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米飯和麵包——那些使我們免於饑荒的英雄

米飯和麵包——那些使我們免於饑荒的英雄

1968年,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家保羅·埃利希和他的妻子安妮出版了一本爆炸性的書。他們指出,在即將到來的人口劇增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貧窮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快於糧食供應。他們預測:「數億人將餓死於大饑荒中!」

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錯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將會出現一些「英雄」。他們拯救了世界。

諾曼·博洛格, 1914年3月25日,他出生於美國克雷斯科市附近一座農場。他的青年時代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切身體會過飢餓意味著什麼。「荒涼的黑色土壤讓我投身農業,」博洛格曾經說。

他種植了成千上萬種小麥,並仔細地研究它們的特性:這種小麥可以抵抗一種莖鏽病,而不另一種則不行;這種小麥產量好,但研磨的麵粉做出的麵包卻口感不好,等等。他不停地將各種小麥雜交,要找到符合他理想中的品種。這項工作艱苦而勞累,但最終,他培植出了一種矮桿小麥,能抵抗莖鏽病,抗倒伏,產量高,被稱為「農林10號」。

通過進一步的試驗,他找到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麥產量的方法。小麥種植的間距、深度、化肥的用量,以及澆水的量都很有講究。

直至他71歲時,他還在貝南、衣索比亞、迦納、奈及利亞、蘇丹、坦尚尼亞、多哥等14個非洲國家試驗種植高產作物品種。短期內,他使玉米產量增加兩倍,小麥、木薯、高粱等作物產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986年,博洛格創立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每年鼓勵一名在世界糧食領域作出突出貢獻者,目的是獎勵那些「為人類提供營養豐富、數量充足的糧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獎金25萬美元。1996年6月7日,博洛格成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4年,一位中國農業科學家,獲得了博洛格創立世界糧食獎。這位中國人的名字叫袁隆平。袁隆平院和博洛克博士一樣,把他獲得的獎金捐獻給「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用於支持中國農業科技研究。

袁隆平的名字,在以米飯為主食的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出生於1930年,經歷過戰亂,在飽經憂患的舊中國里,品嘗過無數次飢餓的滋味。正如博洛格一樣,袁隆平也立志用農科技術擊敗饑荒。

從1960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到1974年,他用了14年的時間,他培育的「南優2號」水稻,畝產628公斤。他的雜交水稻使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然而他的目標遠不止如此,2017年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又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畝產達到1149.02公斤。

?

也許是因為他們終年勞作,大自然鍛煉了他們強健的體魄,也許是他們心無雜念地投身於科學研究,精神健康心靈純凈,也許是上天特意垂憐人類,博洛格享年95歲,袁隆平也已經近90高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長壽,是人類的福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吧老弟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吃哪些粽子?粽子的花式包法VS花式吃法
全球二十億人愛吃的食物 好吃的「飛蝗騰達」真得可以保護地球嗎

TAG:吃吧老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