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1位頂級作家,幫我站上文化鄙視鏈頂端

11位頂級作家,幫我站上文化鄙視鏈頂端

你能相信一本小說可能影響大半個中國文壇嗎?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為《紅高粱》所塑造的經典開頭,就被認為是受到了它的啟發,莫言是這麼寫的:

「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

短短一句話里,同時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維度,因此讀起來特別有韻味。

多年後,莫言還在獲獎感言里強調,這部小說的作者以及美國的小說家威廉?福克納曾給了他重要啟發:「他們開闢天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

中國當代文壇受其影響的其實遠不止莫言一人,我們也能看到蘇童、余華、陳忠實……這些文壇名家的作品裡那些若有若無的,來自這位拉美作家影響的影子。

這部對後人影響深遠的小說,就是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之作《百年孤獨》。它的開頭極其經典,可能沒讀過原著的讀者都能背誦出來: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如果說孕育了《百年孤獨》的那個時代是一條河流,那這部皇皇巨著就只是河床上的一塊鵝卵石。因為那是一個文學爆炸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能量之大、地位之高,在國內外都成為了人們的「靈魂導師」。

它對當時的中國更是影響巨大,幾乎只要有一部作品傳到中國來,就會出現一波文學熱潮,比如:

米蘭·昆德拉《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弗蘭茲·卡夫卡《變形記》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

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

博爾赫斯《小徑分岔的花園》

......

這些響噹噹的作品,全都是書店裡的「長」銷書,經典中的經典,直到今天,我們隨便搜索當中某一本的書評,都能看到鋪天蓋地的溢美之詞:

讀完分不清現實與小說

看完後手都激動得哆嗦

讀到頭皮發麻

不能自拔

百看不厭

……

這些經典,本身就是豐富的寶藏,它們全都誕生於「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一個世紀」。

那時「一戰」剛過,「二戰」又攪起風雲,數千萬鮮活的生命一下子消失在戰爭中;

那時資本主義強勢發展,轟隆隆的機器席捲著商業化的怒潮,把一切都變成了商業,人們原先熟悉的世界被撕成碎片,從此人和世界的一體性被割裂了。

這樣內在、外在的遽變,給當時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其中高瞻遠矚的人,如昆德拉、卡夫卡、加繆,都開始考量這樣的問題:

人應該按部就班地活著嗎?

一天天地上班、賺錢是不是很荒誕?

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是不是可有可無的螺絲釘?

這些哲學氣質十足的問題,加上作家敏感的心思和筆觸,成就了這些偉大的小說。也因此有人說,但凡對生命有所思考的人,都一定會去讀這些名著。

然而,這些小說也是出了名的深奧,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不明覺厲,甚至有人說讀得很痛苦,還是一種肉體上的痛苦。

三聯書店曾經發力推動過這些小說在中國的傳播,也確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但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也同樣發現:

雖然大眾的閱讀熱情很高,但真正讀完、讀懂的人並不多。

自由的敘事方式、碎片化的表達、夢幻式的囈語、內心深處的細微心理描寫,讀懂這樣的書,真的需要天賦嗎?

為此,我們尋訪了北大、復旦等國內一流高校的教授,以及翻譯過這些書的著名譯者。經過與他們一對一的深入交流,我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能讀懂這些經典,缺的只是方法。

在這些頂級教授、譯者的口裡,意識流的敘事與表達,也可以如庖丁解牛般講得清清楚楚,從「痛苦」到「痛快」、從「一直聽說」到「真正讀過」,就差一個嚮導。

我們挑選出了11位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將包括前面提到的昆德拉、卡夫卡、普魯斯特等,全都濃縮到這門精品課里。一節課專門講透一位作家、以及他的代表作品(不止一部),讓你能真正地全方位了解作家的風格、作品,絕不淺嘗輒止。

《遇見文學的黃金時代——11位頂級小說家的靈與肉》

這門課的特別之處

01

一個作家,只交給一位專家

這些小說大都具有強烈的個人氣質,不同作者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每研究一部,都需要花大力氣深入了解作家本人和他所屬的時代環境,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一個人實難同時兼重。

為此我們為每一個作家仔細挑選了一位最適合講述他以及他作品的人:要麼是有與之相關著述和評論的教授、作家,要麼就是對應作家作品的主要譯者。

02

由點帶面,輕鬆擴大知識庫

我們會用幾節課的體量,來為讀者講透一位作家。主講人首先會帶你了解全局,然後再精選作家的一部代表作詳細剖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套路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套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