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臨死前大罵,文官皆可殺,後悔殺了魏忠賢,為什麼?

崇禎臨死前大罵,文官皆可殺,後悔殺了魏忠賢,為什麼?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它享國祚276年,1644年,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弔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以身殉國。崇禎皇帝朱由檢在臨死前,寫下了人生中最後一道聖旨:「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從這道聖旨可以看出崇禎是一個愛民的好皇帝,寧願「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繼位後,勵精圖治、勤於政事、披肝瀝膽處理國事,想要為大廈將傾的大明王朝續命,然而最終沒能夠力挽狂瀾。

崇禎上吊之前悲憤交加地說了一句:「文官皆可殺!」他十分後悔殺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太監魏忠賢,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魏忠賢掌權時期,排除異己、獨攬朝政、自稱「九千歲」,為自己修建生祠,老百姓們只知道有魏忠賢,不知道有皇上。哥哥朱由校臨死之前囑咐崇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然而崇禎並沒有聽話,他上台三個月後就除掉了魏忠賢,並且不顧魏忠賢的勸告:「東林黨人志大才疏,他們治國一定會出亂子」,重用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

魏忠賢有許多劣跡不假,但卻在大問題上有著十分清晰的認知,明白東林黨人「空談誤國」。魏忠賢指出明朝最大的威脅是後金政權,他和被崇禎殺掉的袁崇煥有著相同的軍事見解。而想要抵禦後金,需要強大的軍隊,拿什麼養活軍隊、保證邊關將士的糧餉和後勤呢?靠充盈的國庫。

魏忠賢是一個「搞錢小能手」,東林黨人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繳稅,而魏忠賢則加強對這些人徵收工商稅,使得國庫充盈,既能養活軍隊,又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所以魏忠賢掌權期間,並沒有什麼農民起義。

然而,崇禎卻腦袋一熱將很會搞錢的魏忠賢給殺了,重用只會空談的東林黨文官,國庫空虛,崇禎號召大臣們捐軍費,然而這些大臣們全部哭窮,當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搜刮出了7000萬兩白銀,崇禎臨死之前的那句「文官皆可殺」看來所言不假!

後來,崇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十分後悔殺掉魏忠賢,他曾這樣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然而此時悔之晚矣,大明壽數已盡,崇禎只得上吊自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期間,許多日本軍官喪了命,其中軍階最高的是誰?
清朝最慘的皇子,母親是一個丫鬟,被道光皇帝踢中要害而死

TAG:圖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