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把我屏蔽了」,家長越靠近孩子越逃避,這種愛,人間不值得

「孩子把我屏蔽了」,家長越靠近孩子越逃避,這種愛,人間不值得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微信把我和她爸爸屏蔽了,很可笑吧,整個親友團當中只屏蔽了我們兩個人。」一位寶媽說。另一位寶媽回應道:「我家孩子朋友圈倒是沒屏蔽我,但是平時在生活中啥事都不愛和我說,很多事情我都是從他同學那裡知道的,這算是隱形屏蔽吧!」

在家長和孩子的關係當中,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心目中的唯一,他們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希望時刻圍繞在孩子的身邊,知曉孩子的喜怒哀樂,最好掌握娃生長過程中的一切,如此才能安心。

但有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就像被繭包圍的蠶,家長的層層包裹反而讓孩子深受束縛,難以成蝶!曾經有人發問,父母的愛用什麼來形容最貼切呢?有人說是氧氣,乍一聽很感動,氧氣是每個人生存的必需品,離開氧氣就會死亡。但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只有氧氣的地方,顯然也是不行的,這就要看父母如何給予孩子的愛了。

孩子像刺蝟,家長越靠近越容易受傷

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蒙蒙從小也是和爸爸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這種熱度一度保持到她上小學。可是最近隨著外甥女借宿在蒙蒙家,這種狀況卻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小姐妹倆開始變得神神秘秘,總是在大人面前咬耳朵,晚上睡覺時也有說不完的話,還要求大人把門關上。

這引起了爸爸強烈的興趣,他曾試圖向女兒打探消息,得到的卻是冷漠相對。爸爸有次著急了,假裝生氣說:「你再不告訴我你倆的小秘密,我就讓表姐回家了。」一向對爸爸言聽計從的女兒卻一反常態,惡狠狠地對爸爸說:「你要是讓表姐走,我也走,我煩你!」

曾經溫順如小羊羔的女兒,如今卻變得像好戰的刺蝟,完全不允許父親靠近,對父親的玩笑更是感到深惡痛絕,這讓爸爸內心很受傷。難道家長就沒有權利知道孩子現在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嗎?

與蒙蒙爸爸相反,樂樂媽和孩子相處起來更像是無話不談的姐妹。樂樂媽說女兒從來沒有屏蔽過她,甚至在女兒學業繁忙的時候,為了維繫和同學間的友情,樂樂媽在經過孩子允許後,還以樂樂的名義和同學進行交流與對話。

樂樂媽一向以此為驕傲,但是她和女兒也對將來達成了共識,等到樂樂高三畢業進入大學,媽媽就要全面退出女兒的QQ號和微信,自然斷舍離。相較於其他親子關係的焦慮,樂樂和媽媽都算是很理性的人了。

家長密不透風的愛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孩子會屏蔽掉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太想靠近孩子了,觸及了孩子的承受底線,所以才會出現屏蔽家長逃離親密關係的狀況。

就拿朋友圈來說,不少家長翻閱孩子的朋友圈就像批閱奏摺一樣,總是要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指指點點,要麼讓改頭像,要麼呵斥孩子朋友圈轉發的文章都是負能量,勒令刪除,孩子總有種被監視和被窺伺的感覺,因此不厭其煩,索性屏蔽掉家長,樂得輕鬆自在。

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有小秘密不想被家長知道,不想自己的生活被無端打擾,更不想自己的言行被父母過度解讀,橫加指責。所以他們選擇將自己偽裝成零動態的孩子,拒絕家長參與到自己的「私生活」當中。

父母之愛無疑是偉大的,但過於嚴密則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給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1、切斷了孩子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父母都會以自身的人生經驗為藍本,為孩子出謀劃策,規劃人生。這本無可厚非,但現實情況卻是,很多父母強行將自己的設想安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預想走好每一步,結果孩子並不願意,強扭的瓜不甜。

就拿上興趣班來說,有的孩子明明很喜歡繪畫,而且在這方面也顯現出了一定的才華,但父母卻認為繪畫費錢不說,還容易默默無聞。轉而給孩子報演講班、表演班,希望孩子能成為大明星。孩子的性格本是沉穩的,觀察力極佳的,耐得住寂寞的,非要讓孩子去變成熱鬧的、表現欲極強的人,這其實是切斷了孩子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2、降低了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說第一條危害是個概率性事件,那麼家長無所不在的愛讓娃感到窒息,降低孩子的獨立性卻是必然的了。包辦型家長主張抓好孩子的一切,從學習、生活、工作甚至到配偶的選擇,決定權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孩子變得沒有主見,依賴性強,隨波逐流。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惜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上都是「授人以魚」,而沒有做到「授人以漁」。被包辦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看似很幸福,其實卻存在嚴重的隱患,家長切莫輕忽。

3、親子關係畸形發展

北大留美學生王猛(化名)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發萬字長信痛訴父母,只因父母從小對他的管教太過全面,剝奪了他自主發展的空間。就連學校統一要求穿的短褲,只要家長不同意王猛也不能穿,這讓孩子從小就感到非常難堪和憤怒,這種情緒直到他考上北大、赴美留學也沒有擺脫。

父母對孩子的愛太過嚴密,很少或者完全不給透氣的空間,其實是將父母的愛強行捆綁在孩子身上,會讓兩代人的關係出現畸形發展,很多媽寶男就是這樣而來的。

家長要如何平衡給孩子的愛與自由?

龍應台在寫給兒子的書《親愛的安德烈》中有這樣一句話:「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讀來感人至深,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家長越靠近孩子越逃離,陷入了家庭的怪圈中,就像王猛和父母那樣惡劣的親子關係,如果是這種愛,人間不值得。

密不透風的是愛,卻是濃的化不開、孩子想擺脫的愛,家長要學會平衡給孩子的愛與自由。要從根本上意識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生命是父母賦予的,人生卻不必在父母的步步緊跟下開花結果。

從小給孩子立規矩,講底線,從大局上構建起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就OK了。

在細節方面,如果孩子有能力有意願,不妨就放手讓孩子去選擇,給予他充分的選擇權和自主發展權。

家長也應該知道,孩子遲早有一天會長大,你們的距離也將由親密距離調整到個人距離。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那裡是他的心靈小天地,是隱私;

不要強行介入到孩子的密閉空間,如果她不願意開口,那一定有她的理由;保護好孩子卻不要過度干涉,相信孩子能自己做得更好。

最後,如果有一天發現孩子屏蔽了自己,那各位家長先要反思一下,看是否是你的過度入侵拉開了和孩子的距離?關心則亂,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之內,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給娃看電視,是產生四大害處還是兩大好處,全看父母的尺度
孩子的自由重要還是學習重要,楊冪和馬伊琍不同育兒觀,揭示真相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