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演員」之外的那些可能

「演員」之外的那些可能

第22屆上海電影節參展影片名單已經釋出,此次參展的國產影片,或多或少都能讓人捕捉到一些演員轉型的訊息。

老牌「大花」秦海璐,並沒有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上影節上,由其編劇並執導的電影《拂鄉心》成功入圍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該電影將與多部影片一起角逐上影節金爵獎。

憑藉《都挺好》而再次躍入觀眾視野的姚晨,憑藉電影《送我上青雲》獲得上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提名。該部電影也是姚晨首次轉型幕後,參與制作。

不僅是秦海璐和姚晨,越來越多的中生代演員開始積極尋求演員之外的身份。我們不禁好奇那些「資深大花」,亦或是「深藏功與名的中生代男演員」到底在做些什麼?當他們不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又將是什麼?

不少中生代演員近兩年鮮有主演作品與觀眾見面,但這並不意味他們消失在了觀眾的視線中。轉型、參加綜藝、熱衷公益、尋找自我,這些演員以不同的方式與觀眾建立著新的聯繫。

轉行: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據悉,秦海璐此次的《拂鄉心》是其繼《到阜陽六百里》後,以編劇的身份製作「歸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而該系列題材也將以「思鄉、歸鄉」的角度講述人文關懷。由此可見秦海璐對於轉型做編劇、導演的決心。

趙薇作為資深大花,近幾年也很少有自己主演的作品與觀眾見面,而其導演的新作品《美男子》在前幾日宣布開機。目前已知的趙薇監製、導演的電影就有《兩隻老虎》《星光》《誰都渴望遇見你》等。

在2017年,周迅陳坤二人與陳國富一同創辦了山下學堂。陳坤表示,創辦學堂的動機就是「希望分享,也希望再創造,希望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們可以真正只談表演,並且讓表演重新過爐」。

演員徐靜蕾漸漸淡出觀眾視線,但監製徐靜蕾、老闆徐靜蕾卻依舊活躍。由其創辦的鮮花盛開影視公司,以及鮮花盛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則一直運營良好。此外,她更是以監製的身份操刀大熱國漫《一人之下2》 。當然,或許,如今的她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了水墨畫上。

在幕後的道路上積極探索的還有徐崢、黃渤、郭濤。他們的成功從一定程度上也激勵了更多中生代演員的積極「求變」。

公益:依靠自己的力量呼籲更多關注

對於明星來說,當資本和聲量積累的一定程度,就是回饋社會的最好時機,這也是很多深藏功與名明星所做的事情——熱衷公益。

李冰冰在通過作品斬獲一系列獎項之後,就開始投身於公益事業,並成為聯合國環境署親善大使。其個人微博所轉發的消息也都以「追夢」「保護環境」「致敬前輩」等公益活動有關。

陳坤在2011年發起的心靈建設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已經有8個年頭,而這項公益活動仍然在繼續,呼籲更多人關愛心靈成長、接納自我。

在李小璐近期的微博中,我們能夠看到她在關注視障兒童。而在2013年李小璐就已經建立了點亮心路公益活動。袁立在當紅之時退隱,現在的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塵肺病公益活動。

參加綜藝:能夠展示給觀眾的並不只有演技

對於黃磊塑造的角色印象已經模糊,但是對於黃磊在綜藝中的印象則非常深刻。神運算元、黃大廚、好爸爸、老狐狸。黃磊人到中年,在影視作品方面寥寥可提,但是在綜藝真人秀方面則是風生水起。

國際級女演員章子怡,在作品量走低的情況下,依舊是關注的焦點,這和她參加綜藝也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兩檔綜藝節目都讓觀眾對其專業程度,以及私下生活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少而精,或許才能更好的發揮綜藝節目的價值。

走進劇場:有些人被鍍金,有些人被拒之門外

一線明星主動走向劇場,也成為了今年娛樂圈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

白百合宣布出演李宗盛音樂劇、倪妮出演話劇《幺幺洞捌》、萬茜主演話劇《默默》、小陶虹參演話劇《四世同堂》、蔣雯麗主演話劇《龐氏騙局》。走進劇場對於演員而言或許不是初心,但是卻是堅守初心的方式之一。

影視市場的階段性迭代,讓中生代明星開始尋找新的「避風港」。而參演話劇、歌劇既能保持曝光度,又能夠和流量愛豆拉開一定差距。有良好的話劇功底,也成為衡量一個演員專業能力的標準之一。

白百合宣布出演李宗盛音樂劇、倪妮出演話劇《幺幺洞捌》、萬茜主演話劇《默默》、小陶虹參演話劇《四世同堂》、蔣雯麗主演話劇《龐氏騙局》。走進劇場對於演員而言或許不是初心,但是卻是堅守初心的方式之一。

話劇、歌劇萬般好,但這樣一個舞台其實也是一個放大鏡。趙薇和陳妍希的話劇並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而韓雪因在歌劇《白夜行》中假唱而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對於韓雪個人而言這不僅是對觀眾的欺騙,還意味著多年經營的學霸、正能量、知性女神的人設瞬間崩塌。

出書、短視頻:個人IP的拓展運營

高圓圓的個人紀錄片《我,39》道出了對生活想法,以及自我和解。而江一燕的新書《我是爬行者小江》則得到了圈內人的支持。回看娛樂圈,出書對於明星而言自我內化的產物,也建立了與觀眾對話的新形式。

當我們不通過作品認識明星的時候,我們認識的是明星本人嗎?作家、導演、編劇、公益大使,這與凍齡女神、青春學霸、老幹部、這些人設的不同到底有多微妙?或許我們會說前者是身份,是自我選擇;後者是人設,是宣發包裝。我們看的是有意無意創造出來的景觀,看的不過是明星在自我身上的投射。

主動的身份轉變,對於明星而言是一件「不破不立」的事情,不敢去打破慣有的人設,你就永遠只能活在曾經的角色中,是少爺、是落魄的格格,但你永遠不會是作家、導演、攝影師。但打破人設轉變身份後,我們很難斷言這種身份不會帶來新的人設。

愛豆不能戀愛、不能隨意毀約、不能抽煙、不能變太胖、不能暴瘦、和這些流量愛豆比起來,深藏功與名的資深明星的自我也許就藏在這些身份的轉變中。

時勢能造英雄,時勢也能改變明星的選擇。快速迭代的娛樂圈讓中生代明星的危機感直線上升,市場要求明星要有更多的東西展現給大眾,這包括專業技能、業餘愛好、性格人格,逐漸嚴格的大眾審美也在給明星施壓,迫使其尋找新的突破口。現今的娛樂圈,作品或許是一個好的出路,但已經不是唯一的出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定檔6月14日的《中國新說唱》到底有多炸?
超甜預警!看物料就知道這是要我追的劇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