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面對熊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抓狂。有人說陪孩子寫作業,即使脾氣再好的人,也會爆發吧,那麼簡單的東西,說了那麼多遍,怎麼就是不會呢,難道是故意唱反調嗎?

在面對熊孩子的頑皮和無知的時候,許多家長的脾氣會迅速上升,也許剛發誓要做一個好母親或者好父親,瞬間就成了黑臉。

最近在一商場中,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年紀大概4、5歲的小男孩逛街,上一秒畫面還很和諧,下一秒這個母親的說話聲音就貫徹在整個商場。原來是小男孩可能太累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起來了,乾淨的白褲子沾滿了灰塵。母親認為之前都告訴過他地上很臟,為什麼還會犯錯誤呢?

其實每個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是懂事和可愛的,都期待帶出去的孩子懂禮貌,知道適時的做什麼。

尤其是在生活中,家長更加願意用自己價值條件化的標準,來去衡量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慢慢的成為自己滿意的樣子。

可是一個懂事聽話的乖孩子,還能被稱得上是孩子嗎,也許只是一個失去自主意識的玩偶,沒有天性的快樂。

一個孩子的行為,之所以被定義成行為不當,是因為這個行為不符合父母的標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妥。

當孩子無法滿足父母的需求時,家長情緒上會波動很大。但可知一時的發泄和憤怒,會對孩子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一、恐懼、害怕,壓抑自己真實的情緒

當父母憤怒的情緒快速的達到頂峰的時候,必然會通過外在的一種行為去表現,兇狠的表情、對孩子的謾罵、或者是懲罰。這些行為的表現,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沒有讓父母得到滿意。

在這個被動的過程中,潛意識裡孩子會做出某些決定,並且以後的行為,會根據潛意識裡的想法去行為。

孩子的成長依賴於父母,無論是生存還是價值感覺的建立,給予者都是父母,孩子會可能因為恐懼父母憤怒情緒,並且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愛,而去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

在成長中,孩子人格、心理的建立都是受周圍環境影響的。尤其在三歲的時候,是孩子形成的第一個叛逆時期,他產生的一些行為,是父母很難接受,或者是容易產生憤怒的。

當父母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如何要求一個思想不成熟的孩子,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呢,有時候適當的放縱,也是一種自由。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二、失去價值感,形成錯誤的認知

父母長期的對孩子發脾氣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不僅影響彼此之間情感的聯結,還會影響孩子的想法。

有時候孩子只是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卻被成人的標準,被判定成是行為不當的。

對於父母情緒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在遭受父母的惡劣脾氣之後,很可能會形成錯誤的認知。

他可能會認為父母這樣的行為是不愛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做錯了,不配得到父母的關愛。

他們會往兩個極端去發展:

第一個就是讓自己妥協,為了獲得父母的愛,去討好。

第二個就是會忌恨,並且通過反叛的行為和方式,去獲得父母的關注。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三、贏了事情,卻輸了孩子的心

心理學家認為,教育孩子應該從長遠的效果上去考慮,當下也許孩子因為權力的壓迫,而不得不妥協,但是在內心深處,卻從不曾開心。

父母一時的發火,一時情緒的爆發,也許會看見孩子的行為立刻發生了改變,但這僅僅是一個短期的效果,從長遠上來看這個結果是無效的。你只是贏了這件事情,卻沒有贏得孩子的心。

面對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1、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有一位女同事曾經帶著孩子去聚餐,小孩子的調皮讓她非常的煩惱,看得出情緒馬上就要到達頂峰的時候,她停了下來,沒有斥責孩子的不聽話,而是做了一個深呼吸,然後告訴自己是親生的,是自己親生的。

這個做法是非常合理的,對於處理事情是非常棒的選擇,如果在眾人面前你打了孩子一頓或者罵了孩子,他的行為會變得安靜,在內心也會同樣變得安靜嗎?

人們在產生情緒的時候,尤其是在激情的狀態下,是很難讓自己的理智佔據上風的。並且情緒和情感是具有功能性的,它會影響個體對於當時事件的一個看法,所以在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不要去做決定或者是行為。

只有先處理好情緒,才能處理好事情,解決熊孩子的頑皮,家長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在保持冷靜的狀態下,去和孩子表達出自己的理解,重點是要表明孩子的行為為何不符合當下的環境,讓他自己去知道和感受,並且學著去改變。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2、把孩子犯錯當作是學習的機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都可能犯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犯錯就大發雷霆,那麼彼此之間多會處在痛苦的相處中。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就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家長不應該只顧看孩子表面的行為,而是要從表面的行為中,去找到孩子這樣做的一個目的。

也許他僅僅是因為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或者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通過與家長權力鬥爭的行為去獲得關注。

獲得關注就是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當家長看清楚孩子的真正目的的時候,還會真的憤怒嗎?

其實每一個錯誤過程,都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家長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犯錯當作是學習的機會,當你冷靜的去感受和觀察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真的會在錯誤中去成長了。

家長們:在和熊孩子發脾氣之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

3、尊重孩子,設身處地的理解

在心理學「自我」的介紹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自尊,自尊是個體對於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尊涉及個體對於自己是否有積極的態度。

而家庭中親子關係對於自尊的建立有很大的影響,一些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可以培養孩子產生高自尊的。

尊重孩子並給予一定的自由發展空間、通過說服而不是懲罰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表現出慈愛、關愛、接受等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滿足感,就會提升他們對於自我的評價。

有的家長會問了,我們也知道要培養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但是熊孩子的淘氣確實讓人很難接受。

首先要做的就是文章之前說的,當意識到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就去積極的暫停,讓自己冷靜。其次就需要家長能夠設身處地的去理解。

這個理解作為當下的角色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你可以去回憶或者是感受自己在小時候,遇到父母的打罵時,感受到的委屈或難過,當時自己產生行為的目的是什麼。

然後再去感受當父母給予鼓勵的時候,自己內心是否產生喜悅和動力。

從而對於孩子的行為,去深度的感受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當你理解了,不良情緒也就自然消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充電時間 的精彩文章:

《海蒂和爺爺》:這個電影為什麼溫暖了心靈?

TAG:心理學充電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