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張腰部受力圖告訴你,搬東西時為什麼要先蹲下

一張腰部受力圖告訴你,搬東西時為什麼要先蹲下

彎下腰撿東西、俯身去搬重物、彎腰抱起孩子……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動作,其實很容易「閃腰」,讓腰部出現酸痛等癥狀。

如果你拒絕改正,往後餘生可能經常被腰痛騷擾。《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腰部為什麼這麼怕「彎」,並教你一套科學的護腰方法。

受訪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針推傷科主任 吳耀持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醫師 王健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 程 桯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主治醫師 王南翔、

彎腰搬重物,腰部很受傷

我們在彎腰或身體前傾時,腰部會受到比直立時更大的壓力。

把你的背部設想成一個槓桿,胯部作為支點,那麼這個槓桿的阻力臂(背部)很長,而動力臂(腰部)很短。

當你想要「翹動」一個10磅重(4.5千克)的物品,腰部可能需要花費100磅(45千克)的力氣。

加上人體上半身自身的重量,你的腰部會承受難以想像的壓力。

腰骶部損傷:當你彎腰超過90度,脊柱周圍的肌肉起不到維持脊柱位置及保護韌帶的作用,所有脊柱後側的張力均由韌帶來承擔,易造成腰骶部損傷。

肌肉損傷:直膝彎腰搬提重物,物體重心離軀幹軸線越遠,越容易加重腰背肌肉、韌帶的負擔,造成損傷。

4步輕鬆搬起一件重物

第一步,單膝下跪

要從地面抬起一件物品,先站到儘可能靠近物品的地方跪下,單膝著地。

第二步,保持腰背部自然彎曲

單膝著地後,收緊你的核心肌肉——腹部、背部和骨盆的肌肉,然後在兩腿之間抬起物品。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腰背部的自然彎曲,不要屏住呼吸。

第三步,物品貼近胸前

小心托住物品,物品要靠近你的身體,再將物品放到膝蓋上,準備站起來。

第四步,利用雙腿抬起物品

在你站起來的時候,繼續保持腰背部的自然曲線,收緊核心肌肉。用腿部肌肉的力量,而不是背部去抬起物品。

腰椎最怕的3個姿勢

除了彎腰搬重物,生活中還有幾個動作,是腰椎最害怕的。

1

彎腰做家務

彎腰做家務、彎腰洗頭等不良生活習慣會顯著增加腰椎間盤的受力,且腰椎間盤後方持續受擠,長此以往容易出現疼痛癥狀。

做家務時,最好保持上半身直立。

2

前傾坐姿

坐姿時,上身直立腰椎負荷約為體重的1.4倍;但如果上身前傾,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大。坐姿前傾20度(即與地面呈70度角)時,腰椎受力增加到體重的1.85倍。

為了保護腰椎,坐班族一定要挺直腰背,與大腿呈90度,頭和腰椎的重心連線與地面垂直,另外最好買個靠墊。

3

半躺姿勢

半卧位時,腰椎會因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改變,讓椎間盤所受重力不斷增大,誘發椎間盤突出。

久坐、經常彎腰起立或負重的人,比如司機、搬運工、帶孩子的新手媽媽等,日常生活中要更注意對腰椎的保護。

腰椎的日常養護計劃

經常腰痛的人,只有自己加強保養,才能減少腰痛發作的次數、減輕發作時的癥狀。

側睡要微蜷,仰睡應伸展

側睡應略微屈著點身子,仰睡應伸展身子。這樣的睡姿可以使肌肉,尤其是腰背肌處於鬆弛狀態,不僅有利於入睡及睡眠,而且還可緩解或預防腰痛。

床墊硬度要適中

對於減輕腰疼本身來講,所選用的床墊硬度應適中,不能太硬。

腰不好的人適合睡硬床,但床墊不能硬到不變形,也不能變形太大。要想把握床板上床墊的硬度,記住3:1原則。比如,3厘米厚的床墊,手壓後應陷下1厘米;10厘米厚的床墊,陷下約3厘米。

處於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期的患者,至少應該墊上3厘米被褥。

戴腰托,有講究

腰托可以幫助受損傷的腰部組織進行修復。

如果是站立或者坐下時,可以佩戴,但躺下時就不需要佩戴。

佩戴30~60分鐘後,就應該取下,隔一段時間後再佩戴,全天佩戴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否則容易產生依賴,腰部肌肉更加無力。

腰托應該從患者的腰部後上方向腹部斜下方扣住、適度拉緊。如果是呈環狀直接捆綁在腰部,效果不佳。

鞋跟高度3厘米為宜

鞋跟高度增加1厘米,腰椎的後伸及腰背肌的收縮就會成倍,患上腰痛的風險就大大增加。建議腰痛的女性少穿高跟鞋,鞋跟高度在3厘米左右較合適。

醫生說的「靜養」是什麼

有些腰痛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醫生一般會建議靜養。

有一些人一聽到靜養,就認為是躺在床上不動。

其實,「靜養」指的是不做太劇烈或者過度的運動,如果只是屬於輕度的腰椎間盤突出,一些輕柔的活動反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癥狀。

游泳較為適合腰痛患者,而且自由泳和仰泳的效果更佳。

醫療體操鍛煉,如仰卧屈腿挺腹運動、俯卧燕飛式運動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也有助於腰痛緩解。

倒走鍛煉,一般早晚分別進行2次,每次20分鐘,鍛煉時要盡量挺胸並盡量後抬大腿。

還可配合自我按摩,增強腰部血液循環,加強腰背肌力量,從而減少腰痛癥狀的複發。

需要注意的是,病症較嚴重或者處於急性期,則不建議進行此類活動。

本期編輯:張傑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黏糊糊的季節,中醫推薦三碗粥除體內濕氣
臨床上最有效的14個降脂方法,幫到每一個血脂偏高的人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