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月笙幫章太炎處理了棘手事情,為何還親自上門送錢給章太炎

杜月笙幫章太炎處理了棘手事情,為何還親自上門送錢給章太炎

杜月笙靠混黑社會起家,在舊上海混得風生水起,算得上是當時隻手遮天的土皇帝了。

雖說有錢了,但杜月笙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呢?

原來,杜月笙從小沒機會讀書,沒什麼文化,很嚮往讀書人的那種風度和氣質,所以,他總是著一襲知識分子愛穿的長衫,手上把玩著一把摺扇。乍一看,杜月笙還真有一點讀書人的模樣。

杜月笙對文人雅士分外敬重,喜好與他們結交。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不光著作等身,人還特別狂狷,常常對時政暢所欲言。被他罵的權貴更是數不勝數,哪怕到了民國,孫文、蔣介石這些領袖亦被他罵過。由於他敢做敢當,在文人雅士中,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

照理,章太炎這麼一個狂傲的人,是不會和沒什麼文化,又是流氓的杜月笙攪和在一起的。可他偏偏和杜月笙交情很不錯,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章太炎的侄子了。

章太炎的侄子因為上海法租界的一處房產,和人起了糾紛。

對方有錢有勢,蠻不講理。

章太炎的侄子無奈,只得請章太炎出面。

章太炎本以為以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能言善辯,對方一定會買他的賬。

誰知道對方行事粗魯,根本就不吃他這一套。

這下章太炎也沒辦法了。

就在此時,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給杜月笙寫封信,請杜月笙幫忙解決。章太炎答應了。

杜月笙對章太炎的名氣早有耳聞,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認識。收到章太炎的來信後,激動萬分,立刻調動人脈關係,替章太炎的侄子解決糾紛問題,最後調解到雙方滿意。

把事情圓滿處理後,他又馬不停蹄趕到蘇州去拜訪章太炎,把事情結果告訴了章太炎,讓章太炎放心。和章太炎聊了些閑話,便告辭離去了。臨走時,他還不忘悄悄將一張2千塊的支票壓在茶杯下。

杜月笙的做法無疑顧全了章太炎的面子,因此讓他心生感佩,認為杜月笙並非傳統的黑社會頭子,反而很有古代豪俠的風骨。

攀上交情後,杜月笙和章太炎互相有了走動。

有一次,兩人在閑聊時,章太炎問起他名字的來歷。

當時,杜月笙還叫「杜月生」。他告訴章太炎,他出生在7月15那天,月亮正好升起的時候,所以他父親便給他起名「月生」。

章太炎聽了思索了一會才說,這個名字好雖好,但不夠儒雅,如果不嫌棄,我替你再改個字如何?

杜月笙沒想到有這個榮幸,高興壞了,馬上點頭說,一切都憑先生作主。

章太炎一笑,蘸著茶水在桌上比劃著說,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鏞」,字「月笙」。

杜月笙看了半天,由於文化不高,並不明白章太炎為何要用這幾個字。

章太炎見他茫然,便向他解釋說,《周禮》謂「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為鏞,鏞者功也。故取名為鏞,字月笙。

杜月笙雖然聽不太明白,但他還是起身給章太炎鞠了個躬,說他以後就叫杜鏞了。從那以後,他才把「杜月生」改為「杜月笙」。不過無論他走到哪裡,他最喜歡的,還是別人稱他為「杜先生」。這個稱呼,就像稱呼那種很有文化的人一樣。

杜月笙是個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來往的過程中,看出章太炎雖被人推崇,但生活並不寬裕。於是,每月讓人準時給他送去銀票,以接濟他的生活。

對於杜月笙的的幫助,章太炎也是泰然受之,從未向他表示過感謝。

1931年6月10日,杜月笙在老家浦東高橋鎮老家修建的杜家祠堂建成。

杜月笙在建成典禮上,請了許多社會名流和軍政顯要,據說有頭有臉的人物來了約五六千人之多,場面極為浩大。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一向不肯與俗人為伍的他,由於感嘆杜月笙的為人,竟一反常態,親自為他寫了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在文章中,章太炎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異士若干,因此讓杜月笙的出身,頓時蒙上了一層世代書香的氣息。無形中,這又給杜月笙增添了若干光芒,愈發讓他有了名士風度。眾人從此後,也就不好再說他是社會哥出身了。

(參考史料《杜月笙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本來只是一個謠言,為何乾隆要大動干戈,處理近200名官員
都知道朱可夫是被冤枉的,為何直到葉利欽上台,才為他平反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