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和下西洋,途中竟遇一海外小國挑事,一聲令下差點將其滅國

鄭和下西洋,途中竟遇一海外小國挑事,一聲令下差點將其滅國

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之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永樂三年至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洪熙元年後,鄭和任南京守備太監,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史學界對發生在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主要持一褒一貶兩種看法:

有人覺得,這七次遠航消耗了太多人力物力,意義不大;有人覺得,此舉大大宣揚了明朝的國威,提高了中國的世界地位。筆者更傾向於後者,試想,在那個世界航海不發達的年代,中國人能夠七度乘風破浪周遊列國,是何等的令人振奮。

從《明史》中的記載來看,鄭和在七下西洋的過程中,打過三場「硬仗」,在這三場戰爭中,均取得了大勝,每次明朝水軍都摧枯拉朽,將敵方主帥生擒,所向披靡。

第一場硬仗:永樂五年,鄭和首次遠航歸來,各國使者隨船隊覲見朱棣。在此期間,鄭和將俘虜的舊港匪首陳祖義押回京城震驚朝野。所謂「舊港」就是當時的三佛齊國,位於今天的蘇門答臘島。永樂年間,朝廷曾在此地設立舊港宣慰司,作為明朝管轄南洋諸國的最高行政機構。

陳祖義的老家在廣東潮州,他是當時最臭名昭著的海盜頭子。洪武年間,朝廷曾多次派遣水軍討伐海盜,狡猾的陳祖義潛逃到南洋,在馬六甲海峽組建勢力,當地海民深受其害。

據說陳祖義的海盜團伙在鼎盛時期擁有海盜萬人、戰艦數百艘,在日本、台灣、南海及印度洋一帶活動,罕逢敵手,先後搶劫過往的商船多達萬艘,還曾進攻過五十餘座沿海城市。相比於陳祖義的海盜團伙,如今的索馬利亞海盜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為了解決南洋的海盜問題,朱元璋曾拿出白銀五十萬兩通緝匪首陳祖義。

此時的陳祖義盤踞在舊港,佔盡地利,率領猖獗的海盜們在海上橫行無阻,明軍水軍拿陳祖義毫無辦法。鄭和的艦隊開赴舊港後,打算招撫陳祖義為國家所用,陳祖義表面上答應歸順朝廷,暗中卻與其團伙商量搶劫,打算將「鄭和水軍」這塊大肥肉囫圇吞下。

當然,自不量力的陳祖義怎會是鄭和的對手?「和大敗其眾,擒祖義,獻俘,戮於都市。」鄭和三下五除二擊潰海盜,將陳祖義五花大綁押回京城,斬首示眾。在這場戰鬥中,水軍圍殲了舊港海盜,斃敵五千餘人,擊沉數十艘海盜船,一舉建功。

這場戰爭對於南海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海道由是而清寧,番人賴之以安業」。

第二場硬仗:永樂六年,鄭和經一番調整後再次率領水軍揚帆起航,南下印度洋與錫蘭國進行外交活動。雖說,錫蘭國王表面上逢迎上國艦隊,但背地裡卻包藏禍心,打算敲詐明朝。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將鄭和騙進都城,隨即將其軟禁,向水軍勒索財寶。

鄭和被軟禁在錫蘭城內的幾天中,迅速掌握了城內的守軍情報,隨即派遣斥候聯繫駐紮在城外的水軍,以兩千精兵攻佔錫蘭山城。戰鬥結束後,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及錫蘭國的官員成了階下囚。鄭和班師回朝後,將錫蘭國王等人進獻給朱棣。

為了彰顯大國之風,朱棣赦免了亞烈苦奈兒的死罪,放其回到錫蘭國。

第三場硬仗:永樂十一年,鄭和再次奉命出航,率水軍前往蘇門答臘與該國建交。令鄭和意想不到的是,蘇門答臘國發生內亂,被捲入王子蘇干剌策劃的謀反行動中。蘇干剌與現任蘇門答臘王的關係並非父子,前任蘇門答臘國王蘇丹罕阿必鎮才是他的生父。

早年,蘇門答臘與鄰國爆發戰爭,老國王在這場戰爭中被敵軍的毒箭射中,死在戰場上。當時蘇干剌年齡尚幼,無法主持大局,王妃只能在全國招賢納士,許諾若有勇士能夠擊敗敵軍拯救蘇門答臘國,即嫁給該勇士為妻,而蘇門答臘國就是王妃的嫁妝。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年邁的漁夫毛遂自薦,率領蘇門答臘軍擊敗孤兒國,化解了危機。蘇門答臘王妃信守承諾,嫁給漁夫,並帶領百官尊漁夫為新任蘇門答臘王。

對於年輕的蘇干剌來說,如今的蘇門答臘國王無疑是礙眼的。蘇干剌長大後,對國王的仇恨與日俱增,率領親兵發動宮變,將漁夫國王一舉擊殺,取而代之。因為鄭和並不承認蘇干剌王權的合法性,蘇干剌懷恨在心,竟然舉全國之兵出城阻擊鄭和水軍。

鄭和旋即率軍狠狠地教訓了不知天高地厚的蘇干剌,全殲了蘇干剌的軍隊,在戰場上將蘇干剌生擒。

最終,打贏了這三場硬仗後,鄭和的威名遠播南洋,此後的四次遠航中再未遇到戰事。

可以說,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展。但是這種朝貢體系並非霸權(無論是軍事、政治、經濟還是宗教、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強國國際政治體系,因此,鄭和也被視為明朝的和平使者。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三百四·鄭和傳》、《鄭和下西洋的影響》、《鄭和史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袁崇煥被凌遲,兩個親信商量:一個世代為其守墓,一個要干件大事
被稱「古今廉吏第一」,真實的于成龍到底怎麼樣?其事迹至今傳頌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