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

在元代短短九十餘年內,畫壇名家輩出,其中以趙孟頫、錢選、李銹、高克恭、王淵等和號稱元四家的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最負盛名。元代繪畫以山水畫為最盛,其創作思想、藝術追求、風格面貌均反映了畫壇的主要傾向, 影響後世也最深遠。

隨著文人畫的興盛,元代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的繪畫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發生顯著變化。其題材往往寓意高潔、孤傲,寄託畫家的思想情操。藝術上講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飾和工麗,提倡以素凈為貴,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現。其畫風開啟了後來的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先聲。

元代名畫賞析

消夏圖 元·劉貫道 絹本設色 30.5x71.1cm

(美)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

劉貫道,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擅畫山水、花鳥、石竹、人獸,無所不包,尤擅宗 教繪畫。畫中阮咸袒胸斜歪於榻上,二侍女一旁侍立。布局緊湊,筆法凝練,人物意態舒暢,風格頗近宋代院畫。

元代名畫賞析

墨蘭圖 元·鄭思肖 紙本水墨 25.7x42.4cm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鄭思肖(1241-1318),連江(今屬福建)人,宋亡後隱居平江。擅畫墨蘭,兼工墨竹,畫蘭根不著土 , 國之思。此圖為鄭思肖惜蘭花抒發情感之作。蘭花以淡墨繪出,簡潔明了,無任何陪襯,更顯其高雅不群, 逸之風韻。

元代名畫賞析

李仙像 元·顏輝 絹本水墨淡設色 146.5x橫7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顏輝,生卒年不詳, 約活動於宋末元初,廬陵 (今江西吉安)人。工書 擅畫,為當時最著名道釋人物畫家。傳世作品有 《水月觀音圖》、《鐵拐仙 人像》等。此幅以寫意畫 法塑造拐仙形象,主人公 坐於磐石之上,披髮、濃 發、袒胸赤足,衣衫襤樓。 其左腳踏地,右腿彎曲, 右手扶拐,左手按於坡石 之上,袖蘢葫蘆,擰眉怒 視,嘴角緊閉,神情莊嚴 冷峻,一副令人不可侵犯 的氣勢。畫家善於從仙人 的衣衫破爛的外表來突 出其不同凡響的人物性 格與精神力量,以工寫結 合的手法,用工筆細緻地 刻劃人物的鬚眉、毛髮, 根根可見。衣衫用粗筆寫意作勾染,紛披洒脫,突出了鐵拐李睿智、不羈的散仙形象與氣質。全圖筆 墨風格蒼渾雄奇,代表了顏輝人物畫的最高水平。

元代名畫賞析

八花圖 元·錢選 紙本設色 29.4x333.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錢選(約1239~1299),宋末元初畫家,湖州(今屬浙江)人。擅畫人物、花鳥、蔬果和山水,喜作折枝花卉。 傳世作品有《梨花圖》、《林檎山雀圖》等。《八花圖》是錢選的早年作品,繪海棠、水仙等八種花卉,工整秀麗,深 受宋院體畫風影響。

元代名畫賞析

扶醉圖 元·錢選 絹本水墨設色 28x49.5cm (美)私人藏

此圖繪陶淵明飲酒故事。畫中陶淵明醉眼朦朧,倚坐於竹榻之上,與賓客告別,客人雙手作揖,面容恭謹。僕人欲收拾酒具。畫麵線條流暢勁利,設色古拙淡推,風格沉穩工緻。

元代名畫賞析

山居圖 元 錢選 紙本設色 29.6x98.7cm 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中部繪群峰突起,山下綠樹成林,環抱茅舍。房前竹籬圍繞,一犬吠其旁。門外綠水平提,兩人盪小舟,一篙師持桿撐船,喚渡者肩負以待。圖的右側水平如鏡,左側野橋斷岸。一人騎馬偕童過橋,對岸碧山紅葉,長松高聳,村落隱隱可見。全圖用筆工紅,設色古雅,風格秀逸。

元代名畫賞析

四季平安圖 元·李桁 絹本墨筆 131.4x51.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衍(1 245-1320),薊丘(今北京) 人。擅畫墨竹,亦寫古木忪石,初學王庭 筠,後師法文同。傳世作品還有《雙勾竹 石圖》、《修篁樹石圖》等。此圖畫修竹四竿,取四季平安之意。作者以墨色的濃淡 來表現空間的延仲和層次,以及霧涌風輕的情景,令人嘆為觀止。

元代名畫賞析

幽皇戴勝圖 元·趙孟頫 絹本設色 縱25.4*橫36.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文學家。湖州(今屬浙江)人。他通音律,擅鑒定古物,於書法繪畫成就最 高。并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遙追五代、北宋法度,開創了元代新畫風。趙孟頫的傳世花鳥畫並不多見。此圖畫幽 篁細 枝,停棲著一隻戴勝鳥。筆法工整細緻,設色清雅和諧,構圖簡潔明快,有南宋院體花鳥畫法的遺意。

元代名畫賞析

紅衣羅漢圖 元·趙孟頫 紙本設色縱26*橫5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紅衣羅漢圖》作仿古工筆重彩,畫一紅衣羅漢盤膝坐於大樹下的岩石上,左手前伸,神態安詳,似在說法。人 物的造型及表現手段取法唐代閻立本,以鐵線描勾勒,用筆凝重,設色濃麗。構圖釆用由左向右的開合形式,引人 聯想。由畫上題記可知,此圖作於1304年,作者時年五十一歲。

元代名畫賞析

鵲華秋色圖 元·趙孟頫 紙本設色 縱28.4*橫93.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在山水領域不失為開一代先河的重要人物,他以師古風抵制南宋纖弱之氣,積極反對當時「人人馬遠、個個夏圭」的相互抄襲之風。此圖畫濟南郊外鵲、華不注兩山的秋天景色,初看甚是平淡,實為追求一種樸拙、淡泊的意趣,極富筆墨趣味。明董其昌評此畫說:「兼右丞、北苑二家畫法」。元人讚譽此畫是「一洗工氣」, 「風尚古俊, 脫去凡近」。這都表現了作者師古而能自成體系的膽識和精湛技藝。

元代名畫賞析

人馬圖 元·任仁發 絹本設色 縱29.2*橫136.8cm

(美)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任仁發(1255~1327),松江(今屬上海)人。擅畫人物,尤長畫馬。此卷所畫人物、馬匹均用遊絲描法,用筆 工細,圓潤勁利。人物為唐人裝束,駿馬剽悍,意態生動,設色古樸,典雅明凈,無背景,有唐代繪畫遺風,是其 人馬畫中的代表作。

元代名畫賞析

張果老見明皇圖 元·任仁發 絹本設色 縱41.5*橫107.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果老是民間摶說中的八仙之一,此圖畫張果老被皇上召入宮中,表現魔法的情景。畫中人物氣韻生動,用筆 利落,衣紋作遊絲描,線條剛勁,設色古推,極為工整。

元代名畫賞析

天池石壁圖 元·黃公望 絹本淺絳 縱139.3*橫57.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1269~1354),平江常 熟(今屬江蘇)人。精山水畫,晚年 的水墨畫,運以草籀筆法,蒼茫簡 遠,氣勢雄秀,有「峰巒渾厚、草木 華滋」之評。與吳鎮、倪瓚、王蒙合 稱「元四家」。其傳世作品還有《富 春山居圖》等。此畫以淺絳法為之, 即勾鈹之後施以淺淡赭石和花青, 這種效果反映出文人畫清逸之意, 又切合江南山水明麗秀潤的特點。 這一創造不僅為畫界所推崇,而且 對後世山水畫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元代名畫賞析

九峰雪霧圖 元·黃公望 絹本水墨 縱117.2*橫5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高嶺競立,層岩峰起,丘壑蟯崢,凍樹齋 瑟,是隆冬臘月,氣候嚴寒的山區景象。圖中山巒純用空勾,淡墨漬染。水和天空用濃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皚皚大雪初霽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樹用細筆 勾描,樹扞如「竹根」,樹技如「花霸」。用筆洗鍊, 構圖新穎,平中寓險,戰格雄奇。為黃氏晚年水墨山水畫之傑作。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富春山居圖 元·黃公望 紙本設色 縱33*橫636.9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年近八十時,曾去富春山領略山河之勝,後歷時四年,完成了《富春山居圖》長卷。這幅作品畫浙江富 春山兩岸初秋景色,筆墨蒼簡清潤,體現了黃公望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黃公望提倡作畫要去 邪、甜、俗、賴四個 字,此圖做了極好的詮釋。

元代名畫賞析

疏鬆幽岫圖 元·曹知白 紙本設色 縱74.5*橫27.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曹知白(1272 -1355),華亭(今上海松 江)人。與倪瓚、顧瑛同為太湖一帶著名文 人。善畫山水,筆墨疏秀清潤,後期作品情 味變為簡淡。曹知白的繪畫以山水著稱,他 早年的山水雖學李成、郭熙,晚年之作卻筆 細墨淡,簡澹蒼秀,有自家體貌,已顯示出 一定的元代風格。此圖是他八十歲時的隹作, 也是其山水畫晚期風格的代表作。筆墨已完 全由前期的屈曲蒼勁轉為柔婉簡約,較多干筆皴擦。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雙檜平遠圖 元·吳鎮 絹本水墨 縱180.1*橫111.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1280 -1354),嘉興(今浙江杭州)人。以教書、賣卜為生,一生清貧。他擅畫水墨山水,師法巨然,間 學馬遠、夏圭,善用濕墨表現山川林木郁茂的景色,筆力雄勁,墨氣沉厚。為「元四家」之一,傳世作品有《雙檜 平遠圖》、《漁父圖》等。吳鎮的山水畫,題材多為漁夫和隱逸生活。以景抒懷,其畫作少用簡率荒疏的干筆鈹點,而 是充分發揮水墨豐潤,渾然一體的特色,在元代繪畫中自成一派。此幅畫平地上並立古檜兩株,參天聳立,氣勢雄 偉挺秀,下臨坡石溪流,遠處群山層疊,具有平遠之勢,筆力堅實,筆墨圓潤。此為吳鎮現存最早的山水畫。

元代名畫賞析

扶彈游騎圖 元·趙雍 立軸紙本設色 縱109*橫46.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1289?約1360),湖州(今屬浙江)人。趙孟頫次子。書畫繼承 家學,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馬,亦作 界畫。傳世作品有《蘭竹圖》、《溪山 漁隱》等。此圖繪一烏帽朱衣士人, 手挾彈弓,騎在黑花馬上,回顧身後 高樹,欲獵禽鳥的情景。畫家用虛實 結合的手法,刻畫騎馬人的神情姿 態,至於林中的飛鳥,則不著一筆, 耐人尋味。全圖用筆工整精緻,設色 古雅。人馬的造型準確生動,線條細 勁流暢,有唐人遺風。

元代名畫賞析

山水圖 元·林卷阿 紙本水縱25.8*橫61.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林卷阿,字子奐,生平不詳。方從義弟子,擅畫山水,筆墨瀟洒,格調清逸,與倪瓚畫風有幾分相似,但在氣 度上遠不及倪瓚。此圖是作者唯一傳世作品,繪坡樹懸崖,遠山闊水,二人坐崖上促膝長談。畫法為干筆鈹擦,濕 筆渲染,加濃墨點染,融董源、巨然、郭熙畫風於一體,筆法圓潤秀逸,富有節奏感和層次感。

元代名畫賞析

墨梅圖 元·王冕 紙本水墨 縱68*橫26cm 上海博物館藏

王冕(1287?1 359),會稽(今浙江紹興) 人。能詩善畫,特別精於梅花。他師法揚無 昝,採用水墨點瓣和白描圈瓣兩種形式,但 在枝幹的表現上,少作嶙峋老乾,而多畫柔 韌的枝條,自出新意。此圖是畫家的傳世代 表作,畫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參差,密蕊交 疊,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絹底,生 動地表現出寒梅怒放,清氣襲人的神韻。

元代名畫賞析

幽皇秀石圖 元·顧安 絹本墨筆 縱184*橫10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安(1289?1365),平江(今江蘇蘇州)人。擅畫墨竹,常作風竹新篁,行筆嚴謹,遒勁挺秀,有一種蕭疏 清逸之氣,獨成一格。圖中湖石玲瓏剔透,石後叢篁林立,綽約多姿,一派春意盎然之景。作品筆法遒勁,濃淡相 宜,湖石兼勾帶染,富於裝飾性,為顧氏墨竹畫之代表作。

元代名畫賞析

橫竿晴翠圖 元·柯九思 紙本水墨 縱51.7*橫32.5cm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柯九思(1229~1343),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博學能文,精於鑒賞古物書畫,墨竹師文同。亦擅畫墨花、 山水。柯九思常以書法用筆寫竹石,用濃淡墨色分竹葉的陰陽向背,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層次分明,筆力渾厚 勁健。此圖用筆蒼勁,枝葉皆以濃墨為之,其表現手法效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元代名畫賞析

竹石集禽圖 元·王淵 紙本水墨 縱137.7*橫59.5cm 上海博物館藏

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 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其繪畫比較全面,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工,尤善花鳥。此圖以墨 筆寫禽雀棲息、翱翔之情景,筆 意秀勁、墨色清新、格調高雅、意境清幽,的確是王淵花鳥畫 中的精品。

元代名畫賞析

松下鳴琴圖 元·朱德潤 絹本設色 縱120.8*橫5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德潤(1294-1365),原籍睢陽(今河南商丘),居崑山(今屬江蘇〉。擅山水,初學許道寧,後法郭熙,多作溪山平遠、林木清森之景。此圖繪天曠氣清,樹葉盡落,群雁低悃的景色。三位高士坐於長松下,一人撫琴,二人談論正濃,表現了文人的逸興。在技法上雖惜鑒宋人,用筆卻概括了許多。

元代名畫賞析

松蔭聚飲圖 元·唐棣 絹本設色 縱141.4*橫97.1cm

上海博物館藏

唐棣(1296~1364),湖州(今屬浙江)人。工山水畫,得趙孟頫指授,並師法李成、郭熙,善於布置景物,點 綴人物尤佳。此圖近景畫河畔數棵長松高聳,樹後露出數間茅星。松蔭下四位長者席地而坐,正舉杯暢飲。旁有兩 人手捧壺盤侍候,一人抱矮案前來。對岸中景是古樹茅舍。遠景群山蜿蜒。作者曾隨趙孟頫學畫,此圖崗巒坡石筆墨 圓潤婉和,存有趙氏遺法。長松勾勒蒼勁精巧,細枝似蟹爪,則從郭熙法中得之。

元代名畫賞析

雪岡渡關圖 元·馬琬 絹本墨筆 縱125.4*橫57.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琬,生卒年不詳,金 陵(今南京)人。擅畫山水, 遠法董、巨、米,近師黃公 望,筆墨清潤,構圖密茂,頗 負時譽。此圖繪層巒叢樹, 房舍掩映。山中白雪皚皚, 曲徑通幽。山間泉水潺潺, 奔流下注。山下平湖水榭, 石壁蒼松。用筆工細,筆意 渾穆,構圖繁複,靜中有動。

元代名畫賞析

武夷放棹圖 元·方從義 紙本墨筆 縱74.4*橫27.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方從義(約1302~1393),元代畫家, 貴溪(今屬江西)人。擅畫雲山墨戲,筆致 跌宕,意境蒼茫,頗得董巨、二米遺韻。此 圖表現福建武夷山勝景。奇峰突起,山下層 林斷岸,溪澗幽深,一葉輕舟飄流遊覽。以 草書筆法勾勒,兼以淡墨輕染,與常見水墨 雲山畫法不同。全幅布局奇特,得武夷九曲 之險。

元代名畫賞析

雙勾竹及松石圖 元·張遜 紙本墨筆縱43.4*橫66.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遜,生卒年不詳,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擅畫,擅畫竹,尤精勾勒竹,妙絕當世。山水學巨然。此圖 畫陂陀間秀竹數叢,搖曳多姿,老忪一株,橫斜虯曲,與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技、葉均用雙勾法,嚴謹工整,筆 致勁健,如「鐵勾鎖」。古松、陂陀用圓筆勾皴,以水墨染,外柔內剛,具有董巨的遺風。張遜是元代畫竹名家,但 [專世作品罕見。此幀為張氏雙勾竹孤本,實為可貴。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六君子圖 元·倪瓚 紙本墨筆 縱61.9*橫33.3cm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等。元末書畫家、詩人,無錫人。 擅畫水墨山水。其「簡中寓繁」的風格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深。傳世作品有《杜陵詩意圖》、《漁庄秋霽圖》等。宋代畫家是將自己的情感融進自然,體悟客體物象之理,而元代畫家則是惜助物象和富於個性的筆墨形式,抒發自我情懷。這種特徵在倪瓚的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此圖以枯筆繪製丁六棵疏木,有其象徵意義。江上遠巒以干筆皴擦,給人一種空韻之惑。

元代名畫賞析

楊竹西小象圖 元·王繹 倪瓚 紙本水墨縱27.7*86.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繹(1333~?),原籍睦州(今浙江省建德縣),後遷居杭州。長於畫像, 王繹畫楊竹西先生小像,倪瓚補畫松石平坡。畫家用細筆勾描人物五官鬚眉,紋線條簡栝洗鍊,自然而生動。著有《寫像秘訣》一書行世。此圖由略作淡墨暈染,神氣活現於紙上。

元代名畫賞析

青卞隱居圖 元·王蒙 紙本水墨 縱140*橫42.2cm

上海博物館藏

王蒙(1289~1385),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的外孫。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詩文書畫全面精深, 是一位獨具創造性的畫家,以其蒼莽過人的獨特畫風,成為「元四家」之一。蒙古人入主中原後,王蒙隱居於黃鶴山下,寄情山水,作品內容多反映文人的山林隱居生活。此圖描繪了作者家鄉吳興卞山的景色。深邃幽雅,縱逸多姿,圖中景物繁密充盈,氣勢雄偉,表現了江南山嶺渾厚蒼潤的特點。這是作者成熟期的精心之作。被董其昌稱之為「天下笫一」。

元代名畫賞析

葛稚川移居圖 元·王蒙 紙本設色縱139*橫15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表現葛洪攜子侄徙家於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中山嶺飛瀑以細筆色皴,略帶小斧劈;丹柯碧樹, 用雙勾填色;人物勾畫工中帶拙,形神兼備。是王蒙山水畫又一風格之傑作。

元代名畫賞析

枯荷鴛鴦圖 元·張中 紙本淡設色 縱96.4*橫46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中,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松江(今上海)人。山水師黃公望,尤擅繪花鳥,筆墨疏簡,風格俊逸,屬於文人畫寫意體系。此圖以淺淡筆墨繪殘荷,坡石上有鴛鴦雙棲,構圖取勢,簡潔疏朗,水墨點染與沒骨法並用,筆墨粗簡,略帶寫意,表現了張中花鳥畫的典型面貌。

元代名畫賞析

伯牙鼓琴圖 元·王振鵬 絹本設色 縱31.4*橫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振鵬,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水嘉(今浙江溫州)人。工墨筆界畫、人物。用筆細勁,氣勢飛動,不為法拘。《伯牙鼓琴圖》畫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故事。作者通過生動的筆墨,使彈琴者的專註,聽琴者的入神都躍然紙上。

元代名畫賞析

洛神圖 元·衛九鼎 紙本墨筆 縱90.8*橫31.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衛九鼎,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代後期,天台(今浙江天台)人,擅界畫,師法王振鵬。此圖繪秀麗端莊身材修長的洛神正乘雲徐徐行於浩淼的水波之上,其衣帶飄舉,婀娜窈窕。畫家以白描法畫人物,線條流暢宛轉,遠景空曠,上有倪瓚題字。據目前所知此為衛九鼎傳世孤本。

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九歌圖 元·張渥 紙本墨筆 縱28*橫602.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渥,生年不詳,卒於1356年,元代畫家。祖籍淮南,居杭州(今浙江杭州)。博藝多才,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於詩畫。善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 。筆法細勁,形象生動。此《九歌圖》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圖,畫屈原像及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令》、《少司令》、《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十章內容。此卷筆法流暢工整,秀勁宛轉,線條纖細飛揚,體現了元代的白描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