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挨打長大的孩子和被寵著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有何區別?答案很現實

挨打長大的孩子和被寵著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有何區別?答案很現實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帖子是在討論,從小就被打大的孩子,和寵愛之下長大的孩子之間有什麼區別?

我認為這個話題非常有吸引力,作為孩子的母親,同樣也是父母的孩子,童年的經歷在我的記憶中仍然是記憶猶新,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熱議的話題,所以,做父母的真應該考慮一下。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到底有何區別吧?

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有陰影

許多教育專家說,打孩子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即使孩子當時沒受什麼影響,在他的潛意識中,往往會缺乏安全感,這將影響孩子未來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

下面有網友評論說:記得小時候父母打了他,心理非常的委屈,所以就想離家出走,但是還沒有走到門外就想到,離家出走需要錢,自己無奈只好回家了,是自己用了半天的時間說服自己回的家,但這也給他留下了一些童年陰影。

挫折教育太過片面

我聽說很多老人,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是要打。過去很多家庭都打孩子,也沒見孩子有什麼心理問題。這也是如今許多寶貝媽媽和爸爸的觀點,他們認為應該給孩子一點挫折教育。在家裡,如果孩子被他們寵壞了,到社會上會吃很多的虧的,還有就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很不懂事,當他們不聽話時,父母也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只能動手打孩子了。

不少網友也說:現在很多孩子動不動就要自殺結束生命,就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從小就沒有吃過任何苦,所以才經不起一點挫折。小時候就應該多打幾次,然後孩子就會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以暴制暴從來都不適合用到教育孩子上,挫折教育更不是片面的棍棒教育,希望大家能搞懂這一點。

寵愛之下長大的孩子,相對比較自信

如果你總結那些經常遭到毆打和毆打的孩子,那麼當他們長大後會有什麼不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我覺得那些在小的時候,被打大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強大,但是當他們長大後,他們不需要再面對挨打了。但是在童年所丟失的的東西,也是他們非常渴望得到的,心理也有脆弱的一面。

寵愛之下長大的孩子,當他們第一次進入社會時,可能會經歷一些打擊,很難適應社會,但當他們擺脫這種痛苦時,他們將恢復自信。當他們小的時候,就被父母的愛包圍著,已經成為了他們強大的支撐。

當然,父母仍然需要豐富他們的教育方法。不能總是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所以,父母也應該因材施教才行。大家如果還有其他更好的育兒經驗,也可以留言分享出來,謝謝大家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芽麻麻 的精彩文章:

「學霸」一般都來自這3種家庭,和你想的還是不是有一定區別
寶寶最容易繼承爸爸的四個特徵,選擇老公可別大意

TAG:幼芽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