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產學研聯合加速AR發展,中國增強現實核心技術產業聯盟成立

產學研聯合加速AR發展,中國增強現實核心技術產業聯盟成立

導讀:專訪商湯科技王曉剛,探索中國增強現實核心技術產業聯盟成立的背後故事

如果說2019年之前的AR應用是在嘗試和探索,那麼2019年將成為AR技術與應用的關鍵一年。

從年初的CES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輕便、炫酷的AR眼鏡,到微軟最新發布的HoloLens 2,這些新產品將會加速AR技術在垂直行業應用的步伐。結合5月份AWE峰會,讓我們看到中國AR產業的巨大變化:AR硬體設計多樣化,軟體和應用規模正逐漸擴大,行業呈加速發展趨勢。

一方面行業在加速推進,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中國的AR市場有什麼不同,我們是否又具備自己的優勢呢?

CARA成立,AR市場快速崛起

對於國內AR行業來講值得興奮的一件事是,中國增強現實核心技術產業聯盟(以下簡稱CARA)於今天正式成立,該聯盟由商湯科技、浙江大學、北京大學、OPPO、小米、京東、高德等企業/機構聯合發起,旨在通過聚合行業資源,建立行業標準,促進產學研聯動來推動中國AR行業的發展。

據青亭網了解,商湯科技是CARA的發起者之一,也是聯盟理事長單位,同時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研究院院長王曉剛也將擔任聯盟理事長。關於CARA的成立和未來發展,青亭網和王曉剛理事長進行了交談,讓我們了解到聯盟成立的背景和故事。

「AR行業當前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國內外都在加大投入。消費級AR開始逐漸滲透到生活場景中,例如AR美顏濾鏡,AR直播特效、3D虛擬形象等;企業級市場前景很大,包括工業製造、醫療、教育、旅遊等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王曉剛向青亭網表示。

誠然,AR行業處於發展初期,市場尚未打開,垂直行業應用待繼續探索深入,消費級應用初顯成效,蓄勢待發。和其它前沿技術很類似,中國正成為AR技術和應用的新興市場,無論是在光學顯示等硬體,還是演算法、軟體平台等方面都在快速打開局面。

在IDC近期公布的《全球增強與虛擬現實支出指南》中指出:中國在AR/VR商用領域的投資將加速增長,預計至2023年中國AR/VR市場支出規模將達652.1億美元。在2018-2023年5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84.6%,高於全球市場78.3%的增長率。

在如此高增長率的行業面前,AR也必然會受到更多人的高度關注。而CARA為何又會在這個時間點誕生呢?接下來就不得不談一談中國獨特的AR市場現狀。

三個不同,打造獨特的中國AR市場

第一個不同是國內外AR公司規模的不同。國際層面,投入到AR領域的多為科技巨頭,例如谷歌、微軟、蘋果、Facebook等,而國內AR市場互聯網或科技巨頭偏少,反而是一些中小初創公司更多。

這又意味著什麼呢?王曉剛告訴青亭網:這些巨頭往往能夠起到主導作用,更好的控制產業鏈上下游,從而構建各自不同的AR生態。而國內AR公司體量偏小,軟硬體公司相對零散,導致產業鏈比較長,因此會缺少一些聯合的技術突破。

不僅如此,由於國內市場的獨特性,其背後也呈現出一些局限性。這種局限性最先體現在:技術標準的不統一。

這也帶出了第二個不同,即AR產業模式的不同。國外AR巨頭們往往會採取結合軟體和硬體來共同打通生態,而國內的AR公司更多獨立於軟體或者硬體某一部分,通常不具備軟硬體整合的條件。

這也就不難理解AR核心技術產業聯盟在當下成立的原因,「聯盟就是在邀請、聯合產業鏈中的合作夥伴,一起來達成共識,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王曉剛表示。

實際上在聯盟成立之前,商湯科技在AR方面已經聯合產業鏈夥伴做同樣的事情。2018年初,商湯科技與OPPO合作,結合自家SenseAR引擎幫助後者推出OPPO ARunit開發者平台,後續還推出《王者榮耀》AR特效相機,高德地圖AR步行導航等體驗案例。2018年底,SenseAR開始支持小米8、MIX 2S及更新的機型,開始逐漸擴展更多產業鏈合作夥伴。

王曉剛表示:「由於軟硬體需要有密切的結合才能帶來良好的體驗,因此國內的AR軟體和硬體企業更需要聯合起來去攻關,實現軟硬體結合及技術上的突破。」

據了解,商湯科技從2016年就推出了SenseAR特效引擎,2018年正式推出SenseAR平台。今年5月份,兩大產品雙雙升級,分別加入了SenseAR Avata虛擬特效,以及基於眼鏡端的SenseAR Glass眼鏡平台和可實現多人共享的SenseAR Cloud雲平台,在功能性上逐步完善,更將方便開發者打造優秀的AR應用和內容。

第三個不同則來自於AR平台生態模式的不同。以移動AR為例,國際上兩大AR平台ARKit和ARCore是封閉/半封閉式平台,其更多是針對自家機型(ARCore例外),對設備硬體要求高,不僅設備之間通用性差,而且初期支持機型偏少。而國內AR方面的軟硬體公司整合能力相對較弱,且品牌多、硬體設備廣泛等複雜原因,因此AR開發平台往往更傾向採用廣兼容的策略,為開放型平台。當然,國際上也有像Vuforia、Unity AR Foundation等開放型AR平台。

實際上,AR平台生態模式更多集中在開發層面,由於AR行業處於發展初期,並且缺少一些殺手級應用,這其中離不開開發者們的支持。然而從開發者角度來看,獨立式平台需要分別為蘋果和安卓手機開發ARKit和ARCore兩個版本應用,而採用開放型平台只需要開發一次,即可同時應用在不同機型中,提升了設備間的通用性,也能降低開發時間和周期。

王曉剛談到:AR跨平台的趨勢正在逐步凸顯,如何讓不同平台的用戶在一個虛擬世界中進行交互,就是當下比較核心的技術之一。我們也希望將SenseAR平台推廣到聯盟中的合作夥伴,通過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一起去打磨、攻關技術難題。

據悉,商湯SenseAR平台不僅僅能夠通過演算法改進降低硬體需求,來兼容眾多中低端機型,將AR體驗帶入到更多用戶群體;而且為了體現出高端機型的差異化,例如在內置3D感測器的手機中,SenseAR則能利用3D能力提升測量精度,提高初始化速度。根據統計,目前支持SenseAR的手機超過4000萬台。

談及國內獨特的AR生態模式,王曉剛認為:「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這種更加開放的AR生態也是一種優勢,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聯盟和生態把SenseAR引擎做的更好。

主抓核心技術,產學研多方推進AR發展

關於CARA,我們注意到它的名字中就包含「核心技術」幾個字。

談及AR中的核心技術,王曉剛向青亭網表示:AR核心技術可以分三個方面。一是三維註冊,包括相機跟蹤註冊、物體跟蹤註冊和場景三維重建技術;二是虛實融合技術,包含虛擬物體/信息的生成和呈現以及與真實物體/場景的融合;第三是人機交互方面,包含手勢交互、語音交互、觸控交互、實物交互等技術。

前面談到核心技術標準,我想這也是目前最困難的一步。據青亭網了解,如何評估不同AR演算法的性能(準確度、速度、功耗等),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測試數據集,並從AR體驗的多個方面去定量評估。在應用標準方面,在不同平台的應用介面如何確立等,則需要做大量測試和準備工作,這將是聯盟首要的工作。

此外,聯盟內包含一些大學和學術機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促進產學研的結合,把這樣的模式和循環建立起來。

王曉剛講到:一方面AR需要大量創新,有很多技術需要突破;另一方面,也希望將工業界中提煉出的問題反饋到學術界,讓學術界幫助我們解決,甚至還能參考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與此同時,聯盟還會向學術界提供AR引擎等技術支持,推動他們學術的發展。

人才在何時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像AR這種新興技術本身就帶有光芒,能夠吸引部分人才加入行業內來,但這還不夠,還需要行業內聯合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CARA聯盟也將專註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據了解,商湯科技一直以來都在跟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已經形成一套初步的產業和學術的人才培養模式。

王曉剛還談到:我們跟高校有些聯合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也會反哺到SenseAR平台,甚至聯盟成員也可以向聯合實驗室提供一些就業幫助,這就對專業的人才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不僅僅是以上這些關於AR行業產業鏈的聯合推進,加入聯盟的企業還會得到聯盟及政府的項目需求。據了解,CARA也會收到政府的AR落地需求,這些需求會及時傳遞給聯盟成員。因為很多需求需要一個整體解決方案,不可能一家就能獨立完成,因此上下游之間的合作也將為聯盟成員提供業務上的支撐和互助。

面對中國獨特的市場現狀,將產業上下游夥伴聯合起來,建立行業標準,加強產學研交流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共同推進AR行業前行,CARA肩負著艱巨的任務和挑戰。誠然,只有做到標準統一、生態開放,將來才會有更大更廣的AR新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AWE2019首日:AR眼鏡將大爆發,高通、Rokid發新品
AWE收官:三星將推ARVR新品,世界最小RGB激光投影亮相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