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董明珠的鐵拳,等了17年

董明珠的鐵拳,等了17年

叮鈴鈴鈴鈴鈴鈴鈴鈴鈴鈴——

奧克斯空調的高管,一夜沒睡。

睡不著。總經理辦公室的鈴聲,一直沒斷。

浙江寧波的奧克斯集團總部大門口,圍堵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媒體記者。往年奧克斯辦大滿貫慶功宴的時候,都沒見來過這麼多人。

其實按照原計劃,高管們還有一周就又可以喝慶功酒了。

去年的618,奧克斯拿下了天貓、京東、蘇寧三個平台的空調銷售冠軍。不出意外,今年奧克斯仍然是大滿貫。

直到三天前,董明珠阿姨亮出了她的鐵拳——向國家實名舉報奧克斯產品不合格。

11日,格力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在會上,格力現場開箱檢測——標著3.59能效的奧克斯空調,實際能效只有2.68,誤差率是國標的5倍。

格力還掏出了8份第三方檢測報告。其中最早的一份,是在今年1月份。

為了這一天,格力籌備了將近半年。

舉報信,發布會,現場開箱,第三方檢測……董明珠阿姨的鐵拳,宛如當年李雨桐吊錘薛之謙的大鎚。

疾風驟雨,不留給你一絲喘息的機會。

奧克斯的回應侃侃而談,但是格力舉報的關鍵點——產品質量問題——卻隻字未提。

網友說,人家問你產品質量,你說什麼民族大義?

但是接下來的這幾天,奧克斯的公關部門卻咬緊了牙關,表示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不會再回應了。

彷彿委屈的小媳婦。

這實在太不奧克斯了。

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奧克斯才是空調行業里的野蠻人。他們的快刀攻城略地,戰無不克。

而格力,更像是武俠小說里的鍊氣士。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格力的武器,是一雙鐵拳。

快刀VS鐵拳,這是兩種商業模式的競爭。

你可能不知道,這場大戰,格力等了二十年。

1

2002年,將近一百家媒體來到寧波。

在新聞發布會上,奧克斯公布了一份份《空調成本白皮書》:

「我們奧克斯1880元的空調,壓縮機515元,其他物料831.75元,製造費用、銷售費用、零售店利潤加起來481.44元——我們廠家只賺52元。」

這個價格堪稱石破天驚。因為同樣一台空調,其他廠家至少要賣到3000元。

16年後,雷軍提出小米手機將保持利潤率不超過5%,震驚全國人民。

但這其實算是奧克斯玩剩下的了。而且當年的奧克斯,比雷軍還狠:號稱只賺2.7%,一台空調只賺52元。

這麼低的利潤,也許養豬更賺錢。

不過,奧克斯真的只賺52塊錢?倒也未必。

業內人士曾經爆料,零件全部頂配才值1500塊。只要肯換便宜的零件,500塊錢也不是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奧克斯這波喊話,被寫入了營銷教科書。

這家起步7年的空調廠,在那之後,迅速躋身空調行業第一梯隊,和海爾、美的、格力同場競技。

奧克斯走到這個位置,只用了短短几年。而董明珠的格力,卻用了差不多10年。中間還差點摔死。

董明珠大概一輩子都會記得,1994年,格力幾乎倒閉的那一天。

其實,再往前數3年,格力的銷售額突飛猛進,單從董明珠一人,就可見一斑。

1991年,董明珠跟著師父跑了300萬的業績

1992年,董明珠一個人跑了1600萬的業績,占整個公司的1/8

1993年,格力產量翻番,銷售額突破3億,董明珠貢獻了5000萬

那時行業里的空調,全都是組裝,沒啥差別。可以說,得銷售者得天下。

那手握如此牛逼的銷售的格力,咋就要倒閉了呢?

因為學機械出身的總經理朱江洪,一副頭腦發熱的樣子,非要做技術。

做技術費錢,他還要把銷售人員的提成,從1%降到0.28%-0.38%。

這誰能接受啊?於是,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和營銷人員開始流失,甚至集體被競爭對手滙豐挖走。

眾叛親離,公司的銷售系統全線癱瘓。

對方也想挖董明珠,當時開出的年薪,是200萬。

1994年,中國人均工資4510元/年,440倍。不去不是傻子嗎?

但意外的是,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朱江洪的遠見,董明珠沒去。

她拿著10萬年薪,當上了格力營銷部部長。

而朱江洪也的確有遠見,他明白,空調這東西,又不是像割韭菜,一個產品割一茬。

你用了,過個幾年,也還是要再用的。一年看規模,五年看品質。

他挖出400多條質量問題,開始停產整頓。併購買科研設備、開科技創新大會、獎勵科研人員。

他要做空調技術中的王者。

到2000年,格力已經申請了298項專利。

但你要說這些技術多牛逼,也沒有。

更何況,那時候,中國連自己的技術標準都沒有。誰又知道誰好誰賴呢?

但是那時候,大家都說格力空調好,為什麼好?

董明珠說:比別人空調重15公斤,沒有偷工減料,保證質量。

董明珠帶著這比別人家重的空調,整團隊、抓銷售,帶著格力空調在市場上廝殺。

1996年,格力第一次超越所有國內外同行,成為空調銷量冠軍,並赴深交所上市。

今天,提起格力的成功,大部分人都會誇董明珠能幹。

但很少有人知道,「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這句slogan背後,是董明珠背後的男人——朱洪江,打下的江山。

那時候,他們努力達成的話還叫「好空調,格力造」。

只不過,同樣位於中國空調前3強,奧克斯靠營銷僅僅三四年就走完的路,格力趟著技術,花了整整11年。

2

2003年,奧克斯又閑不住了。

他們又發布了新的白皮書《中國空調行業技術白皮書》。這次更是逼死同行——「負離子、光觸媒、紅外感測,這些概念都是炒作的!」

在當時,全國各地都有小空調廠家,做工標準參差不齊,消費者被誆得雲里霧裡。

有的空調標榜富氧技術,就能漲價2000塊,其實原理只是一張富氧膜,成本不到400塊。

有的空調標榜紅外感測技術,家裡有人活動就自動開機,人走了就自動關機。這個神乎其神的功能要2000多塊——雖然成本只是個50塊的小感測器。

當時,奧克斯仍在給自己塑造「廉價衛士」的人設。

他聘來了日本松下空調的老專家水口隆次,在鏡頭前說:

「空調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這些功能在我們日本都很稀鬆平常。」

03年的中國,大幾千的空調對國人來說是,實在是奢侈品一樣的存在。於是奧克斯真的成功帶起了一股廉價空調的浪潮。

在國內將近一半城市,奧克斯都是年度銷售冠軍。不僅佔有上海20%以上的市場份額,連內陸城市南昌也獲得了超億元的「大蛋糕」。

不止是奧克斯,所有廉價空調都在蠢蠢欲動。

人們開始相信,空調只有對的,沒有貴的。

那是中國空調業的蠻荒時代,連國家的能效等級標準都要到2005年才誕生。

誰的貨更好更耐用,消費者根本比不出來。

他們能夠看得出來的點只有一個:便宜。

低價狂潮襲來時,有人無不憂愁地說:「一味地追求低價,肯定會傷害產品質量。」

彷彿墨菲定律一般: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可能性多小,它總會變壞。

04年夏天,各地消協的電話都被打爆了。濟南市一個月接到343起投訴,全是因為空調質量不行:0.75毫米厚的外殼材料,偷換成0.5毫米的;1.5毫米粗的電源線,偷換成1.0毫米的。

後果輕者,噪音吵得人睡不著;重者,電線起火,家毀人亡。

國人突然明白了過來:國產空調,價格確實很低。但是如果因此沒了命,那白送的都不值當。

中國的空調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里。但是格力卻一點都不上心。

也許是因為,堅持把好質量關的格力,遇到的投訴不多。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正焦頭爛額地應對另一個大麻煩。

2002年,外資企業福特汽車公開招標,採購100多套「一拖四」的多聯空調。

空調領域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說變頻空調是空調技術的「皇冠」,那麼變頻一拖多則是「皇冠」上的「明珠」。

很可惜,中國空調業的龍頭老大格力,沒有摘得這顆明珠。

誰摘到了呢?日本三菱。

但你是中國的龍頭老大啊,你總不能不競標吧。那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你沒有這個技術嘛。

格力硬著頭皮參加了,唯一的希望是:千萬別中標。

但這就像是課堂上那個沒有寫作業的孩子,你心裡越是想著「老師千萬別點我」,到最後往往都是你。

陰差陽錯,格力中標了。

為了不丟這個人,他們花高價買了日本三菱的產品,然後貼上「格力」的商標,換上格力的說明書,賣給了福特汽車。

這一單,讓格力虧了好幾十萬。但好歹保住了臉面。

這是格力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空調技術的恥辱。

朱江洪更加意識到,有技術才有未來。

其實早在一年前,朱江洪就做了一番調研,發現國內一家買了日本全套技術的空調企業,花了1億元。於是,他親自帶隊到日本三菱,拿著3億元買技術。

以為勢在必得,沒想到三菱斷然拒絕。

再三追問下,人家才說:我們花了六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成果,怎麼能隨意轉讓給你呢?更何況,我們也要靠這個產品在中國開拓市場。

於是朱江洪和董明珠決定,「一拖多」技術,花多少錢都要搞出來。

最終,沒有任何圖紙,也沒有任何技術支持,經歷了許多次的失敗,他們仍然堅持研製出了「一拖四」多聯機。

當許多國產品牌,因為投訴太多而深陷在信任危機的泥沼里的時候,格力的這項技術,卻填補了整個中國的空白。

也恰恰以此為根基,朱江洪帶著格力,成立研究院,然後,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科研組織體系。

3

2005年,白皮書小王子奧克斯,又發布了新作品。

這一次同樣充滿新意——《手機成本白皮書》。

奧克斯在這份白皮書里說:利潤空間500%,手機行業的良心都壞透了。

做空調的奧克斯,是小家電街道居委會主任嗎?咋都開始管手機了?

這是因為,大概一年前,奧克斯開始進軍手機行業。

發布會上,副總經理從二樓扔下手機,然後撿起來撥通電話:

「我是奧克斯手機鄭宏偉,現在與你通話用的是我們從金茂大廈二樓扔下來的奧克斯手機。」

這才是真正的硬核手機,國產諾基亞。

而且,奧克斯給自己的定價是898元,擊穿行業底線。

圖:奧克斯海洋之星280手機

不僅是手機。

同年,奧克斯推出旗下首輛SUV,一輛七八萬。

但是造車一年,賣出了兩千輛後,奧克斯卻落荒而逃。

因為他們的車,一般人真不敢開。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92輛奧克斯車裡,82輛剎車跑偏,20輛車輪鬆動或脫落。

有的車主,車速超過80邁,車門自動打開了。

油箱容量60升,但是只能加到45升;明明油表顯示還有油,車卻開不動了——也許,奧克斯的油箱里養了狐仙吧。

奧克斯的手機,也活得很艱難。

雖然號稱要把手機做成白菜價,卻差點被消費者扔來的白菜砸死。

另一邊,董小姐的日子也不太平。

也許是技術給董小姐的底氣,又或許是性格使然。董明珠開啟了瘋狂懟人模式,人送外號「董懟懟」。

她懟美的:

「一晚一度電,忽悠了多少無知、不懂技術的人,欺騙了消費者,中國製造怎麼能夠強。」

後來美的改成了「一晚低至一度電」,她又懟:什麼低至一度電?外面25度,根本不要空調。

她還懟美的挖她的人,盜用格力的技術。

自2008年以來,格力和美的圍繞技術專利、商標、虛假宣傳等,發起的互訴案達數十件,累計索賠金額近億元。

她也懟雷軍。

小米和美的達成了戰略聯盟,有人說董明珠有點急,董明珠回應:「我急什麼?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已經強大如美的和小米,她都打心眼裡嫌棄。

奧克斯?在她眼裡算什麼玩意兒。

可偏偏就是,在她眼裡沒有任何核心技術的奧克斯,卻連續三年穩居線上銷售冠軍。

你說氣人不嗎?

4

3天前,格力在微博上公開舉報:奧克斯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

一石激起千層浪。董明珠這性格,本就不討喜,她得罪的人更是不在少數。很多人早就看不慣董明珠到處懟天懟地,罵她瞎博眼球。

也有人說,眼看著又逢618,怕奧克斯又拿第一,董明珠這是狗急跳牆。

憑良心說,董明珠的確急。

今年初,董明珠定下了2023年,營業額6000億的大目標。很多人都覺得董明珠瘋了。

要知道,再往前數5年,格力也不過把營業額從1200億,做到了2000億。而這裡面80%左右銷售都是空調。

下一個5年要翻三番,靠空調?幾無可能。

但是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一旦看不到利潤增長,下一步便是被資本拋棄。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幾年,董明珠今天造車,明天又要造手機,讓人摸不著頭腦。

格力太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了,董明珠必須帶領格力做出改變。

但董明珠僅僅是因為這個,就公開舉報對手嗎?

如果你有仔細跟進這幾天的新聞,你會發現,早在半年前,格力已經向地方相關部門實名舉報,但是並沒有得到回應。

用董明珠的話說,這個行業早就存在著諸多潛規則。

她曾經到一個檢測機構去,對方看到她說:董總,你放心,你當了董事長,我還是繼續支持你,而且更支持你。

董明珠說:你怎麼支持呢,你們所謂的支持,不就是說不合格給我蓋個章。

她接著說:

「我來找你幫忙,是我們的空調來你要往死里整,你一點不達標你都給我打回去……不然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低質低價。」

「中國消費者雖然是國人,為什麼買你的低質產品呢?我說國人最好就不買低質產品,因為你買了是支持它,助長它更加偷工減料,所以堅決不買是對的。」

但很遺憾的是,空調這種東西,剛買回來都是新的,不用上兩年,怎麼能知道質量行不行呢?

就像這次格力舉報奧克斯,有人問,為什麼不是消費者來舉報?

問題是,這種能效不達標的問題,如果不是專業機構來檢測,哪個消費者能發現?

尾聲

說句實話,董小姐懟天懟地這種性格,我本來也不是很喜歡。不過我搞清楚狀況以後,我卻突然有點感激。

因為她這種懟天懟地,謀的是我們消費者的利益。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行業里,所有的企業都不發聲,明明是競爭對手,大家確實一團和氣,那會是一種什麼狀況呢?

其實不用想像——想想三鹿奶粉就知道了。

在震驚全國的毒奶粉事件里,整個行業一起用低廉的三聚氰胺,當做蛋白質欺騙消費者,導致了那麼多「大頭娃娃」。

直到有嬰兒喝出腎結石,才查出來有三聚氰胺。

可怕的後果就是,直到今天,還有人不敢買國產奶粉。

因為大家覺得,三鹿的確最出名,但絕不止三鹿一家。

因為大家還覺得,這個行業的良心壞掉了。沒有人可以相信。

甚至還有人覺得,是不是所有的國產行業,都壞掉了?

回想一下,但凡當年有一個奶粉企業,敢站出來舉報,哪怕只是站出來說一句實話,國產奶粉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嗎?

同樣的,如果我們的空調行業,沒有人站出來舉報,可能某一天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弄虛作假,沒有人再願意相信國產空調。

有人曾批評董明珠:這個人太不大度了,你這個人不行。

董明珠公開回應:就是因為我這個不行的人,才能讓我們中國的技術進步吧。

這話我信。

董小姐今天舉起手,「不大度」地舉報她所知道的行業問題。

我今天也願意舉起雙手,支持她的「不大度」。

因為,你說過的每一句話,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你想要的那個世界投票。

董小姐的懟人,是不招人喜歡。

但是她的舉報,我願心存感激。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強勢董明珠含淚演講:格力甚至曾幾乎死去》,發佈於微信公眾號「A股那些事兒」

宏穎,《別看董明珠作秀了,沒有這個男人就沒有今天的格力》,發佈於「天下網商」

世間百態說,《格力派人到日本求購技術,糟拒絕!董明珠下狠心解決核心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11人死亡!比登頂珠峰更長的路,是尼泊爾人的套路
刷手付款?支付技術又出高科技新玩法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