實驗室專註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使能技術的研發和實踐,並最先服務於聯想內部的智能化轉型。2016年,聯想大數據開始對外賦能。

根據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在Kick Off 2019上的介紹,聯想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療等四個實體經濟與數據智能具有強關聯的領域都做到了成功「占坑」。

幾年下來,聯想在智能化轉型上嘗到甜頭。據5月23日聯想發布的18/19財年財報顯示,數據中心業務財年營收達到404億元人民幣,年比增長37.1%,增速遠高於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及移動業務。

對此次成立數據智能事業部,楊元慶很直白地表示,是為了加速智能化變革,實施聯想行業智能戰略的重要舉措。可以理解,對於已經明確的智能化戰略,聯想希望能夠快速推進。

為什麼是藍燁

藍燁是聯想的一位老兵。

1994年,24歲的藍燁加入聯想,直到2009年離開的15年里,其先後輾轉擔任東北區總經理、技術服務部副總經理、大客戶業務部副總經理、聯想集團公司銷售副總裁等多個職位。期間藍燁曾榮獲聯想集團最高個人獎項——聯想獎。對於藍燁在聯想的工作,楊元慶評價是「為聯想在中國的高速發展披荊斬棘,成績卓著。」

離開聯想後,藍燁出任方正科技總裁兼CEO,又於2012年入職京東,擔任京東首席營銷官(CMO),負責集團營銷系統的運營與管理。直到2015年被任命為京東首席公共事務官(CPO)前的3年時間裡,藍燁的能力再次得到驗證。京東集團在公告中稱,藍燁帶領團隊保持了銷售業績的快速、穩健增長,並在擴充商品品類、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優化渠道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

郵件中,楊元慶表示,藍燁具有豐富的互聯網經驗和IT經驗,以及他對聯想的熟知度和深厚情感,令他成為引領聯想數據智能業務的最佳人選。他還披露,聯想副總裁田日輝負責數據智能事業部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彙報給藍燁。

事實上,聯想敢於委以藍燁重任,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劉軍歸回聯想這一典型先例的影響。

劉軍是比藍燁更資深的老聯想,其於1993年加入聯想,2015年離開。22年里,劉軍不但在聯想PC業務的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還在2011年牽頭成立了聯想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簡稱MIDH),開創了聯想的移動業務。

只是,成也手機,敗也手機。被看作聯想第二增長引擎的手機業務,曾經於2013年躋身全球第四,中國市場第二的排名,但由於過度依賴運營商,2014年,當中國三大運營商開始大幅降低補貼的時候,聯想手機全面潰敗,被小米、OPPO、ViVO、華為等品牌遠遠甩在身後。

2015年,聯想出現自2009年柳傳志復出、楊元慶重新出任CEO以來的首次虧損。劉軍於6月出走,外界分析認為,是由於其負責的手機業務遭遇重挫。2017年5月16日,楊元慶發表郵件表示,劉軍將回歸聯想,擔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台及中國區PCSD(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集團業務。

彼時,聯想正處在至暗時刻,手機業務依然在掙扎,而2017年第一季度,PC銷量反被惠普反超。而在此前,從2013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的連續15個季度里,聯想一直穩居第一。

劉軍回歸後,在戰略和業務上提出「要再次引領渠道變革」,對消費業務渠道、運營模式做了巨大調整,成效顯著。聯想於2018年第三季度奪回全球PC市場龍頭的寶座。

劉軍回歸,還有一層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對聯想文化的重塑。劉軍曾被柳傳志盛讚是聯想具有主人翁精神的模範。回歸聯想,劉軍提出「新創業文化」,認為聯想要回歸原點、回歸初心,並突出「兩手粘泥」的作風與「客戶比老闆重要的文化」,讓聯想回歸創業者文化,回歸客戶導向。

劉軍回歸的成效,帶給聯想一點啟發——解鈴還須繫鈴人,伴隨聯想成長起來的老將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召回藍燁這樣的老將,在文化層面上,也暗合了聯想回歸創業、重新出發的文化指向。

還有一點,就是聯想在扭轉移動業務頹勢的努力中認識到,空降的高管不管用。劉軍出走後,陳旭東接替劉軍職務。2016年底,陳旭東調離聯想手機業務,由集團高級副總裁喬健負責。喬健曾主導引進一批以馬道傑、虞杲、姜震為主的高管,但新團隊不到一年就瓦解。聯想依靠高層換血拯救移動業務的願望落空。而選擇藍燁,也是聯想吸收了過往的教訓。

一場進攻戰

雖然前有劉軍回歸扭轉聯想困局的成效,但是藍燁此次回歸的成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獵雲網聯繫聯想大數據相關人士了解到,目前,有關藍燁的具體工作內容,還沒有明確。

劉軍是公認的PC大佬,也對聯想手機業務再熟悉不過。這樣看來,劉軍打的是保衛戰,一是確保PC業務的龍頭地位,二是翻盤手機業務。此外,劉軍還有常程這位老搭檔助力。常程是劉軍2011年創立聯想移動業務的老搭檔,也曾和陳旭東緊密合作,推出上市僅兩個月銷量就達到30萬台的ZUK系列手機。

相對而言,藍燁要打的是一場進攻戰。在行業智能上,國內整體都處在探索階段。

行業智能賽道上,BAT巨頭及一眾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公司早已爭相入場。聯想的優勢則在數據積累和計算力上,而行業利潤的大頭則來自以軟體和內容為主的解決方案。

聯想鍾情的智能製造這塊兒蛋糕也並不好吃,實體行業差別大,技術壁壘高,產業流程長。雖然集糰子公司聯寶科技被工信部評為國家智能製造的示範基地,證明了聯想在智能製造實踐取得成效,但製造業向來是信息化及自動化廠商的爭霸已久的地盤。

當然,藍燁執掌數據智能事業部,也並非孤身作戰。目前,藍燁也有一位搭檔,就是負責數據智能事業部的技術和產品研發的聯想副總裁田日輝。據了解,田日輝在軟體和互聯網領域有近二十年的經驗,曾經從零開始構建了聯想移動互聯網端到端技術體系和平台。在他的領導下,聯想大數據團隊於2016年推出了Leap產品家族,至今陸續發布了一整套服務工業智能化轉型的解決方案。

藍燁還有一個重要資源,就是聯想在行業智能生態上的布局。2016年5月,聯想創投集團成立。據賀志強介紹,過去幾年,聯想創投著眼於智能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挖掘一批創新創業項目,打造了IoT 邊緣計算 雲 大數據 人工智慧」的技術鏈條。據其透露,目前,已經有30多家創新企業與聯想展開業務合作。

楊元慶在郵件中表示,過去幾年的轉型努力,已讓我們成為建設行業智能大廈所需要的各種資產要素、各種建築材料最齊全的公司,現在到了要把大廈設計和建造出來的時候。

而從事多年銷售和運營的藍燁,能否擔起設計和建造行業智能大廈操盤手的重任,還需時間提供答案。畢竟,他所面臨的是一個與以往經驗相去甚遠的新戰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馬云:數字時代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機遇,最大風險是錯失機會的風險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