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誇美紐斯:教師是太陽底下最輝煌的職業

誇美紐斯:教師是太陽底下最輝煌的職業

誇美紐斯是17世紀捷克愛國主義教育家,被稱為「現代教育科學的奠基人」,他有一句名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輝煌的職業」。

誇美紐斯12歲時成為孤兒,16歲才讀中學。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留學德國。

在大學期間,他有了知識民主化思想,主張「人人能接近知識」,並著手編纂捷克語詞典,還計劃編寫一套通俗知識讀物。

誇美紐斯曾長期流亡國外,在參與社會活動的同時,一直進行教育研究和著述,先後編寫出版了《語言和科學入門》《大教學論》《母育學校》等重要著作。

誇美紐斯晚年流亡在荷蘭,用拉丁文出版了他的《教育論著全集》,於1670年在阿姆斯特丹逝世,終年79歲。

誇美紐斯高度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和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他認為,接受良好教育的民族,就會掃除愚昧、貧困,變得生活富足、幸福。

誇美紐斯強調:「假如要去形成一個人,那便必須由教育去形成」,「愚蠢的人需要教育,好使他們去掉本性中的愚蠢,這是無可懷疑的。

其實,聰明人更需要教育,因為一個活潑的心理如果不去忙有用的事情,就會去忙無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因此「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誇美紐斯提出了「教育必須適應自然」的組織新教育總原則。主張從兒童時期開始,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和智力發展過程進行教育。他所設計的學制,為後來資本主義國家的學制提供了雛型。

誇美紐斯提出了普及義務教育的民主要求,主張「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校」,所有兒童不分貧富、貴賤、男女、城鄉,人人都能受教育。《大教學論》一書的副標題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

誇美紐斯很重視研究教學論。他針對當時手工業式的個別教學和教育秩序混亂的情況,提出了有計劃有秩序的「學年制」和集體的「班級授課制」。

他要求全體學校每年秋季招生一次,學生同時入學,同時放假,並通過考試逐年升級。

每學年分四個學季,規定了學日、學時制,要求在每日、每課時都安排有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並根據兒童年齡特徵,合理安排教學目的。

誇美紐斯還提出「三八制」:每天八小時教學、八小時睡眠、八小時照料生活、飲食、健康、娛樂、交際等。

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分班上課制,認為一個教師可以教300個學生,由一個教師對一個年級的學生同時授課是可能的。

因此,他建議學生10人一組,集體學習,設「十人長」,協助教師管理小組。這樣學生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激勵,學得愉快、有效。

這種擴大教師培養學生數量,通過教育效率的設想,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發展的需求,是教育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誇美紐斯在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上也有很大貢獻。他把感覺經驗當作認識與教學的直觀性原則,稱其為教學工作的「金科玉律」,強調在自然科學教學中,運用參觀和實驗辦法的重要性,還強調運用圖畫、模型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

誇美紐斯提出和論證了教學的自覺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量力性原則和鞏固性原則。他提出和論證的教學理論和原則,是對教育科學的重大貢獻。

誇美紐斯終身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活動。他熱愛教師工作,認為「太陽底下再沒有比教師更優越的職業」,他的教育論著給後世教育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清代知名畫家山水、花鳥、人物藝術作品
荷塘水清魚讀月,空山林靜鳥談天——國畫花鳥藝術作品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