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雲端」上的遇見

「雲端」上的遇見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基層蹲點記

「天路彎多,你開慢點兒。」出發前,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逸夫小學教師王潔群叮囑開車的司機。

此行的目的地是懷玉山上海拔1000多米的玉峰小學,既是王潔群的母校,也是她職業生涯的第一站。

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有半個多小時車窗外是白茫茫一片,汽車行駛在「懷玉天路」上,王潔群斷斷續續地和同行的逸夫小學校長塗衛紅說起從前。

「深山裡沒什麼田地,記得小時候爸媽總嚇唬我說『不好好讀書,就回家守著大山吧』。」

「20年前吧,師範畢業,要分配工作,鄰居叫我們找找人,分到好點兒的學校去,我爸沒理會,一分就分回家門口的玉峰小學。後來用了5年時間,終於考到逸夫小學……」

兩年前,逸夫小學為玉峰小學開闢了「專遞課堂」,看到一塊屏幕將自己曾經駐足過的學校和現在工作的學校連接起來,王潔群激動不已,主動做了「專遞課堂」的授課教師。

一次,她在一對一的「專遞課堂」上講《坐井觀天》,在互動環節中,讓班上的孩子對屏幕那邊的孩子們說些什麼。

「希望山裡的小夥伴們能長出又大又長的翅膀,飛出高高的懷玉山,來看看外頭的世界。」「我希望能和屏幕那邊的同學們做朋友。」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對著屏幕說著。

屏幕那頭,玉峰小學三年級學生羅振玉將對王潔群的喜愛和對下次課程的期待寫在信紙上,並折了一堆千紙鶴。

「心意」被送下雲端,送到王潔群手中。感動之餘,她組織班上學生給屏幕那邊的孩子送去了書籍、學慣用品等禮物。

一來一往,屏幕兩端的學校就這樣建立了聯繫,王潔群也記住了文靜乖巧的羅振玉。

對塗衛紅而言,學校建「專遞課堂」,也經歷過一段撥雲見日的過程。

幾年前,玉山縣開始推進教育信息化。一次,塗衛紅和懷玉山中心小學校長聊天中得知,玉峰小學兩名教師守著一至四年級十幾名學生,縣裡辦個培訓活動都參加不了。

「他們到不了縣城,我們可以送過去。」那時,學校剛建好錄播教室,塗衛紅想將優質資源最大限度使用好,為山裡的教師和學生做實事。

要送就送最好的課!2017年,塗衛紅一個學期聽了不下120節課,一堂課磨上四五遍是常態。

2018年初,逸夫小學正式給玉峰小學送課。

就像電視一樣嗎?起初,山裡頭的孩子們對著屏幕,一臉疑惑。

孩子們能接受多少?互動是否及時?開課之初,塗衛紅和送教教師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山裡缺乏教具,為了給山裡的孩子上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節課,逸夫小學的音樂老師做好頭飾,開車送到山上。那堂課結束後,十幾個孩子還高興地帶著頭飾,繞行、旋轉在校園裡,當天放學,還旋轉著舞步,唱著歌。

「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和師德得到了雙提升。」塗衛紅介紹,越來越多的教師主動參與到「專遞課堂」中來,這個學期,全校80名教師中,就有40多人參與送教。

之後,送教的教學點也不斷增加。但為了讓授課教師能通過屏幕看清每個孩子的表情,提高課堂的針對性,學校依舊一對一地給教學點「專遞課程」。

「下一步,我們要根據各個教學點的需要,進行點單式送教,你可要做好準備。」塗衛紅轉頭看向王潔群。

「沒問題。」王潔群利落地回應著。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4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未來教育家公益培養項目」報名信息表
大學通識教育經典文本研讀教學探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