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高掌權者,為什麼不是總統,而是總理?
印度的最高領導人是總統,亦為國家元首,如英國女王一般,不過只是虛位元首。印度的實權掌握在總理和議會手裡,但總理往往是議會第一大黨的主席或者是議會多數執政聯盟中最大黨的領導人,如果印度的權力,確切的說掌握在政府首腦總理手裡。
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國家脫胎於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爭取獨立之後,如何建國就是擺在眼前的緊急問題。這時,英國人的議會制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大家鬧革命干獨立不都是為了民主和自由嗎,那英國人這一套制度都運行了上百年了,根基挺穩的,看看也不錯,就拿來用用吧。
一部分國家繼續尊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女王任命一個總督最為自己的代表成為這個國家的元首,比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以及中美洲、太平洋上一堆小島國等等。有些國家繼續尊奉自己的君主為國王,實行英國式的議會制君主制,比如馬來西亞,也有的實行君主制,比如中東的一些君主國,而更多的國家不想把英國女王作為自家的國家元首,但要實行議會制,那就再尊奉個國家元首出來,當時最流行的國家元首的名字就是老美的總統了,所以,一眾總統應運而生……
當然,除了「英聯邦」國家,德國、義大利等一些原君主制或者君主立憲制國家也採用這種議會制,有一個虛位的總統元首,尼泊爾在十多年前廢黜了國王之後,也設立了虛位的總統職。綜合來說,總統主要做一些接見外賓、參加活動、簽署文件等禮儀、程序性工作,而總理掌握實權,對國家一切事物負有實際許可權和責任。但是這些硬生生「造」出來的國家元首,相對那些有悠久歷史淵源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存在感還是太低了。
諸如英國王室、歐洲一眾王室等等,他們因為歷史、文化等千百年的傳承,他們具有特殊的存在意義,深受各國民眾和輿論的關注,出鏡率很高。
而不管是德國總統、還是印度總統,他們除了競選上任之時,能夠掀起一陣子輿論熱點,比如印度之前的「低種姓總統」,過後就石沉大海,幾乎再也沒什麼信息了,老百姓對他們的國家元首也不再關注了。
這個也好理解,總統就是個「橡皮圖章」啊,平時雖然也列席會議,但也只是聽聽,然後把議會和政府商量好的政策文件簽字蓋章,到需要他出現的場合講個話剪個彩等等,基本上是一種「設計感十足」的工作。
而反觀印度總理,現任的莫迪總理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具權力」的總理之一,之前在古吉拉特邦連續幹了三屆首席部長,強勢推進各種改革,可以說是「說一不二」,包括後來作為印度總理,以突襲的方式強勢推進「廢鈔行動」,給印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震蕩。
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總理比美國總統還牛,畢竟在議會制國家,總理作為執政黨或者多數黨領袖,幾乎直接控制了立法和行政兩個系統,比只管行政的美國總統可強多了,如果執政黨有幸能控制議會的大多數席位,那總理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幾乎無人可以制約,而這個時候,看似沒用的總統和上議院就起到了維護最後底線的作用了,避免總理權力過大而亂搞。
※馬杜羅將訪問俄羅斯,為何不怕瓜依多「後院起火」?
※土耳其能加入北約,為什麼歐盟不行?
TAG:老奶奶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