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關於超低音揚聲器系統的單控

關於超低音揚聲器系統的單控

在眾多固定安裝及流動演出擴聲系統中,筆者發現有不少音響師習慣在規劃調音台輸出通道方面,將超低音音量單獨調控,比如將調音台輸出通道規劃為「L R Mono」模式,其中「L R」用於控制左右全頻音量,「Mono」用於控制超低音音量,其用意不外乎:1、方便將某些音源信號(如:人聲)路由或不路由到超低音通道(典型理由是擔心聲反饋嘯叫)。2、方便根據主觀聽感隨時調節超低音音量比例。

看似墨守成規到幾乎形成規範的操作習慣,在實際應用中至少會出現兩個問題:

1、將某些音源信號路由或不路由到超低音通道。以人聲為例,如果不路由到超低音通道,那麼人聲的低音下限基本由分頻點來決定,低切頻率的調節範圍將大大縮減。對於純粹的演講擴聲倒是可以接受,對於音樂會演唱擴聲則很可能出現人聲單薄幹癟的情況。

對於擔心聲反饋嘯叫而言,如果說將超低音單控是治標的話,那麼治本的處理方式有:合理的設備選型(話筒及音箱類別的選型)、合理的設備布位(話筒及音箱分布的位置)、合理的系統設計(自動混音器均衡器的應用)、合理的系統優化(幅頻響應的優化)、合理的現場調試(低切頻率及音量的調節)等等。

2、根據主觀聽感隨時調節超低音音量比例。從操作角度來講,的確方便又快捷,但是從聲學角度來講,很可能會導致在分頻點附近出現幅頻響應不同程度的破壞性干涉問題(表現在幅頻響應曲線上則是不同程度的凹谷),因為在改變全頻或超低音電平的同時,也改變了全頻與超低音的頻率交叉點,即分頻點(電學及聲學分頻點)。由於多數情況下全頻與超低音在分頻點附近的相頻特性存在差異,即相位差,因此,即使之前的分頻點處沒有相位差(表現在相頻曲線上則是兩者曲線重合),幅頻響應呈現理想疊加狀態。但是,在新的頻率交叉點上卻很可能存在相位差,進而導致新的頻率交叉點產生凹谷(因相位差而減弱甚至抵消)。因為,在常規系統優化過程中,系統工程師往往只考慮分頻點處的響應狀態,通常僅通過設置信號延時來實現分頻點的相位重合,而並不顧及分頻點附近的相位是否重合,所以就註定了問題的發生。

如下圖所示(處理器輸出通道分頻點設置為:100Hz 斜率設置為:LR-24)

全頻電平:0dB 超低音電平:0dB

全頻電平:0dB 超低音電平: 6dB

全頻電平:0dB 超低音電平:-6dB

從以上示意圖中我們會發現,雖然處理器設置的分頻點為100Hz,但是當改變了超低音的電平後,分頻點也發生了改變。當提升超低音電平時,分頻點提高,當衰減超低音電平時,分頻點則降低。

例如:

系統工程師將某全頻與某超低音的頻率交叉點設置在100Hz,通過信號延時處理,全頻與超低音在頻率交叉點處的相位角度分別為 45°和 45 °,即: 45-( 45)=0,相位差為0 °,因此,100Hz在幅頻響應曲線上將呈現 6dB疊加狀態。

當現場調音師將超低音通道電平進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之後,假設全頻與超低音新的頻率交叉點為115Hz,全頻與超低音在頻率交叉點處的相位角度分別為0°和-180°,即:0-(-180)=180,相位差為180 ° ,因此,115Hz在幅頻響應曲線上將呈現抵消狀態。

以上只是一個便於理解的典型例子,在實際應用中會出現多種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不將超低音電平單控,有什麼方法既可以實現超低音比例的調節,又不會對分頻點造成負面影響?

答案是:若是採用模擬台,則在輸出介面串接均衡器(硬體)。若是採用數字台,則在輸出通道插入均衡器(插件)。通過PEQ或L-SHLF進行調節(推薦L-SHLF低頻擱架式濾波器)。筆者更建議從輸入通道進行調節,畢竟造成低頻過量或不足的原因,並非所有輸入音源信號所致,盡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例如:在器樂演奏時,由於大鼓的電平過大導致低頻過量,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大鼓對應的輸入通道進行電平調節,而不是籠統的在輸出端進行衰減。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堅持超低音電平單控,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小對分頻點造成負面影響?

答案是:在擴聲系統音頻處理器中採用延時及全通濾波器等手段,將全頻與超低音分頻點附近的大部分頻段內(通常是幅度差在10dB以內)對應的相位差減到最小。這樣,現場調音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聽感進行相對音量調節了。

責編|劉朝宗

內容|汪航

排版|劉朝宗

————以下為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聰音響燈光網 的精彩文章:

正確打開效果器?連接方法和使用技巧必須要知道

TAG:慧聰音響燈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