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四家的集古與出新,由此形成了自己時代的書學靈性

宋四家的集古與出新,由此形成了自己時代的書學靈性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宋四家的集古與出新。

王國維先生曾對宋代的文化精神加以熱烈的讚頌,其中評論到宋代書法的創造。王先生此論知者不多,而看重者尤少。其在《宋代之金石學》中說:

「金石之學創自宋代,不及百年已達完成之域。原其進步所以如是速者,緣宋自仁宗以後海內無事,士大夫政事之暇得以肆力學問。其時哲學、科學、史學、美術各有相當之進步,士大夫亦各有相當之素養。賞鑒之趣味與研究之趣味,思古之情與求新之念,互相錯綜,此種精神於當時之代表人物蘇軾、沈括、黃庭堅、黃伯思諸人著述中……」

王國維之論從立體的多相之中透視比較,深邃精警,頗富創見。宋書家與唐書家、晉書家雖然同樣作出了創造,但各自的時代文化精神不同。

出新

宋四家都具有求新之念,旨在擺脫束縛。首先欲擺脫唐人嚴峻法度的束縛,他們不願意再循舊路,以其勃勃的求新精神開拓書學的新天地,就像他們將詩為之一新,將畫為之一新,將哲學為之一新一樣。黃庭堅《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宣發了宋四家的心聲:

「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宋人又欲擺脫法帖的束縛。《淳化閣帖》的摹刻流行起過好的作用,但是打破了學書求真跡的原則,而且其中又選進了一些假帖。米芾《海岳名言》云:

「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他們還欲擺脫技法對於人性靈的束縛,重視性靈在筆墨中的發揮,講究筆墨情趣,表現自己的人格、學問與精神。宋書家不計工拙,在自由的揮寫中,抒發精神的自由,視此為人生之一樂。米芾《書史》云:

「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

此又以一種遊戲的態度對待書法,看到書法具遊戲的娛樂性。這是對書法書教以外所具性質的一種補充或新的認識。

集古

宋四家尚思古之情,有鑒賞與研究趣味,對六朝法帖深入內里,游心推崇。蔡襄云:

「書法惟風韻難及,虞書多粗糙。晉人書,雖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種風流蘊藉之氣。緣當時人物,以清簡相尚,虛曠為懷,修容發語,以韻相勝,落華散藻,自然可觀,可以精神解領,不可以言語求覓也。」

蔡襄心賞晉人書法的風韻,透視到晉人淡泊虛曠之精神表現在空靈的書藝上。蘇東坡《題王逸少帖》曾云:

「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何曾夢見王與鍾,妄自粉飾欺盲聾。有如市倡抹青紅,妖歌嫚舞眩兒童。謝家夫人澹丰容,蕭然自有林下風。天門蕩蕩驚跳龍,出林飛鳥一掃空。」

蘇斥張貶素,而以晉人風軌為趨歸,因謝道韞之書法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風,深為推重。

宋人思古之情,使他們能在上古金石書藝中發現古雅之美。他們窺看到歷代不知名的書家隨意下筆,隨形結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美不勝收。這與宋代金石學的興起密切相關。米芾從古代篆籀中悟到天真爛漫、率意真趣的境界,如同蔡襄從《石鼓文》,《原叔鼎器銘》觀賞到古意、遺思之趣味無窮。因此他們都提倡古意。《海岳名言》又云:

「書至隸興,大篆古法大壞矣。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隸乃始有展促之勢,而三代法亡矣。」

古雅、古意是宋代書家都為之倡導的,他們厭煩唐代嚴峻之法,尋找活潑生鮮的書藝真趣。宋人相當的學養、深遠的識解以及在古與新、賞與研的錯綜之中形成了自己時代的書學靈性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知書法 的精彩文章:

文徵明《行書七言詩卷》,在香港拍賣會以八千多萬港幣成功易主

TAG:維知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