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波斯帝國末代皇帝,亡國前夕遣使到中國求救,唐太宗說:幹嘛救你

波斯帝國末代皇帝,亡國前夕遣使到中國求救,唐太宗說:幹嘛救你

本文開頭,先介紹一下波斯帝國的概念。波斯是伊朗歷史使用了兩千多年的國號,所謂波斯帝國,並不是特指波斯這個國家,而是指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的統稱,伊朗歷史有三個大一統朝代,分別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非王朝,因為國號都是波斯,都可以稱為波斯帝國,並以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來區分。

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非王朝三個朝代的國祚不是連起來的,分別是前550年到前330年、224年到651年、1501年到1736年,中間間斷的時間是被外族統治波斯的時期。

現在小編要介紹的歷史人物,是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叫伊嗣俟三世。

在介紹伊嗣俟三世之前,先介紹薩珊王朝。公元224年,擔任地方總督的波斯人阿爾達希爾一世登基稱帝,定國號波斯,史稱「波斯第二帝國」,因出身薩珊家族,史稱「薩珊王朝」,同年滅掉外族建立的安息王朝,令伊朗回歸波斯人統治。

薩珊王朝是伊朗歷史國祚最長的朝代,從公元224年到公元651年,長達427年,歷32代皇帝,極盛時期疆域以今天伊朗為核心,幾乎覆蓋整個中東地區。公元632年,薩珊王朝統治下的阿拉伯人強勢崛起,建立阿拉伯帝國,已經衰落的薩珊王朝受重創,面臨亡國危機。

公元634年,伊嗣俟三世繼承薩珊王朝皇位,他正是薩珊王朝末代皇帝。

伊嗣俟三世在位期間都在跟阿拉伯帝國交戰,當時的阿拉伯騎兵戰鬥力所向披靡,薩珊軍隊根本無力阻擋,疆域不斷被阿拉伯帝國侵佔。阿拉伯騎兵不僅侵佔土地,還搶奪食物和女人,所到之處幾乎都是廢墟,非常野蠻和殘忍。

為了鼓舞薩珊軍隊士氣,皇帝伊嗣俟三世親臨戰場指揮,但依然無法改變敗局。伊嗣俟三世眼看波斯的亡國之日將至,他不甘心做亡國之君,決定求救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中國。

於是,伊嗣俟三世派遣一批使者,沿著絲綢之路快速趕往中國求救。當時統治中國的是大唐王朝,在位的是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但是根據《舊唐書》記載,唐文帝李世民以波斯與中國距離遙遠,拒絕了波斯使者的求救。

當時大唐王朝的勢力範圍最遠去到中亞地區,即今天的哈薩克、土庫曼一帶,但只是勢力範圍,要救援核心位於西亞的薩珊王朝,還是要從大唐其它地方調動軍隊,而且阿拉伯騎兵戰鬥力所向披靡,經過長途跋涉的大唐軍隊未必能打贏,所以唐文帝李世民出於這種考慮,拒絕出兵救援。

既然大唐王朝沒有救援薩珊王朝,那薩珊王朝就註定了要亡國。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代哈里發奧斯曼·伊本·阿凡在位期間,發動對薩珊王朝的最後決戰,同年攻佔薩珊王朝的國都泰西封(在今天伊拉克境內,僅存遺址),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在逃亡途中被阿拉伯騎兵殺死,國祚427年的薩珊王朝至此滅亡,疆域盡數納入阿拉伯帝國。

薩珊王朝亡國後,末代皇子卑路斯和末代皇孫泥涅師僥倖逃脫,這對父子是伊嗣俟三世的兒子和孫子,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他們不甘心波斯就這樣亡國,再次求助大唐王朝。此時大唐皇帝換成了高宗大皇帝李治,唐大帝李治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幫助波斯復國,但是留下卑路斯和泥涅師在長安居住。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國從四大哈里發時期換成了世襲的倭馬亞王朝,這個朝代侵擾大唐在中亞的邊境,唐高宗出於種種考慮,設置了波斯都督府,並且任命卑路斯為都督,泥涅師為副都督,讓這對父子帶兵抵抗倭馬亞王朝。

可惜卑路斯和泥涅師都沒有什麼才幹,抵抗倭馬亞王朝以失敗告終,被迫逃回長安,最後兩人都死在並葬在長安。至此,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及其皇室成員徹底復國無望,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皇宮 的精彩文章:

葡萄牙最後一代國王,在位兩年被革命推翻,差點被革命炮火炸死
有確切記載的,世界歷史在位最長的十位君主,中國有一位君主上榜

TAG:歷史的皇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