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義和團「扶清滅洋」,為何只打教堂和傳教士?不去打列強駐軍

義和團「扶清滅洋」,為何只打教堂和傳教士?不去打列強駐軍

對於百年前的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侵華一事,教科書已經給了結論,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最終在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絞殺下失敗。在西方的視角里,這是一場文明與野蠻的戰爭,是科學與迷信的作戰;而在中國,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保家衛國,民眾覺醒以及反抗帝國主義。

回過頭去看義和團運動的歷史,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義和團的大師兄們,喊著「扶清滅洋」的口號,非但沒有把精力放在打擊列強的軍隊上,反倒是對那些傳播教義的教堂、牧師、中外教民們進行了瘋狂攻擊,在義和團首領趙三多、朱紅燈等人的帶領下,義和團焚毀山東一帶的教堂,殺掉了許多傳教士,頗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義和團為什麼跟傳教士這麼大仇恨?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傳教士動了封建士族階層的乳酪!封建社會的中國,鄉村之間的統治者是豪紳、地主。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既掌握了當地村民的經濟命脈,也主宰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是當地的權威人物,十里八鄉的鄉民有什麼事,需要借用他們的權威來解決。然而由於洋教在中國的社會底層迅速傳播,他們的權威遭受了嚴重挑戰。

洋教反對個人偶像崇拜,與中國本地的風俗習慣、儒家敬長輩,遵孝道的教導格格不入。以前有點事,來個族中長輩說一句話,無論對錯都不能反對,洋教一來,教民接受洋教教義,甚至都敢出聲反對了。而且傳教士們一邊傳教一邊辦洋學堂、救濟災民,在傳統里,這本該是士族鄉紳們乾的事,傳教士們搶了鄉紳們這個「提高名望」特權。

最重要的,按照當時的「不平等條約」,洋人傳教士擁有豁免權,不受中國法律、規矩制裁,他們招收的教民自然身份也有所提高,不是士族鄉紳們隨意拿捏的了,這讓士族鄉紳們無法接受。傳教士們在傳教時,難免會和中國本地文化發生衝突,他們將不滿情緒發泄到儒家和孔子的代表階層鄉紳身上,矛盾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

義和團沒有鄉紳們的大力支持,絕不可能發展這麼快。1900年6月10日,義和團成員大量進入北京,和洋人頻發流血衝突。駐守北京的外國使館衛隊多次主動攻擊義和團成員,而義和團則在北京到處焚燒教堂和屠殺傳教士、教民。對當時的京城百姓而言,義和團所帶來的不安,遠勝過了洋人。而不久之後,為了報復清政府和打擊義和團,八國聯軍攻佔了北京,京城百姓更是遭遇了滅頂之災。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顯眼的理由,和洋人們訓練有素、手持先進武器的軍隊相比,傳教士和教民們的武器少得可憐,義和團的大師兄們或許有些迷信,但是絕對不傻,知道哪個更好打!

回過頭來看,自義和團興起,與洋教發生衝突,雙方似乎都在以宗教立場解釋戰爭的發展,義和團盲目排外,也許表現的手段不對,但不能否認他們沒有愛國主義影響。當我們說義和團愚昧迷信的時候,不能不考慮西方教會也用了相同手段。所以,這是一個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參考資料:《庚子大事記》、《天津一月記》、《拳亂紀聞》)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劉備的大舅子糜芳,為何害死關羽投降東吳?後來他結局如何?
袁天罡和李淳風誰更牛?看看二人最後的傑作,水平高低立判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