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瓷枕又小又硌,真是平常睡覺用的嗎?沒想到還有妙用

古代瓷枕又小又硌,真是平常睡覺用的嗎?沒想到還有妙用

每次帶小朋友去博物館,總能看見一些工藝精湛的瓷枕。什麼宋朝的明朝的都有,聽說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小朋友就問我:這是幹嘛用的啊?我就照著旁邊的睡覺解釋:這是枕頭啊,睡覺用的枕頭。

小朋友好糊弄,看我說得一本正經的,大概立刻就想到後面會跟著「你現在還不懂,長大就明白」之類的話了,於是似懂非懂地看別的東西去了。不過我始終沒弄明白,這東西又小又硬,能睡覺嗎?後來我還真試了試,好像是在哪個公園,裡面有石頭長凳,凳子兩端有石頭扶手,我躺上面想睡會兒,那把腦袋硌的,直接放不上去。

後來過了好久,問了不少明白人,大概其算是有點眉目了。

古時候枕頭本來就分為兩種,一種是軟的一種是硬的。軟的當然是用布帛、絲綢等織物做的,硬的最早就是石頭的,後來到隋朝才開發出瓷枕,除此之外,硬枕還包括竹、木等材料做的。瓷枕最早竟然是給死人用的。死人當然不覺得硌,而且瓷枕很小,不能翻身,一翻身腦袋掉枕頭下面了,而死人是不用翻身的。說的怎麼這麼瘮得慌?

不過後來就不局限這種用途了,成為日常的一種寢具。也就是活人也用了。是不是感覺一下陽光了呢?而且瓷枕還自有其妙用。其實它和涼席的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頭部的涼席。古人養生,睡覺時的講究「背要暖頭要涼」。頭上太熱了,光冒汗就沒法睡了。所以夏天時候用個瓷枕枕著睡,相當於冰鎮腦袋,睡得安穩。據說這東西冬天不能用,腦袋放上去,沒多久凍傻了。

可為什麼做的這麼小呢,大多數瓷枕都是腦袋放上去剛好,腦袋大點的還放不下。這裡面答案有分歧,有的說瓷器的器型這麼大最合適,成品率高。再大就不容易燒了。還有比較奇葩的說法,是說瓷枕的工藝造型一看就很高雅,有藝術性。說明都是讀書人、有錢人用的,干粗活的不會用。讀書人勤奮啊,看書看累了,生怕一覺睡到轉天中午了,於是就弄了這麼個東西,只要一翻身,頭肯定掉枕頭下面,估計還磕得生疼,一下就醒了,接著讀書。

這麼說這可是高考神器啊。你看,高考在夏天,考生要睡個好覺不是?它能讓你睡養生覺,可你還得讀書啊,他還能起頭懸樑錐刺股的作用。推薦以後每個高考家庭人手一個,寶貝啊。

可最終還是沒明白,一會兒睡得安慰,一會兒翻身就醒,這是讓睡還是不讓睡啊?

應該沒那麼神奇,感覺就是個適應性的問題。想起原先去東北,到人家裡做客,說外面下大雪,晚上留著不讓走。主人老客氣了,非讓我「享受」一下火炕,還怕我睡不慣,特地在炕上鋪了兩層厚褥子。可我這前半宿基本就是隔五分鐘翻一次身,渾身上下硌得跟散了架似的,後半宿實在熬不住了,裹著被子坐著睡的。還記得早上睜眼,腿也麻了,屁股還生疼。可一看人家主人,就墊著一層薄被,後來他們說,都一樣讓他們睡席夢思,他們也是渾身不得勁兒。

想到這兒,就豁然了,像我等睡個蕎麥皮的枕頭都嫌硬的,還是別跟瓷枕玩命了。不過按照古人養生,是不是火炕加瓷枕,才是真正的「大補神仙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都愛看進攻武器,很少有聊盾牌的,看古羅馬時代的三種盾牌
關於二戰中,諾曼底登陸的幾個冷知識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