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照片看歷史;德軍進入巴黎、法國簽署投降書及戴高樂與丘吉爾等

照片看歷史;德軍進入巴黎、法國簽署投降書及戴高樂與丘吉爾等

一,1940年6月14日,巴黎不戰而降,德軍進入巴黎。

二戰之後有一句關於巴黎的話,流傳很廣: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攻佔巴黎!

但奇怪的是德軍是1940年6月14日進入巴黎,8天之後的6月22日法國才投降。

那麼這個梗是如何來的呢?

(德軍精銳部隊列隊行進在巴黎的街道上)

二,1940年6月22日18:36,法國正式向德國投降;德國元帥威廉?凱特爾與法國上將夏爾?安齊熱上將簽署停戰協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德國人為了出口氣和羞辱法國;將1918年德國簽署停戰協議的火車車廂從博物館移出,放置於貢比涅森林1918年談判的位置,作為德法兩國的談判地點。

希特勒參與了談判,而且坐在當年法國費迪南?福煦元帥所座的位置面對法國談判代表,為了顯示對法國的不屑,希特勒在聽取協議前言後,故意離開了車廂留下威廉?凱特爾繼續談判。

(希特勒在埃菲爾鐵塔前)

希特勒作為二戰德國的統帥,從格局和戰略眼光來看能力顯然不夠;德國處歐洲的四戰之地,而且缺乏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殖民地,四面出擊,一味用強(採用軍事手段),失敗是必然的。

孫子日:「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對比希特勒和發動一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鐵血宰相」俾斯麥才是謀略大師,能在列強環伺的歐洲大陸完成德國的統一併強勢崛起,絕對是超一流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德國因缺乏俾斯麥這種高瞻遠矚的大戰略家,因此一直成不了世界大國。

三,「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與英國二戰首相丘吉爾。

二戰使得英法從世界一流強國的位置退了下來,美國和蘇聯成為了二戰之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四,巴黎是二戰時避免戰火嚴重摧殘的歐洲參戰國首都之一。

1940年6月14日,巴黎不戰而降,巴黎沒有成為戰場。

二戰後期,德國巴黎守將「迪特里希·馮·肖爾蒂茨中將」拒絕了希特勒毀滅巴黎的命令,巴黎得以保全。

同一座凱旋門,同一條香榭麗舍大道,一千多年走過了多少人,發生了多少故事!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的野望 的精彩文章:

精選七條關於瑞典的趣知識
精選十二條關於義大利的趣知識

TAG:黑瞳的野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