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是怎麼來的?古人壓根就不相信「神造人」的傳說

「人」是怎麼來的?古人壓根就不相信「神造人」的傳說

1859年,達爾文初版《物種起源》,當時叫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生物進化理論,即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演變而來和生物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而來。12年後又出版了《人類的由來》一書,指出人類也同樣是進化的產物。不久,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用比較解剖學、胚胎學、古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詳細閘述了動物和人類的關係,論定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1876年恩格斯精闢地指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圖1 2009年在一英國居民家的廁所書架上發現的初版《物種起源》,當時估價10萬美元

他們一起,莊嚴地宣告: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勞動是這一進化的偉大推動力。從此,罩著人類起源的舊的重重迷障被撥開了。

雖然,我們上千年前的古人不懂科學知識,更加不知道進化論,但我們比西方強太多了,我們憑藉觀察、思考和對自然的理解,古人居然知道人不是神造的,而是「進化」來的,只是對於具體的進化步驟不知道,但知道,人一定是「進化」來的。

對比許多「神創世」的故事,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一旦神創造了,就不變了」。直接造出了人,人也不變了,就是我們今天的樣子了,造出來的動物、昆蟲,也不變了,甚至是所有的一切,都不變了,而且一造出來,就是我們今天的樣子。

圖2 女媧造人 的相關記載

《聖經》寫道: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植物直接就是被子植物,就能結果,動物直接就是昆蟲、野獸,牲畜都是馴化好的,人直接就是人,感覺一步進入現代社會。

可我國古人對萬物的理解,從古至今,都認為事物是「變化的」,正如《道德經》所說:「道,可道也,非恆(常)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常)名也。」事物都在變,規則也在變,沒有什麼東西不變的,只有「變」才是不變的。

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今天的一切,看似複雜,但都是從低級到高級的,從簡單到複雜的。人是萬物的一部分,自然也是「變」出來的,或者說是「化」出來的。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進化」來的。而不是一個神,依靠無限寶石,輕鬆打個響指一樣,或是吹口仙氣,人就出來了。

圖3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屬於雜家作品

最早記載「女媧補天」的《淮南子·精神訓》中,就說「有二神混生,經營天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天地生氣,其中「精氣」化成了人,不好的「煩氣」變化成了「蟲(指各種動物)」。可見人是進化來的。

相傳為三國時吳國的太常卿徐整所作的《五運歷年紀》所載:「(盤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人是蟲變的,雖然也是神造,但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古人骨子裡認識到人不是一下出來的,而是通過某種東西,變化出來的,是「進化」的結果,而且藉助了「風」,今天看只是進化的過程不對。

圖4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庄,名周,宋國蒙人

在我國古代相信進化的古人,之所以出現「女媧造人」的故事,是在印度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受印度婆羅門教「梵天創世」的影響,才創作這個故事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西漢前沒有「女媧造人」的故事。也就是說此前的古人壓根就不信什麼「神造人」?

那此前的我國古人認為人是怎麼來的?

這裡面最詳細解釋的就是莊子。莊子生於約前369年-前286年,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子等大體同時期,死時享年83歲。

莊子在《至樂篇》中說:「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鼃蠙之衣,生於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於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

雖然對這段文字中提到的各種動植物,有各種解釋,到底是什麼,有各種解釋,但這裡面能看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生命從無生命的水、土而來,即「無機」到「有機」,從到低等的植物,再到高等的植物,從植物進化成蟲,蟲再從低等到高等,從地上爬到會飛,最後進化到鳥類,是逐漸進化升高的過程。

圖5 藏於日本京都的《莊子南華真經 十卷》(晉)郭象注 (日)南郭考訂

最後庄子有一段關於人的文字:「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莊子說了「程」進化成了「馬」,「馬」最終進化成了人,而且人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繼續進化,最終「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雖說「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體現了樸素的進化論,人是動物變的,莊子肯定進化是對的,只是莊子錯在認為是馬變人。但是,莊子傻嗎?首先莊子不傻,就即便莊子不懂科學,就憑肉眼看,也看不出馬怎麼能進化成的人?兩個壓根沒有聯繫。別說莊子了,就是我們也決不相信人是馬變得。要知道我國古代是用象形文字的,這點很重要。

莊子是哪裡人呢?楚國人,後因楚國動亂,遷至宋國,並在宋國與老鄉惠子結識。所以有「楚王孫」上他們家串門被莊子老婆看上了。

圖6 春秋戰國版圖

楚國是什麼地方呢,兩湖、兩廣,南方。要知道古時沒有統一的普通話,各地都有各種方言,並且把方言入文,直到明朝蘋果還經常被蘋果、頻果、頻婆、頻婆果,各地有各地的叫法,各地由各地的寫法,不同時代,叫法也不相同,蘋果古代就叫「柰或亭柰」,西漢文人司馬相如《上林賦》稱:「亭柰厚朴,梬棗楊梅,櫻桃蒲陶。」「蒲陶」就是葡萄,可見不同時期,不同東西的叫法、寫法不同。

莊子是楚國人,是南方人,南方有自己的方言,馬在北方就是馬,馬在南方就是「猴」,記得小時候看港台錄像帶,有一部功夫片叫《鐵馬騮》,當時是一頭霧水,「鐵馬騮」是什麼?後來才知道「馬騮」就是猴子,是音譯。改革開放初期,處處學香港、廣東,才知道還有一個字「冇」。今天的南方少數民族,如苗族、瑤族、畲族,猴子還是音「馬」。

圖7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劇照

我們初中時都學過魯迅的《故鄉》,裡面有一種動物「猹」,就是根據當地發音生造出來的,魯迅就說:「『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按魯迅的描述很可能是「狗獾」。要是魯迅自己不說,誰知道「猹」什麼東東。

所以,莊子說的馬、程、青寧、久竹,不能簡單的從字面理解,馬就是馬,久竹就是老竹子,很有可能是當時楚國的土話,尤其是說動物、植物。

還有一種解釋,莊子生活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馬」應該是「為」的繁體字「爲」,師從梁啟超、王國維的古文字學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據專家高亨教授,就說「馬,疑原作爲,形近而誤。」

圖8 「馬」在戰國時的寫法

那「爲」當怎麼講呢?許慎的《説文解字》說:「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墨子·經說上》中有「霍為」,說的「仙鶴和獼猴」,另外《經說下》中還有「為麋」說的是「獼猴和麋鹿」。

按照這種說法,莊子說的不是「馬生人」,是「爲生人」,意思是「猴子變成人」。

既然莊子說的「馬」不是「馬」,那「程生馬」是什麼?復旦大學教授李輝就認為,「程」在南方的苗語里是「松鼠」,古人用象形文字,最善於觀察、總結,猴子在樹上,松鼠也在樹上,二者都很靈活,都有長尾巴,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人是猴變的,猴是松鼠變的,那「青寧生程」,李輝認為「青寧」是「鼩鼱」,就是動畫片《黑貓警長》中長得像鼴鼠的動物。所以從動物「象形」的角度看,鼩鼱進化成松鼠,松鼠進化成猴子,猴子進化猿,猿再成人。

《至樂篇》中,莊子簡化了一下,在《莊子·天運》有一段話「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齧挽裂,盡去而後慊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周公也。」是說時代不同了,儒家硬套周代禮法,就如同猴子穿上人的衣服也不是人,這就是「猨狙而衣」和「東施效顰」成語的由來。可見莊子知道「猨狙」也就是「猿」,更像人,因為猴子還有尾巴。

圖9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國生物學家

我們今天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論》,要知道莊子可是兩千三百年前的人,能夠得出從鼩鼱進化成松鼠,松鼠進化成猴子,猴子進化成猿,猿再進化成人,應該說已經很了不起了。

人不是上帝造的,這是我國古人智慧,「進化論」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骨子裡,所以當嚴復於1897年翻譯出版了英國生物學家,自稱為「達爾文的鬥犬」的赫胥黎的《天演論》,瞬間被當時的知識界所接受,那時我們還是清朝。雖然我們也有「女媧造人」的神話,為什麼我們接受這麼快呢?因為我們天生就是「達爾文主義」者,我們有這個基因。

作為對比就是所謂「上帝的選民」的美國,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還規定:任何教師不得講授任何否認人是神創的《聖經》教義,傳授人是由一類較為低等的動物演化而來的說法即為非法。

圖10 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

在我們初中課上,所說的「猿猴訴訟案」。指控當地年輕的生物教員約翰·斯科普斯在課堂上講授進化論,違反該州法律。控告書上這樣寫道:「要是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那麼上帝幹什麼去了呢?」最終被告生物教師斯科普斯處以100美元罰款,並償付全部審判費用,當時的100相當於今天3萬美元,加上其他訴訟費用,應該說是處罰很重了。直到1967-1970年間,反進化論法才在田納西、阿肯色和密西西比三州被廢除。可見在美國「進化論」的認同是多麼的艱難。

相反,我們沒有替女媧打官司,因為中國人自古相信「變」,一百多年,我們一直在變,而他們依然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依然抱著「西方中心論」。

文:王劍

參考文獻:《莊子·天運》《説文解字》《墨子·經說上》《經說下》《五運歷年紀》《淮南子·精神訓》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戰國第五大名將是誰,為何相比前四位會毫無存在感
宋真宗剛即位就把定難五州割讓給李繼遷,為何此舉不招罵反被誇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