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北大清華多次邀請,卻是個落榜秀才

我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北大清華多次邀請,卻是個落榜秀才

古時讀書人唯有「中榜」才能謀得一官半職受人中用,「落榜秀才」則淪為失意之士,無前途可言。王國維為近現代相交時期的一位「落榜秀才」,他的經歷卻驚艷了眾人。

雖屢考不中,但卻能夠得到我國最高學府——北大、清華的親睞,多次邀請他去講學。

背景出生固然重,面對才學已然輕。不走尋常路,王國維就是這樣一位憑藉自身的優秀才學使人折服的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一、屢次落榜

王國維出身家庭雖不富裕,但卻很有文化修養和底蘊,他自小好學聰慧。

1883年,他年僅七歲,便就讀於鄰塾,也是他讀書啟蒙的時期,這促成了他自小就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1892年,他年僅十幾歲便中了秀才,被眾人讚譽為「海寧四才子」之一。

而同年和次年,王國維分別奔赴杭應府試和科試,紛紛以落榜告終。

「落榜秀才」的名號則被扣在了他的頭上,即便如此,他仍潛心苦讀。

1900年春,王國維在羅振玉的資助下,於同年12月赴日本東京物理學校學習。但誰又能想到,不幸之事來得如此迅猛!他居然因病中止了學業,次年五月,王國維只得返家養病。

如果止步於此,王國維的經歷只得用「悲戚」、「時運不濟」、「落榜秀才」等等來概括,世人又怎能想到,頑強的他憑藉著自身的天賦、後天的不懈努力,譜寫了人人讚歎的「人生篇章」。

二、華麗的逆襲

在當時那個近現代相交的苦悶時代,王國維一直在默默學習,不懼流言,不畏人言。

在史學方面,他取得了豐厚的成果,最突出的是甲骨文、漢晉簡牘等五大方面的貢獻。

在哲學方面,他研究了諸多西方哲學家的思想,並提煉個中精髓部分用於分析中國哲學問題,光憑這一點,他的成就便已經遠遠超越了同時代的人。

在文學方面,他的成就十分突出,其中必須提到的最為眾人所普遍知悉的兩部作品是:《人間詞》和《人間詞話》。一旦提及,則必須涉及其中最有名的句段:

如此有名的大才子,也難怪世人對其頗多贊聲,其中,就有梁啟超贊其為不僅是中國的寶藏,還是全世界的寶藏。

三、何德何能?多次拒絕北大清華的邀請

王國維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不僅是他豐厚的成就,還有他屢次拒絕北大清華的經歷。

不走尋常路的他,從不在意外界的名號和表面的榮耀。

一直頗有個性的他,拒絕北大五次,拒絕清華三次。

換做常人,對此早已求之不得、感激涕零。

或許你會因此覺得他故作姿態,但恰恰相反,他謙卑、潛心學術,不為浮華所動。

蔡元培為了能夠邀請他去北大任教,前後三年間經歷了五次碰壁。

在1917至1920的三年間,蔡元培五次邀請王國維,但他根本無心教學,一心扎在研究上,基本都無情拒絕了北大的邀請。

蔡元培甚至採用了「特殊手段」:兼采三種方式,在發出了邀請信還讓當時在任的北大教授張爾田親自去拜訪王國維的同時,還對他採取了超優待政策,即無需到校授課,採用在家寫信的遠程指導方式便可以任教。

於是乎,王國維終於被其滿滿的誠意打動,不僅答應了會在北大任教,還表明不需要發工資。

但北大依舊錶示每個月的「百金」不是薪水,就當只是郵費而已!可見對於他的照顧。

幾年後,由於清華即將開始籌建國學的研究院,而提到國學,幾乎人人想到王國維,故把王國維的名字放在了邀請對象名單中,由此便開始了清華的「碰壁之路」。

始於1924年,清華當時的校長曹雲祥本人親自登門拜訪,結果被王國維當即拒絕了。

第二次的拜訪和邀請,王國維依舊還是拒絕了。

1925年,吳宓拿著聘書直接奔赴王國維家,直接對著王國維「向上行三鞠躬禮」。

這次的誠意才終於打動了王國維,同意擔任導師。

王國維一生波折起落, 即便多次落榜又如何?只要有才學,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他正值風光時,卻選擇在50歲那年投湖而去,讓無數文人墨客惋惜感概。

背後的原因世人只能猜想,而他的死因至今無人知曉。

對此,其親戚家屬始終閉口不談。而後世對此的臆測諸多,如「文化殉節」說、「殉清」說、「逼債」說等等……

不得不說,王國維這一生,充滿了傳奇和奇幻的色彩,他的每一次選擇和經歷,都是一個個「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謎一般」的人,憑藉自身的優秀才學使人折服,使得北大清華校長親自出面多次邀請,在文學、古文學、史學等多個方面取得了世人難以模仿和匹敵的深度和高度。

(本文的所有圖片都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四小姐戀上張學良,父親登報與她斷絕關係,看似絕情實則深情
傅雷教育兒子: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藝術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