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瓜,中國誤以為來自日本叫「東瓜」,日本人誤以為來自中國叫「唐茄子」

此瓜,中國誤以為來自日本叫「東瓜」,日本人誤以為來自中國叫「唐茄子」

「南瓜大於瓮,豆花紛上屋,平生愛閑適,長此願已足……」

清代學者、藏書家嚴元照望著自家院子種植的南瓜,詩興大發,表達了自己對田園閑適生活的滿足感,充滿了詩情畫意。

南瓜,又名番瓜、金瓜、金冬瓜、麥瓜、冬瓜、伏瓜、吊瓜、飯瓜、老緬瓜、面瓜、倭瓜等。

《本草綱目》記載:「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

南瓜自海上傳入中國,其傳播路徑很多。

最早種植南瓜的省份為閩、浙、粵等,最初,人們認為南瓜源自日本,故有「倭瓜」之稱。

因日本在中國的東方,所以又稱為「東瓜」。

還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南瓜起源於朝鮮半島,因此又有「高麗瓜」的叫法。

有趣的是,日本人則認為南瓜起源於中國,故稱南瓜為「唐茄子」。

事實上,南瓜原產於美洲的墨西哥,約有九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公元1492年,即大明弘治五年,義大利探險家、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發現了美洲大陸,將南瓜種子帶回了歐洲。

葡萄牙最早引種,後經海上傳入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大約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傳入中國。

如今的亞洲成了南瓜的主產地,種植面積居全球之首。

清朝中晚期,南瓜從沿海傳入內地,沿著大運河逐步向北移栽,其中山東種植面積最大,北方人認為南瓜來源於南方,所以稱其為「南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稱:

南瓜適合在二月下種,沙質土壤。四月生苗,藤蔓茂盛,一個藤蔓可達十餘丈。

南瓜子和冬瓜子很相似,果肉肥厚,色澤金黃,不能生食,可去皮去瓤蒸煮,煮熟後的味道、口感如同土豆,與豬肉一起燉煮味道不錯,也可蜜煎,風味別具一格。

南瓜還是製作面點的絕佳食材,口感獨特,營養價值極高。

南瓜的藤蔓、果實、種植均可入葯,有益氣補中,有助消化等功效。

吃南瓜也有一些忌諱。

《飲食須知》記載:「南瓜,味甘,性溫,多食髮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yōng 堵塞] 。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麵同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北京」建城至今,已有20幾個名字,你知道幾個?
史上最早的皇太后金印,黃金本身價值20多萬元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