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機器魚」引關注,專家:比東風21-D導彈更令航母忌憚

「機器魚」引關注,專家:比東風21-D導彈更令航母忌憚

看到一條魚,通常人們會想到餐桌上各種方法調製出來的魚類美食,然而對中科院自動化所仿生機器魚課題組成員來說,首先想到的卻是如何能進一步改進控制演算法,在仿生魚身上完美地呈現魚的遊動。中國在仿生學這一領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造詣。我國曾首次公開一款名為NH-1的無人潛航器,之前這一領域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才能做得到,直到中國公開這一潛航器,美國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們認為,在沒有美俄的幫助下,中國獨自研製出這一設備的幾率很小。但是中國已經做到了,咱們只是通知,而不是商量。

這是一款基於仿生學技術的新型無人潛航器,它長3米、重200公斤,外形看上去就是一條大魚。「頭部上方的背鰭內部集成了導航和通信天線,可以在航行器半潛航行時伸出水面,與母船或後方的指揮控制中心進行通聯。其他鰭片用於保持航行器的俯仰平衡,控制航行器進行上浮和下潛,還可通過胸鰭的差動偏轉,起到剎車和輔助轉彎作用」。報道稱,HN-1「機器魚」的研製非常順利,已完成陸上試驗和計算機模擬模擬試驗,將很快進行水槽試驗。同時,體積更大、性能更強的中型柔性航行器HN-2和大型柔性航行器HN-3也正在研製開發之中。

NH-1無人潛航器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機器魚。從外觀上看不但和魚沒什麼兩樣,就連在水裡的習性都和魚有著驚人的相似。且不說未來的軍用價值極高,就光造價就已經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全身外殼採用合金打造,密封設備採用的是高強度韌性材料。整個造價約為400萬人民幣。專家表示,別小看這個小東西,在水裡可以達到驚人的速度,不比魚雷的速度慢。因為機器魚採用了超空泡技術,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以減少與水之間的摩擦力,僅這一個技術就將人造機器魚的航速達到17節。靈活的尾部設計更是讓中國這款水下潛航器在水中遊刃有餘。不僅能夠應對複雜的流體水下環境,還能輕鬆躲避捕撈器的打撈。

HN系列「機器魚」未來將具備智能集群作戰能力,體積較小的HN-1可以充當「偵察魚」,中型體積大小的HN-2可以承擔戰鬥任務,具有強力感測器的HN-3可以執行指揮控制任務,通過合理的兵力編組,像無人機「蜂群」戰術一樣採取「魚群」作戰。此外,中國近年發展的多種水下潛航器也被美媒視為針對美國水下潛艇部隊的威脅。例如中國研製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能在整個大洋下安靜地巡航數天、數月甚至一年而無需人工干預」,外媒猜測它們可以攜帶更多類型的感測器,甚至攜帶破壞或者摧毀軍事目標的武器。

目前,國際上對仿生機器魚已經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認為波動推進方式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一些發達國家在仿生魚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動化所也有十餘年的積累,整體研發水平處於世界前列。未來課題組將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對減阻、減重、動力等多方面的演算法進行技術攻關,提出更多創新性的理論成果。一旦將這些潛航器投放到指定區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得在敵人眼皮子底下作業,搜集情報或者攜帶導彈等等。美國軍事專家表示,一旦這種機器魚體內被裝上反艦彈頭或者高爆炸藥,將會成為一款比東風-21D反艦導彈更令美航母忌憚的武器,美專家稱,一旦這種武器成群結隊而來,就算是航母核潛艇也攔不住。而且隨著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可以控制魚群的軌跡路線,讓其自動識別敵方目標實施打擊。

其實,美國早已把無人潛航器變成實實在在的武器裝備。美國一直都有把無人潛航器投入作戰的想法,早在2000年4月,美國海軍就出台《無人潛航器主計劃》,把無人潛航器的任務使命擴展為情報/監視/偵察、反水雷、反潛戰、通信與導航網路節點、載荷輸送、情報戰等9個方面。我們的起步還算是比較晚的,但是我們堅信,在這一領域,我們一定能像東風系列一樣,後來者居上,給對手施加一定的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二次方 的精彩文章:

美伊大戰爆發之前,美軍又亮出一殺手鐧,號稱威力堪比核導彈
沙漠之鷹可謂大名鼎鼎,但就因存在這個缺點,沒有士兵願意用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