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龐統生前曾說過一句話,指出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可惜劉備沒有聽取

龐統生前曾說過一句話,指出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可惜劉備沒有聽取

談及蜀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對於先主劉備的發跡過程和蜀漢官員都比較清楚。在文臣之中,「卧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是一時俊傑,相傳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定天下,然而劉備二人盡得卻依舊偏安一隅。關於二人的實際能力,尤其是「鳳雛」的能力,後世因此爭論不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龐統生前曾經直接點出了諸葛亮的致命錯誤。

這個致命錯誤,就是諸葛亮對於荊州、益州重要性的判斷不準確,導致大的戰略方向有問題。大家都知道,劉備創業途中有兩個里程碑,分別是荊州和益州。得到荊州後,劉備有了真正的棲身之地,而得到益州則是劉備集團壯大的信號。不過對劉備而言,荊州明顯地位更重。首先,劉備手下雖然人才濟濟,同時存在著元老派、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等派系,但他最倚重的除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簡雍、糜氏兄弟等元老,便當屬荊州派。比如諸葛亮、魏延、蔣琬、費禕、馬謖、馬良、黃忠等人,皆屬於此派。

再加上蜀漢集團的部隊,幾乎都是靠著荊州錢糧才訓練起來的,所以劉備對於荊州這塊發家之地擁有極深的執念。諸葛亮對於劉備的觀點持支持態度,而且早在隆中對策之時,他便強調過荊州的重要性,理由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在諸葛亮看來,荊州地理位置絕佳,如果能以此為根據地,那麼便可以佔據先天優勢,為蜀漢集團的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不過龐統則是持相反意見。在他看來,益州才是蜀漢集團的根據地。據《九州春秋》記載,龐統曾這麼勸諫劉備:「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龐統認為荊州常年遭受戰亂之苦,已經變得有些殘破。況且「荊襄九郡」之中,曹操集團據有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三郡和江夏郡北部,孫權擁有江夏郡南部、桂陽郡和長沙郡,蜀漢僅佔有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如果要以荊州作為根據地,蜀漢集團並不能在地利上佔到便宜,反而會遭受孫曹兩家夾擊。

要知道,龐統之才並不遜於諸葛亮,再加上他是荊州襄陽人士,在荊州生活多年,對於荊州可謂了如指掌。連他這個荊州人都認為荊州不如益州,可見荊州的形勢有多麼不樂觀。正因如此,龐統才直言不諱地指出「鼎足之計,難以得志」。要知道,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明確提出三足鼎立,龐統卻說這一計劃難以實現,其實就是在說諸葛亮對於形勢判斷不夠準確。劉備聽完思慮再三,由於心中的執念,最終還是採取諸葛亮的意見,將荊州作為根據地。

然而事實證明,龐統所言不差,劉備對於荊州的執念卻害苦了整個蜀漢集團。在襄樊一役後,荊州情況也確實如龐統所料——關羽大勝曹軍不久,便受到曹魏和孫吳的聯手襲擊。為此荊州精銳盡喪,關羽兵敗被殺。劉備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伐吳,為此卻遭受更為慘痛的教訓。在此前後,張飛被害、黃忠戰死,蜀漢僅有的五萬荊州精銳也都悉數折損在伐吳過程中。

令人惋惜的是,龐統早在攻取益州之時便不幸身亡。作為劉備早期唯一的軍師(諸葛亮此時負責後勤工作,並未參與軍務),如果龐統能活到劉備稱帝之時,那麼按照他在劉備心中的分量,未必不能勸說劉備將根據地重心轉移到益州來,蜀漢後期的損失也未必不能避免。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一說。

參考文獻:

《九州春秋》《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扎克雷起義」:用斑斑血痕,點燃整個歐洲的反抗意志
諸葛亮曾說得荊益可圖天下,那益州和荊州誰更重要?實情令人感慨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