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跟著魯迅學說話,談笑風生,一針見血,指桑罵槐,都是高手過招

跟著魯迅學說話,談笑風生,一針見血,指桑罵槐,都是高手過招

泥人也有三分氣,縱然是文明人,在氣極了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罵幾句。但是這罵人和懟人,卻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有的人只會選擇罵街式,因為他腦中無貨,邏輯上也沒有章法,但是有的人卻能夠一個髒字不帶地將對方氣個半死。

要說在我國的文人界,最會罵人懟人的,那絕對是魯迅,表面上談笑風生,實則句句一針見血,讓人無處可躲。

一、棄了醫學,自此文學界多了一把手術刀

早年間,魯迅並不是從事文字工作,而是一位學醫的。但後來,魯迅漸漸地發現,當時的國人是病了,但卻不是身體上的病而是思想的病,因為靠著學醫並沒有辦法改變現狀,真正有用的便當時以文字驚醒世人。

於是,中國自此就少了一位醫生,但是卻多了一個手術刀直捅人心的筆者。眾人皆知,魯迅的語言犀利,若想要諷刺某種社會現象,那必然是將諷刺地幾乎一文不值。

比如,對於所謂的「多子多福」,魯迅在《隨感錄廿五》中就表示,小時候隨意生育,只管數量,也不管才不才、好不好,如此一來,根本沒有把他當人,那麼大了自後這孩子自然也是做不了人的。

如此表明,中國傳統推崇的「多子多福」理論,養出來的根本不能稱之為人。縱然這話有些偏激,但很多時候對於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或許只有矯枉,才能正。

而魯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觀念對未來孩子培養的弊端,對人的素質的影響,不過是語言犀利一些罷了。不過,當時的人們沉浸在過去的思想中不願醒來,魯迅正是想將語言化成一把把手術刀,隔開人們自我封閉的繭。

當然,很多時候,由於魯迅的語言太過犀利,總也是會樹下許多的「敵人」,他們常常會在報紙上、公開發表的言論中對罵。只不過他們的罵人懟人,可就高級多了。

二、不帶髒字,有理有據

與魯迅對罵的對象主要是一些文人。畢竟民國是個動亂時期,凡事這種亂世,必然會出現諸多的思想,在文化方面也是相當繁榮的,免不了形成諸子百家,而這些文風不同,觀念不同的文人之間,難免相互看不爽快,用文章互懟也就成為了常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如此,民國時期的各大文人也是如此。只不過,魯迅懟人的功夫相當高,幾乎讓一眾文人嘆服,有的甚至都不敢與他相鬥。一如後來的梁秋實,據說因為與魯迅互懟敗下陣來,氣而奔赴日本,等待魯迅死後才願意回國。

不過,魯迅懟人也不是光就靠著耍嘴皮子增長,他也是有理有據,一方面以矛去刺穿別人,另一方面又會用盾很好地將自己保護起來。在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楊蔭榆校長的事情上,他就曾經發表過文章支持師大的女學生。

胡適認為,學校是教書育人之地,應當以教學為主,不該是與政潮沾染在一起,更加不應該受這個影響來反對一個校長。

但是魯迅卻直言諷刺,有些靈魂醜惡,不小心被人掛了出來,但這種醜態並太丟人。最丟人的是,偏偏靈魂醜惡,還有人想要竭力掩飾著種醜態,藉以蒙著公正的皮囊,這才真正催人嘔吐。

此話一出,雖然沒有一個髒字,但不僅僅諷刺了醜惡之人,更是諷刺了想要對此事粉飾太平之人。

三、懟人是場長期戰

遇到些一般的角色,魯迅可能一兩篇文章便能夠讓對方敗下陣來,但是有的時候有些人比較執著,明明功力不夠深,卻總還是想著要拚命試一試。這時候,對於魯迅來說,懟人也就成為了一場長期攻堅戰。

葉靈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本人是郭沫若等人的弟子,師傅們的衝鋒幾乎都是他在陣前當炮灰,一場場對戰下來,屢敗屢戰。

曾經為了諷刺魯迅,葉靈鳳在文章中用一個角色的行為來表示魯迅文字的無用,那邊是小說主人公拿著《吶喊》,在上廁所時將一頁頁撕下來,直接去露台上上廁所。

如此一來,看似在諷刺小說主人公,實則是指桑罵槐。既是在諷刺《吶喊》,更是在諷刺那些看《吶喊》的人。而後來魯迅在後來的新文章中,卻是不緊不慢、詼諧幽默地回了一句,如今有了新的文章,若此人不是便秘,那應該就要換新書了。

後來,在好幾篇文章中,魯迅又多次提到這件事情,用以諷刺。人們都說魯迅這是記仇,其實不然,他不過是想要讓對方徹底不再繼續糾纏。而事實上,他也成功了。葉靈鳳以一句「天長地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掛上了免戰牌。

誠然,魯迅的文章筆風被人稱呼為犀利、偏激,但是他的語言卻是充滿的魔力,學到三分方可十分受用。

(本文的所有圖片都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北大清華多次邀請,卻是個落榜秀才
紅樓夢中被貴妃誇獎過的丫頭,有黛玉之態,卻不愛寶玉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